`怖`网 6j6j6j.℃.〇.Μ
在街上淘了一回东西,看了几场杂耍,便往酒楼里来。酒楼最深处的高台子上,说书先生正在说书。说的都是些老故事了,像梨白他们这种在宫里长大的孩子,耳朵早已听得起了茧。但宫外的百姓,个个却兴致盎然深深入迷。
“当年太后还是皇后,十六岁产子,那一天真是险象环生......先帝急得满头大汗,终于宫人抱着个满身是血的婴儿跑出来报喜,这孩子,便是如今的圣上,咱们大梁的泓瑾皇帝......”
梨白喝着茶,芍药无所事事地托着下巴看着窗外,小蘼在吃桌上的一盘桂花糕,赵泓瑾在她身边懒懒坐着,似乎在听台上的故事,那是别人的故事。
“诸位都知道,圣上未登基前,有个若月太子的美誉,诸位可知道这美名是怎么来的?”说书先生一扫台下,忽然住了口,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端起案上的茶,悠悠饮了一口,卖足了关子,然后方道,“先帝五十岁的寿辰上,臣下为了讨君上欢心,使尽浑身解数,竟然请来了隐居海外仙山的尘心道人。尘心道人修为甚高,有白发仙人的美誉,凡间俗事不萦于心。臣子媚上,请尘心道人为皇帝祝酒,孰料尘心道人一袭白袍苍苍华发歪在席上,眯着眼悠悠扫过宴上的天潢贵胄,将皇室中人数落了个遍。什么皇帝比腐肉,皇后似污泥,公主如燕雀,说到太子赵泓瑾时,尘心道人却是愣了片刻,然后捋着胡子点头微笑,道,‘太子若月’。先帝大怒,以犯下之名下令擒拿尘心,尘心道人却已乘着仙鹤悠然远去缥缈无影了。自此,太子的美名便传遍四海。时人誉之为,若月太子。”
阿槿想起从前,那真是好久以前了,从自己能记事起,便被教着去模仿一个人,她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她学着那个不知道没见过的人吃饭穿衣,走路讲话。一次晚膳时候伸筷子夹了一片姜,教引的姑姑立刻过来打落了,说,“不能吃这个,那位贵人不吃这个。”
那个时候,是七岁来着吧。
说书人还在继续,转眼已到了若月太子登基的章节,“逆贼候在登基的途中,拟将太子射杀于幽巷,好在太后神机妙算,提前将辇中人换成了替身,太子这才躲过一劫,新帝即位,从此便有了大梁的宁和盛世......”后面净是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老话。
阿槿记得那天。
那天,她的母亲,虽则她从来没有这样唤过她。服侍阿槿的宫人也好,教授阿槿的先生也好,都叫阿槿唤她娘娘。那天娘娘亲自来密室看她,神色间还有难以掩饰的悲痛,“从今天起,以大梁第十三代皇帝赵泓瑾的身份,活在阳光下。”
娘娘费尽心血,把她养在地下的密室,不许她见外面的天,把她培养得和哥哥分毫不差,就是为了有一天,她可以替他去死。
却没想到,命运弄人,从此她替他活。
肩上一沉,赵泓瑾收回神思,转头看见小蘼已经靠在她的肩上睡着了,手里还捏着,半块桂花白糕。
下午又逛了几个时辰,直到夜间才回去,累了一天,小蘼在马车上就睡着了。梨白挑开帘子看街上的灯,还是不舍。
细风营的副将,那个枪法凌厉的少年在白曦殿外等着。如今细风营的李刈统领染了病,巡卫宫城的活儿就落在了新升上来的副将身上。
赵泓瑾刚归宫,由芍药伺候着换衣,副将甘长青候在一旁,看了看芍药,似乎有难言之隐。
“无妨,你说便是。”赵泓瑾道。
甘长青抱拳伏身,“臣子巡宫的时候,在幽巷那边,见着了身份不明的年轻男子,看行为举止,似乎是世家的公子。幽巷是后宫重地,又连着太后的云宫,臣子不敢怠慢,正要上前盘问,就见云宫的郑霓姑姑,过来带走了那男子。两人离去,走的不是大道,故意绕了远路走了小径。”
芍药奉上茶来,赵泓瑾端起来饮了,垂着眼睫,似乎不为震动也毫不关心,淡淡问,“这事情,你说与多少人知了?”
