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往山野荒地跑,经验十分丰富,也不代表时髦不起来吧?
李白笑出声了。
这种乍笑在旁人看来或许诡异,然而杨剪对此习以为常,看他不用扶着了,就转身往停车场去。这座昔日的都城似乎对杨剪吸引力不大,就像当时在大皇宫也是同样的走马观花过,倒也没什么不耐烦的,比起游览,他更像是旁观,顺便履行某种职责。早上吃得晚,午饭是下午两点多在途加油站的快餐店解决的,李白对此很有一套自己的坚持,他说保险起见,剧组从开机起就带了几个阿姨自己买菜来烧,他要杨剪也尽量别碰当地的食物。
——除非是经过自己鉴定的,比如早上在酒店楼下买的酸奶酪配黄油烤饼。
“会生病?”杨剪问。
“主要是太难吃了,”李白把小勺插到圣代里,“我吃过几顿,油炸大虾泡糖水里,用手给你拎出来在淋点神秘调味汁,简直什么味道都有,中国人一般接受不了,再往南边走点,靠海边有个类似中国城的地方,全是饭馆,快餐吃腻了晚饭咱们就在那边搓一顿。”
杨剪却道:“你不是一般中国人。”
李白张张嘴巴,一脸羞涩的表情,又抿起勺子,转脸去看玻璃上贴的卡通炸鸡腿,“还有他们这边有种花儿,”他接着说道,“挤出来的水把它放在菜里,据说能让人产生幻觉。这我也尝过。”
杨剪静静听着,把牛肉汉堡吃完了。擦掉嘴角的辣酱,他靠上椅背,隔一桌空盒纸团看着李白有一搭没有搭地挖那一小杯冰激凌。店里的空调大概没在工作,它正以快于李白吞咽的速度熔化,杨剪就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一切,直到李白终于抬起头,又望向他的眼睛。
脸上汗涔涔的,也跟要化了似的。
杨剪站起来,拉上他走。
当李白再次说起那只老虎的故事,他们正站在海边一座水泥大桥上,背后的洼地是一片大型垃圾场,放眼前望则是恒河的入海口。经过了一整个下午的拥堵和见缝插针,接下来一路往西就是那片国家公园了,李白说夜里两点大概能到,杨剪说我们可以再快一点儿——总之他们现在都得钻出车壳透会儿气。
这一路不能说是走得平稳,李白的尾巴骨都坐得有点麻,杨剪在这异国他乡也敢抄近道,总能遇到修到一半就停工的土路,有了人少这一个好处,颠簸就无所谓了,他不会犹豫,也总让李白对半路熄火风餐露宿等等产生不该有的浪漫幻想。但不得不承认这给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与来时公交车的晃晃悠悠窝窝囊囊完全不同,到现在太阳还没落呢,他们已经沿着恒河来到它的终点。
“第二次遇见它是在七月初,一个暴雨天,”李白坐上发烫的车前盖,却不看河,侧目看杨剪,“那天也停工了,他们一群人去镇上买东西,祝炎棠带回来一盆花儿。”
“是昙花,他说自己回来的路上已经看烦了就丢给我养,”他看着杨剪反手一撑,坐在自己旁边,“后来剧组都聚在厨房涮火锅喝酒,我蹲在我屋里看昙花,雨停了,云也都散了,我就抱着花盆爬到房顶上,我以为它那个晚上就会开,但没有。”
“长花苞了?”
“我以为它的花期快到一晚上就能长出花苞……你别笑我!”李白自己反倒先笑了,“剧组租的房子都在半山腰上,房顶视野还不错,但那只老虎,我不是看到它……我是听到的,就在下面的林子里,窸窸窣窣,一种非常强烈的直觉。”
杨剪好像在笑,眨了下眼睛。
“你信吗?”李白定定看着他,认真地说,“昙花又不是那种挤水致幻的品种,应该不是我凭空想象的吧,但我知道老虎来了,我就是知道。过了几天祝炎棠又把昙花拿走了,他说我那种浇水方法会把它养死。”
有群小孩儿吵闹着靠近了,手里拿着捡来的塑料管当玩具,李白话音刚落,就见其中一位挥舞“宝剑”窜上桥栏,纵身一跃,跳到河里。
扑通!
