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已经很令人着迷了。所以池珺理性地觉得,如果要进行“下一步”,还是等到暑假。
当然,到了暑假,还有那时候的事。漫长的近三个月, 足够他真正参与进盛源的项目。而钟奕也会与他一起。
讲了许多,张笑侯说:“等等,猴子,我知道你不想理池叔。但池爷爷那边,还是要顾一顾吧?”
“还有,”仍然是张笑侯,“钟奕呢?”
实话实说,这么多年,对于钟奕家中的情况,张笑侯仍然只知道七七八八。他大概知晓,钟奕小时候,曾和另一家人抱错。而到现在,钟奕还没有改回“唐”姓,就让许多观望行舟的人有颇多联想。
唐家有钱,可以两个儿子一起养,这是一回事。
可亲生的和别人姓,没血缘的反倒姓“唐”,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到这里,池珺的神色严肃一些,说:“我和钟奕谈过这方面。”
钟奕记得很清楚,在唐德、谢玲刚去唐家找自己时,钟文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他把钟奕早早推给唐家夫妇,就是为了展现诚意,从而尽快要回自己的儿子。可后面出了很多事,一言蔽之,谢玲并不愿意。事情就僵持在这里。
到现在,两边夫妇可以和睦相处,都愿意让唐怀瑾有两对父母。这其中,钟文栋的心态显然发生了变化。
依照钟奕年幼记忆里,钟文栋对“野种”这两个字的敏感程度,不难肯定:钟文栋非常、非常看重唐怀瑾。
这是继承了他血脉的儿子,是钟家的香火。
这倒是与许多传统的、只看姓氏的男人不同。
“但是,”那时候,钟奕说,“……如果唐怀瑾在唐家可以过得‘更好’,钟文栋会因为这点而让步吗?”
他和池珺都觉得,这就是答案了。
如果可以选择,钟文栋当然还是希望自己儿子姓“钟”。
但一旦唐怀瑾改姓,那他与唐德夫妇的联系,总会越来越弱。
人的心态是很奇妙的。钟文栋以己度人,很容易得猜测谢玲、唐德的想法。“唐怀瑾”这三个字,承载着谢玲怀孕时,夫妇二人对未来孩子的期望。一旦失去这三个字,虽然养育之情仍在,但心中总会有一丝别扭。
而对钟文栋来说,是“姓氏”本身重要,还是儿子留在唐家,能实实在在拿到的钱更重要?
照这些年,钟文栋偃旗息鼓、不再提“换回孩子”的态度来说,答案该是后者。
而转变心态之后,他甚至拿捏着谢玲不愿意放怀瑾回自己家的事,扣下了钟奕的监护权。
一言蔽之,虽然钟奕长在池珺身边,一年到头,满打满算,也只与唐家人吃五十顿饭。
但事实上,法律意味里,他还是钟文栋的儿子。
对此,张笑侯咂舌:“这……一笔烂账啊。”
池珺没有与张笑侯解释太多。钟奕不在,他不会拿太多细节去说。只道:“之前唐怀瑜有一个演奏会,我和钟奕一起去了。那天,我觉得,钟奕和他们……是真的不亲近。”
这样的“不亲近”,是因为最初的一点介意,在日日夜夜的演化中,成长出的裂隙。
池珺想一想,若有所思:“如果说钟奕会希望有人祝福,那也不会是唐家所有人。嗯,最多是唐叔叔,和唐怀瑜。”
不可否认,唐家“五口人”发展到现在,除去钟文栋的小心思、谢玲的顺水推舟外,唐德的几次犹豫、几次对唐怀瑾心软,也是重要一部分。
但与谢玲明晃晃的偏心相比,唐德至少是有“一碗水端平”的打算。
他私下里与钟奕讲过,虽然钟奕看样子,是决定去海城。但既然是读金融,总需要实际接触业务。而行舟很大,虽然比不上盛源,可能够给钟奕更多的自由度。所以高三暑假、乃至大学之后的每一个假期,钟奕都可以去行舟。
被钟奕婉拒。
唐德便惆怅,说了句心里话:“小奕,我知道,这些年,我和你妈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你毕竟是我们的孩子……怀瑾已经拿到很多了。”
他没有讲完。
但钟奕讲给池珺时,池珺能听出来,唐德恐怕踌躇了很久。
钟文栋看重血缘,想要唐怀瑾能过得好。于是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扣住钟奕的监护权。
儿子始终是自己的,相比之下,姓什么、叫什么,好像不太重要。
但他恐怕没想到,唐德也有一样的想法。
是,怀瑾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也很优秀、聪明。
但自己的亲生孩子是钟奕啊。
钟奕与自己家人不亲近,唐德会神伤。可神伤之后,还是打起精神,一面尊重钟奕的选择,孩子平日有课业、仿佛还要自己做一些小投资,已经很辛苦。如果他把与自己家里人一起吃饭当应酬,会觉得累,那就还是不要勉强太多。
另一面,就是为未来做打算了。如果钟奕一定会进盛源、辅佐池少,那至少可以给钟奕一些流动资金,也算作为儿子日后事业的保障。
……
……
等到开学,天气一天天变暖。羽绒服和风衣被一起收进柜子,换成秋冬的薄衫。
按照钟奕和池珺的习惯,周六,是钟奕与唐家人吃饭。周天,则是他和池珺一起去城郊老宅,陪老爷子说说话、下下棋。这两年,老爷子总夸,钟奕的功力突飞猛进。
两人下棋,池珺走在一边坐着泡茶。他们总来的很早,这会
当然,到了暑假,还有那时候的事。漫长的近三个月, 足够他真正参与进盛源的项目。而钟奕也会与他一起。
讲了许多,张笑侯说:“等等,猴子,我知道你不想理池叔。但池爷爷那边,还是要顾一顾吧?”