甘长青立马跪下,“只陛下一人。”
赵泓瑾道,“这便够了,此后也不要说与旁人。”
“诺。”
赵泓瑾摆摆手,副将便退下了,芍药倚在门口,看那个黑甲的背影走远,关了门。
“太后如今也太不小心了,前些天我和梨白还瞧见从云宫抬出去人,扔进火里烧了呢。”芍药皱着眉,仍有余悸。
“娘娘回回如此么?”
“也有一个不是。”芍药在赵泓瑾身边坐下,突然来了兴致,凑上去悄悄地说,“听说有一回,从渭川那边寻来了一个极美的孩子,不过十七,容貌比仙,太后看了很是喜欢,事后虽然毒杀了那个孩子,但没损伤他一点肌体,还命匠人凿了冰棺,将尸体好好地封了起来呢。冰棺就搁在云宫的地下,太后总去瞧。”
“你如何知道这些?”赵泓瑾就地躺下,望着殿中金碧辉煌的屋顶。
“云宫的小柳儿喝多了告诉我的,她是郑氏的徒弟,太后的亲信,虽然制药调毒的本领不输太后,但年纪小,经不得哄,还以为我和她们是一头的,什么事都和我讲,且她酒醒之后,总是忘了之前自己讲过什么,最好套话的。”芍药笑,理了理裙上的褶儿。殿中的烛光弱了一些,芍药想过去挑亮,但想了想,又似乎不必,仍旧坐着,走了一回神,才轻声说,“夫
在街上淘了一回东西,看了几场杂耍,便往酒楼里来。酒楼最深处的高台子上,说书先生正在说书。说的都是些老故事了,像梨白他们这种在宫里长大的孩子,耳朵早已听得起了茧。但宫外的百姓,个个却兴致盎然深深入迷。
“当年太后还是皇后,十六岁产子,那一天真是险象环生......先帝急得满头大汗,终于宫人抱着个满身是血的婴儿跑出来报喜,这孩子,便是如今的圣上,咱们大梁的泓瑾皇帝......”
梨白喝着茶,芍药无所事事地托着下巴看着窗外,小蘼在吃桌上的一盘桂花糕,赵泓瑾在她身边懒懒坐着,似乎在听台上的故事,那是别人的故事。
“诸位都知道,圣上未登基前,有个若月太子的美誉,诸位可知道这美名是怎么来的?”说书先生一扫台下,忽然住了口,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端起案上的茶,悠悠饮了一口,卖足了关子,然后方道,“先帝五十岁的寿辰上,臣下为了讨君上欢心,使尽浑身解数,竟然请来了隐居海外仙山的尘心道人。尘心道人修为甚高,有白发仙人的美誉,凡间俗事不萦于心。臣子媚上,请尘心道人为皇帝祝酒,孰料尘心道人一袭白袍苍苍华发歪在席上,眯着眼悠悠扫过宴上的天潢贵胄,将皇室中人数落了个遍。什么皇帝比腐肉,皇后似污泥,公主如燕雀,说到太子赵泓瑾时,尘心道人却是愣了片刻,然后捋着胡子点头微笑,道,‘太子若月’。先帝大怒,以犯下之名下令擒拿尘心,尘心道人却已乘着仙鹤悠然远去缥缈无影了。自此,太子的美名便传遍四海。时人誉之为,若月太子。”
阿槿想起从前,那真是好久以前了,从自己能记事起,便被教着去模仿一个人,她也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她学着那个不知道没见过的人吃饭穿衣,走路讲话。一次晚膳时候伸筷子夹了一片姜,教引的姑姑立刻过来打落了,说,“不能吃这个,那位贵人不吃这个。”