李白循声去看,桥下浑黄的水花里冒出一颗脑袋。
孩子们举起各自的宝剑,全都欢呼起来。
杨剪从车后座取来两瓶苏打水,两瓶都交给李白——他们在加油站买了一箱,李白最喜欢用牙齿开盖,也喜欢帮杨剪咬,每次跟他喝酒就别想用起子,“干杯干杯!”他咔咔两口完成了工作,把瓶盖交给摊手找他索要的小女孩,又把玻璃瓶递回杨剪手中。喝到一半,杨剪的手绕过肩膀,轻轻托起他的下巴,要他看远。
流域广袤平坦,三角洲的边缘已经被冲刷得模糊不清,延伸得越远便越碎在浑浊河流中,与海交融。那些细碎沙洲上站满了人,沙洲旁围满了舢板,一种类似独木舟的小船。他们被水的浩大衬得如此小。太多人要渡到对岸了。而恒河两岸浅滩上成排摆放的、正在反光的,是用作晾晒的鱼架子。海鱼鳞片闪闪,被从头到脚围着鲜艳纱巾的女人们挂上架杆……它们也像那粼粼波涛。
人声遥远,空气沉静,一切都被夕阳漂洗成淡红色。
李白走到那些“波涛”之中,他看到木架之间捆绑的废旧胶片,它们风干,卷翘,替代麻绳起了固定的作用。大概是从背后垃圾场里回收出来的,有的上面还能看见少许模糊轮廓,记录着某些已被丢弃的瞬间,早已被鱼腥气压褪了颜色。李白凑得很近想要看出一二,杨剪举起相机,给他和它们拍照。
李白笑出声了。
这种乍笑在旁人看来或许诡异,然而杨剪对此习以为常,看他不用扶着了,就转身往停车场去。这座昔日的都城似乎对杨剪吸引力不大,就像当时在大皇宫也是同样的走马观花过,倒也没什么不耐烦的,比起游览,他更像是旁观,顺便履行某种职责。早上吃得晚,午饭是下午两点多在途加油站的快餐店解决的,李白对此很有一套自己的坚持,他说保险起见,剧组从开机起就带了几个阿姨自己买菜来烧,他要杨剪也尽量别碰当地的食物。
——除非是经过自己鉴定的,比如早上在酒店楼下买的酸奶酪配黄油烤饼。
“会生病?”杨剪问。
“主要是太难吃了,”李白把小勺插到圣代里,“我吃过几顿,油炸大虾泡糖水里,用手给你拎出来在淋点神秘调味汁,简直什么味道都有,中国人一般接受不了,再往南边走点,靠海边有个类似中国城的地方,全是饭馆,快餐吃腻了晚饭咱们就在那边搓一顿。”
杨剪却道:“你不是一般中国人。”
李白张张嘴巴,一脸羞涩的表情,又抿起勺子,转脸去看玻璃上贴的卡通炸鸡腿,“还有他们这边有种花儿,”他接着说道,“挤出来的水把它放在菜里,据说能让人产生幻觉。这我也尝过。”
杨剪静静听着,把牛肉汉堡吃完了。擦掉嘴角的辣酱,他靠上椅背,隔一桌空盒纸团看着李白有一搭没有搭地挖那一小杯冰激凌。店里的空调大概没在工作,它正以快于李白吞咽的速度熔化,杨剪就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一切,直到李白终于抬起头,又望向他的眼睛。
脸上汗涔涔的,也跟要化了似的。
杨剪站起来,拉上他走。
当李白再次说起那只老虎的故事,他们正站在海边一座水泥大桥上,背后的洼地是一片大型垃圾场,放眼前望则是恒河的入海口。经过了一整个下午的拥堵和见缝插针,接下来一路往西就是那片国家公园了,李白说夜里两点大概能到,杨剪说我们可以再快一点儿——总之他们现在都得钻出车壳透会儿气。
