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见殷雀一面呢。
说不定这便是最后一面了……
一昏又是好几天,但好歹能喝下药了,浑身热度也逐渐褪了。在殷雀出发前一日,居然真的能下床了,第二日便出了房去为殷雀送行。
这年冷得早了些,才是初秋光景,寒风便一日日地催得紧,府里两棵立在前院的桂花树,小半个月不见,叶子便落了七七八八,看着分外萧瑟。
殷雀牵着匹马立在门槛边,皱着眉,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等了半晌,才见殷衣从后院缓步行来。他这样望着殷衣,才乍然发现自己已有许久未去找他,殷衣竟也沉得住气,一次也没出房门,见面的机会便这么白白断送了许多。
殷衣裹着一袭长得曳地的素色狐裘,一张苍白的脸陷入衣缘边上柔软的细毛中,满面的病气被掩去大半,只剩了眉间遮不住的温和。他站定到殷雀身边,却只垂了头,并不抬眼看他,哑声道:“先前说过的……还算数吗?”
殷雀听得他说话,心里已软得一塌糊涂,面上却还端着,冷冷淡淡地答道:“兄长所说何事?”
殷衣似乎低低叹了声,模模糊糊听不分明:“给你……取字……”
殷雀一愣,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殷衣直接打断道:“罢了,想必你是不肯用的。”又抬起头望向殷雀,缓缓道:“只是我已取了……你……”他不说了,低头闭一闭眼,才继续道,“‘沉寒’如何?‘影沉寒水’……愿你有‘无留影之心’。”(*注1)
殷雀心里止不住地泛酸,半晌才漠然道:“……心领了。”
殷衣毫不意外似地轻轻应了一声,半阖了眼,开口道:“此行……万望珍重。”
殷雀看了他一会,突然一把扔了缰绳,抬手将殷衣按在门板上,扳过他的下巴倾身吻过去。
唇舌相依,亲昵无间,心却是冷寂的。
殷衣也不挣扎,静静地闭了眼,任他发疯。将分离时,唇上一痛,伸手一抹,果然又见了血。他深吸一口气,缓下眼前晕眩,便感到殷雀附在他耳边,亲密姿态,声音却又冷又硬:“殷衣……我有时真恨不得没有你这个哥哥……!”
殷衣一怔,胸腔深处传来破碎般的疼痛,鬓角立刻被冷汗浸湿了,几乎是靠着殷雀抵着他肩的手劲才没有摔在地上。熬过一阵耳鸣,居然还有力气露出一个笑,颊边绽开两个浅浅的梨涡,吐息一般轻声细语:“那可惜了,你没机会如愿以偿。”
殷雀盯了他一会儿,突然松了手,退后两步:“……我倒想知道,你究竟有没有心肺。”
殷衣勉强靠在门板上,闭眼不答。
撕心裂肺过了……哪里还有心肺。
管家来催,才终于打破两人的僵持。殷衣好容易有力气站直,仍是温和模样,简直带了几分逆来顺受。他喊了殷雀一声“阿弟”,低低重复了一遍:“千万珍重。”
殷雀第一次被他这么喊,竟感到一丝荒唐而隐秘的欣悦,一霎晃神,片刻便收住了。他居高临下地望过去,心里恶意并痛苦夹杂,声音里仍是化不开的寒意:“山长水远,最好再不相见。”
殷衣不堪重负似地打了个寒颤,藏在袖中的手止不住地抖,面上却半点不显。
他先前对殷雀说:“山高水远,你也该去见识一下大好河山。”现下便得了殷雀的这一句话作答……可不是求仁得仁么?
于是也只能弯了眼,露出个明明白白的笑来:“那愿你……心想事成。”
————
注1:“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五灯会元》
第十四章
靠西边有座莲华寺,在城里有些名气,说是有求必应,心诚则灵。常年香火旺盛,很是热闹。
这日十五,照理当是一月最热闹的几天之一,然而从晨光熹微到日头高照,居然都没几人来拜佛,实在是副稀奇万分的光景了。
寺门口栽了棵高大的榕树,娇气得不行,风一吹就要没完没了地掉叶子。只苦了扫地小僧,日日被落叶困扰,不得闲暇。
那小僧正是年少光景,最不缺好奇心,此刻正抓心挠肺地想出寺去看看。
没人来寺里,自然是因为城里出了什么其他事。小僧在心里暗自猜测道,莫不是哪家的大小姐出城,引得城中轰动?
他不自觉地往寺门边上靠,想趁着住持没发现,悄悄溜出去瞧瞧热闹。谁想到好不容易离门槛只差几步,小僧却迎面同一人相撞了。
被撞了个正着的是位年轻的公子,长得比小僧高出不少,只是似乎瘦弱太过,连退了两三步才站稳。吓得小僧忙扔了扫帚搀住这位公子,慌慌张张地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施主你没事吧?”
那公子微微摇了摇头,似乎很轻地叹了一声,“无事。”他低声道,“小师傅冒冒失失的,要自己小心些才是。”
小僧一愣,不由抬头看了这位公子一眼。
公子有一副好皮囊,长发乌黑,肤色白皙,一双桃花眼潋滟地映着天光,眼尾透着一点隐约的红。只是脸上没什么表情,寡淡无情,比他旁边站着的出家人还像出家人。
公子看小僧呆住不动,很轻地挣开了还被他搀着的一只手,虚虚地在他手上一按,道:“小师傅忙去吧,我还有一事要求佛祖保佑。”
那小僧愣头愣脑的跟在公子身边,锲而不舍地发问,“公子所求何事?