那个时候,是七岁来着吧。
说书人还在继续,转眼已到了若月太子登基的章节,“逆贼候在登基的途中,拟将太子射杀于幽巷,好在太后神机妙算,提前将辇中人换成了替身,太子这才躲过一劫,新帝即位,从此便有了大梁的宁和盛世......”后面净是些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老话。
阿槿记得那天。
那天,她的母亲,虽则她从来没有这样唤过她。服侍阿槿的宫人也好,教授阿槿的先生也好,都叫阿槿唤她娘娘。那天娘娘亲自来密室看她,神色间还有难以掩饰的悲痛,“从今天起,以大梁第十三代皇帝赵泓瑾的身份,活在阳光下。”
娘娘费尽心血,把她养在地下的密室,不许她见外面的天,把她培养得和哥哥分毫不差,就是为了有一天,她可以替他去死。
却没想到,命运弄人,从此她替他活。
肩上一沉,赵泓瑾收回神思,转头看见小蘼已经靠在她的肩上睡着了,手里还捏着,半块桂花白糕。
下午又逛了几个时辰,直到夜间才回去,累了一天,小蘼在马车上就睡着了。梨白挑开帘子看街上的灯,还是不舍。
细风营的副将,那个枪法凌厉的少年在白曦殿外等着。如今细风营的李刈统领染了病,巡卫宫城的活儿就落在了新升上来的副将身上。
赵泓瑾刚归宫,由芍药伺候着换衣,副将甘长青候在一旁,看了看芍药,似乎有难言之隐。
“无妨,你说便是。”赵泓瑾道。
甘长青抱拳伏身,“臣子巡宫的时候,在幽巷那边,见着了身份不明的年轻男子,看行为举止,似乎是世家的公子。幽巷是后宫重地,又连着太后的云宫,臣子不敢怠慢,正要上前盘问,就见云宫的郑霓姑姑,过来带走了那男子。两人离去,走的不是大道,故意绕了远路走了小径。”
芍药奉上茶来,赵泓瑾端起来饮了,垂着眼睫,似乎不为震动也毫不关心,淡淡问,“这事情,你说与多少人知了?”
甘长青立马跪下,“只陛下一人。”
赵泓瑾道,“这便够了,此后也不要说与旁人。”
“诺。”
赵泓瑾摆摆手,副将便退下了,芍药倚在门口,看那个黑甲的背影走远,关了门。
“太后如今也太不小心了,前些天我和梨白还瞧见从云宫抬出去人,扔进火里烧了呢。”芍药皱着眉,仍有余悸。
“娘娘回回如此么?”
“也有一个不是。”芍药在赵泓瑾身边坐下,突然来了兴致,凑上去悄悄地说,“听说有一回,从渭川那边寻来了一个极美的孩子,不过十七,容貌比仙,太后看了很是喜欢,事后虽然毒杀了那个孩子,但没损伤他一点肌体,还命匠人凿了冰棺,将尸体好好地封了起来呢。冰棺就搁在云宫的地下,太后总去瞧。”
“你如何知道这些?”赵泓瑾就地躺下,望着殿中金碧辉煌的屋顶。
“云宫的小柳儿喝多了告诉我的,她是郑氏的徒弟,太后的亲信,虽然制药调毒的本领不输太后,但年纪小,经不得哄,还以为我和她们是一头的,什么事都和我讲,且她酒醒之后,总是忘了之前自己讲过什么,最好套话的。”芍药笑,理了理裙上的褶儿。殿中的烛光弱了一些,芍药想过去挑亮,但想了想,又似乎不必,仍旧坐着,走了一回神,才轻声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