这一路不能说是走得平稳,李白的尾巴骨都坐得有点麻,杨剪在这异国他乡也敢抄近道,总能遇到修到一半就停工的土路,有了人少这一个好处,颠簸就无所谓了,他不会犹豫,也总让李白对半路熄火风餐露宿等等产生不该有的浪漫幻想。但不得不承认这给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与来时公交车的晃晃悠悠窝窝囊囊完全不同,到现在太阳还没落呢,他们已经沿着恒河来到它的终点。
“第二次遇见它是在七月初,一个暴雨天,”李白坐上发烫的车前盖,却不看河,侧目看杨剪,“那天也停工了,他们一群人去镇上买东西,祝炎棠带回来一盆花儿。”
“是昙花,他说自己回来的路上已经看烦了就丢给我养,”他看着杨剪反手一撑,坐在自己旁边,“后来剧组都聚在厨房涮火锅喝酒,我蹲在我屋里看昙花,雨停了,云也都散了,我就抱着花盆爬到房顶上,我以为它那个晚上就会开,但没有。”
“长花苞了?”
“我以为它的花期快到一晚上就能长出花苞……你别笑我!”李白自己反倒先笑了,“剧组租的房子都在半山腰上,房顶视野还不错,但那只老虎,我不是看到它……我是听到的,就在下面的林子里,窸窸窣窣,一种非常强烈的直觉。”
杨剪好像在笑,眨了下眼睛。
“你信吗?”李白定定看着他,认真地说,“昙花又不是那种挤水致幻的品种,应该不是我凭空想象的吧,但我知道老虎来了,我就是知道。过了几天祝炎棠又把昙花拿走了,他说我那种浇水方法会把它养死。”
有群小孩儿吵闹着靠近了,手里拿着捡来的塑料管当玩具,李白话音刚落,就见其中一位挥舞“宝剑”窜上桥栏,纵身一跃,跳到河里。
扑通!
李白循声去看,桥下浑黄的水花里冒出一颗脑袋。
孩子们举起各自的宝剑,全都欢呼起来。
杨剪从车后座取来两瓶苏打水,两瓶都交给李白——他们在加油站买了一箱,李白最喜欢用牙齿开盖,也喜欢帮杨剪咬,每次跟他喝酒就别想用起子,“干杯干杯!”他咔咔两口完成了工作,把瓶盖交给摊手找他索要的小女孩,又把玻璃瓶递回杨剪手中。喝到一半,杨剪的手绕过肩膀,轻轻托起他的下巴,要他看远。
流域广袤平坦,三角洲的边缘已经被冲刷得模糊不清,延伸得越远便越碎在浑浊河流中,与海交融。那些细碎沙洲上站满了人,沙洲旁围满了舢板,一种类似独木舟的小船。他们被水的浩大衬得如此小。太多人要渡到对岸了。而恒河两岸浅滩上成排摆放的、正在反光的,是用作晾晒的鱼架子。海鱼鳞片闪闪,被从头到脚围着鲜艳纱巾的女人们挂上架杆……它们也像那粼粼波涛。
人声遥远,空气沉静,一切都被夕阳漂洗成淡红色。
李白走到那些“波涛”之中,他看到木架之间捆绑的废旧胶片,它们风干,卷翘,替代麻绳起了固定的作用。大概是从背后垃圾场里回收出来的,有的上面还能看见少许模糊轮廓,记录着某些已被丢弃的瞬间,早已被鱼腥气压褪了颜色。李白凑得很近想要看出一二,杨剪举起相机,给他和它们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