说不定这便是最后一面了……
一昏又是好几天,但好歹能喝下药了,浑身热度也逐渐褪了。在殷雀出发前一日,居然真的能下床了,第二日便出了房去为殷雀送行。
这年冷得早了些,才是初秋光景,寒风便一日日地催得紧,府里两棵立在前院的桂花树,小半个月不见,叶子便落了七七八八,看着分外萧瑟。
殷雀牵着匹马立在门槛边,皱着眉,一副不耐烦的模样。等了半晌,才见殷衣从后院缓步行来。他这样望着殷衣,才乍然发现自己已有许久未去找他,殷衣竟也沉得住气,一次也没出房门,见面的机会便这么白白断送了许多。
殷衣裹着一袭长得曳地的素色狐裘,一张苍白的脸陷入衣缘边上柔软的细毛中,满面的病气被掩去大半,只剩了眉间遮不住的温和。他站定到殷雀身边,却只垂了头,并不抬眼看他,哑声道:“先前说过的……还算数吗?”
殷雀听得他说话,心里已软得一塌糊涂,面上却还端着,冷冷淡淡地答道:“兄长所说何事?”
殷衣似乎低低叹了声,模模糊糊听不分明:“给你……取字……”
殷雀一愣,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殷衣直接打断道:“罢了,想必你是不肯用的。”又抬起头望向殷雀,缓缓道:“只是我已取了……你……”他不说了,低头闭一闭眼,才继续道,“‘沉寒’如何?‘影沉寒水’……愿你有‘无留影之心’。”(*注1)
殷雀心里止不住地泛酸,半晌才漠然道:“……心领了。”
殷衣毫不意外似地轻轻应了一声,半阖了眼,开口道:“此行……万望珍重。”
殷雀看了他一会,突然一把扔了缰绳,抬手将殷衣按在门板上,扳过他的下巴倾身吻过去。
唇舌相依,亲昵无间,心却是冷寂的。
殷衣也不挣扎,静静地闭了眼,任他发疯。将分离时,唇上一痛,伸手一抹,果然又见了血。他深吸一口气,缓下眼前晕眩,便感到殷雀附在他耳边,亲密姿态,声音却又冷又硬:“殷衣……我有时真恨不得没有你这个哥哥……!”
殷衣一怔,胸腔深处传来破碎般的疼痛,鬓角立刻被冷汗浸湿了,几乎是靠着殷雀抵着他肩的手劲才没有摔在地上。熬过一阵耳鸣,居然还有力气露出一个笑,颊边绽开两个浅浅的梨涡,吐息一般轻声细语:“那可惜了,你没机会如愿以偿。”
殷雀盯了他一会儿,突然松了手,退后两步:“……我倒想知道,你究竟有没有心肺。”
殷衣勉强靠在门板上,闭眼不答。
撕心裂肺过了……哪里还有心肺。
管家来催,才终于打破两人的僵持。殷衣好容易有力气站直,仍是温和模样,简直带了几分逆来顺受。他喊了殷雀一声“阿弟”,低低重复了一遍:“千万珍重。”
殷雀第一次被他这么喊,竟感到一丝荒唐而隐秘的欣悦,一霎晃神,片刻便收住了。他居高临下地望过去,心里恶意并痛苦夹杂,声音里仍是化不开的寒意:“山长水远,最好再不相见。”
殷衣不堪重负似地打了个寒颤,藏在袖中的手止不住地抖,面上却半点不显。
他先前对殷雀说:“山高水远,你也该去见识一下大好河山。”现下便得了殷雀的这一句话作答……可不是求仁得仁么?
于是也只能弯了眼,露出个明明白白的笑来:“那愿你……心想事成。”
————
注1:“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五灯会元》
第十四章
靠西边有座莲华寺,在城里有些名气,说是有求必应,心诚则灵。常年香火旺盛,很是热闹。
这日十五,照理当是一月最热闹的几天之一,然而从晨光熹微到日头高照,居然都没几人来拜佛,实在是副稀奇万分的光景了。
寺门口栽了棵高大的榕树,娇气得不行,风一吹就要没完没了地掉叶子。只苦了扫地小僧,日日被落叶困扰,不得闲暇。
那小僧正是年少光景,最不缺好奇心,此刻正抓心挠肺地想出寺去看看。
没人来寺里,自然是因为城里出了什么其他事。小僧在心里暗自猜测道,莫不是哪家的大小姐出城,引得城中轰动?
他不自觉地往寺门边上靠,想趁着住持没发现,悄悄溜出去瞧瞧热闹。谁想到好不容易离门槛只差几步,小僧却迎面同一人相撞了。
被撞了个正着的是位年轻的公子,长得比小僧高出不少,只是似乎瘦弱太过,连退了两三步才站稳。吓得小僧忙扔了扫帚搀住这位公子,慌慌张张地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施主你没事吧?”
那公子微微摇了摇头,似乎很轻地叹了一声,“无事。”他低声道,“小师傅冒冒失失的,要自己小心些才是。”
小僧一愣,不由抬头看了这位公子一眼。
公子有一副好皮囊,长发乌黑,肤色白皙,一双桃花眼潋滟地映着天光,眼尾透着一点隐约的红。只是脸上没什么表情,寡淡无情,比他旁边站着的出家人还像出家人。
公子看小僧呆住不动,很轻地挣开了还被他搀着的一只手,虚虚地在他手上一按,道:“小师傅忙去吧,我还有一事要求佛祖保佑。”
那小僧愣头愣脑的跟在公子身边,锲而不舍地发问,“公子所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