“还有,”仍然是张笑侯,“钟奕呢?”
实话实说,这么多年,对于钟奕家中的情况,张笑侯仍然只知道七七八八。他大概知晓,钟奕小时候,曾和另一家人抱错。而到现在,钟奕还没有改回“唐”姓,就让许多观望行舟的人有颇多联想。
唐家有钱,可以两个儿子一起养,这是一回事。
可亲生的和别人姓,没血缘的反倒姓“唐”,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到这里,池珺的神色严肃一些,说:“我和钟奕谈过这方面。”
钟奕记得很清楚,在唐德、谢玲刚去唐家找自己时,钟文栋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他把钟奕早早推给唐家夫妇,就是为了展现诚意,从而尽快要回自己的儿子。可后面出了很多事,一言蔽之,谢玲并不愿意。事情就僵持在这里。
到现在,两边夫妇可以和睦相处,都愿意让唐怀瑾有两对父母。这其中,钟文栋的心态显然发生了变化。
依照钟奕年幼记忆里,钟文栋对“野种”这两个字的敏感程度,不难肯定:钟文栋非常、非常看重唐怀瑾。
这是继承了他血脉的儿子,是钟家的香火。
这倒是与许多传统的、只看姓氏的男人不同。
“但是,”那时候,钟奕说,“……如果唐怀瑾在唐家可以过得‘更好’,钟文栋会因为这点而让步吗?”
他和池珺都觉得,这就是答案了。
如果可以选择,钟文栋当然还是希望自己儿子姓“钟”。
但一旦唐怀瑾改姓,那他与唐德夫妇的联系,总会越来越弱。
人的心态是很奇妙的。钟文栋以己度人,很容易得猜测谢玲、唐德的想法。“唐怀瑾”这三个字,承载着谢玲怀孕时,夫妇二人对未来孩子的期望。一旦失去这三个字,虽然养育之情仍在,但心中总会有一丝别扭。
而对钟文栋来说,是“姓氏”本身重要,还是儿子留在唐家,能实实在在拿到的钱更重要?
照这些年,钟文栋偃旗息鼓、不再提“换回孩子”的态度来说,答案该是后者。
而转变心态之后,他甚至拿捏着谢玲不愿意放怀瑾回自己家的事,扣下了钟奕的监护权。
一言蔽之,虽然钟奕长在池珺身边,一年到头,满打满算,也只与唐家人吃五十顿饭。
但事实上,法律意味里,他还是钟文栋的儿子。
对此,张笑侯咂舌:“这……一笔烂账啊。”
池珺没有与张笑侯解释太多。钟奕不在,他不会拿太多细节去说。只道:“之前唐怀瑜有一个演奏会,我和钟奕一起去了。那天,我觉得,钟奕和他们……是真的不亲近。”
这样的“不亲近”,是因为最初的一点介意,在日日夜夜的演化中,成长出的裂隙。
池珺想一想,若有所思:“如果说钟奕会希望有人祝福,那也不会是唐家所有人。嗯,最多是唐叔叔,和唐怀瑜。”
不可否认,唐家“五口人”发展到现在,除去钟文栋的小心思、谢玲的顺水推舟外,唐德的几次犹豫、几次对唐怀瑾心软,也是重要一部分。
但与谢玲明晃晃的偏心相比,唐德至少是有“一碗水端平”的打算。
他私下里与钟奕讲过,虽然钟奕看样子,是决定去海城。但既然是读金融,总需要实际接触业务。而行舟很大,虽然比不上盛源,可能够给钟奕更多的自由度。所以高三暑假、乃至大学之后的每一个假期,钟奕都可以去行舟。
被钟奕婉拒。
唐德便惆怅,说了句心里话:“小奕,我知道,这些年,我和你妈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但你毕竟是我们的孩子……怀瑾已经拿到很多了。”
他没有讲完。
但钟奕讲给池珺时,池珺能听出来,唐德恐怕踌躇了很久。
钟文栋看重血缘,想要唐怀瑾能过得好。于是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扣住钟奕的监护权。
儿子始终是自己的,相比之下,姓什么、叫什么,好像不太重要。
但他恐怕没想到,唐德也有一样的想法。
是,怀瑾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也很优秀、聪明。
但自己的亲生孩子是钟奕啊。
钟奕与自己家人不亲近,唐德会神伤。可神伤之后,还是打起精神,一面尊重钟奕的选择,孩子平日有课业、仿佛还要自己做一些小投资,已经很辛苦。如果他把与自己家里人一起吃饭当应酬,会觉得累,那就还是不要勉强太多。
另一面,就是为未来做打算了。如果钟奕一定会进盛源、辅佐池少,那至少可以给钟奕一些流动资金,也算作为儿子日后事业的保障。
……
……
等到开学,天气一天天变暖。羽绒服和风衣被一起收进柜子,换成秋冬的薄衫。
按照钟奕和池珺的习惯,周六,是钟奕与唐家人吃饭。周天,则是他和池珺一起去城郊老宅,陪老爷子说说话、下下棋。这两年,老爷子总夸,钟奕的功力突飞猛进。
两人下棋,池珺走在一边坐着泡茶。他们总来的很早,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