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不足的模样,比祝临矮上许多,但走出来时一步一步都循规蹈矩,礼数上半点都叫人挑不出错。对方就这么顶着一脸故作严肃的稚气,同皇帝道了一声:“儿臣遵旨。”然后才拿腔拿调地对着祝临一礼:“见过祝将军。”
祝临如梦方醒,许久才明白皇帝这是唱的哪一出,忙道:“微臣惶恐,九殿下折煞微臣了。应当是微臣与殿下见礼才是,这可真是……”
皇帝闻言倒是真心地“哈哈”了两声,又眯起眼,似笑非笑地同祝临道:“当是我这小九儿见过爱卿才对。淑妃娘娘膝下无子,小九儿甚得她宠爱,不是亲子,胜似亲子。于情分上来说,你算是当得上小九儿一声表哥的。而且爱卿有所不知,朕的小九儿往日里可是对你这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便安定南疆的少年将军好生向往,一直甚为崇拜爱卿。”
“陛下言重了,”祝临深知定安帝背地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因而也明白这老狐狸定然不安好心,只好假笑着与他应付事儿,“什么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便安定南疆?这功劳哪里是臣的本事,实是南疆军所有将士们共同流血丧命才换来的。”
皇帝却似乎并不怎么能理解他这看似推脱的真心话,不仅如此,甚至还为他反驳自己的话头感到了些隐隐的不快。不过老狐狸毕竟是老狐狸,他一点都没将这点不快表露出来,反是将九皇子抱到了案头,手把手带着他写字,一边又半偏着头与祝临言语:“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将军乃是将士们的主心骨。这论起平定南疆的功劳,谁能比爱卿大?爱卿莫要妄自菲薄了。”
祝临也摸不准皇帝是在警告他功高震主,还是在暗示什么其他的方面,但他有一点很是确定——皇帝必然不是单单为了夸他才把他唤过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失踪人口已回归。
☆、帝心
“爱卿近些日子在京中也是赋闲吧,”果不其然,皇帝下一刻便转了话头,略显精明地含笑望着祝临,语气却并非商量的架势,“朕这老九虚长了十来岁,也只略跟着周太傅[注1]习了断文识字,没学到半点别的本事。朕这些时日一直想着给他寻个西席,思来想去还是小祝将军文武双全,做老九的西席最合适不过了。爱卿意下如何?”
祝临倒是在心里设想了许多种可能,唯独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时间有些怔愣。然而在朝官员心里都极敞亮,皇帝找人商量什么事从来都不是商量,最多走个过场知会一声,因而他也只是垂眸笑笑,起身对着皇帝一拜:“微臣无甚本事,蒙陛下不弃,能伴九殿下修学自当是微臣的荣幸。”
“爱卿过谦了,”皇帝扶着九皇子的手腕,叫人摸不透情绪地敛了眸,冲祝临一抬手,“爱卿快请起,朕即日便下旨,叫爱卿方便进宫教导老九。若日后老九顽劣,爱卿也只管教训。”
“是,臣谨记。”祝临再拜,才注意着皇帝的神色起了身坐回去,心下暗暗生了几分警惕。皇帝旧时极其忌讳几位皇子与臣下过多接触,皇子们幼时都是一律跟着周太傅开蒙,不曾有过专门的夫子。皇帝今日此举,可是把九皇子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众多皇子中,只有这九皇子得到了特殊对待,其他皇子们会怎么想?更不要说皇帝唤来教导九皇子的人是他,祝家的大公子,手握兵权的南疆军将军。
皇帝微微点了个头,似乎对祝临的反应很是满意,一边有若有所指地轻笑了声,移开视线去,专心盯着九皇子写字模样:“听闻爱卿近些时候同祝丞相闹了些不愉,祝丞相动了真肝火,还将爱卿赶出了府?”
“这……”祝临倒是料到皇帝会问起这件事,却未曾想他会这般直白,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只好作无奈状轻叹,“回陛下,臣惭愧。微臣与父亲确实有些分歧,倒是劳陛下挂记。”
“爱卿这是说的什么话,爱卿是国之栋梁,爱卿的家里事也是国事的一部分,朕挂记难道不是应该的吗?祝丞相那边朕劝过了,看样子他大约也已经消了气,见得爱卿回府大抵也不会说什么了。”皇帝语气淡淡,见九皇子停了笔,一时停顿,屈尊降贵地将砚台挪到了对方能碰到的位置。
祝临若有所思地望了眼垂着头不敢打扰他与皇帝谈话的九皇子,似乎抓住了什么念头,却也不显露出来,只是同皇帝道:“多谢陛下,此次倒是劳陛下费心了。”
定安帝微一挑眉,却也只是笑笑,并不反驳他这句多谢,很快眼珠微微一动,又将话题引到了别的方向:“朕前些日子下了诏传齐王世子进京,这件事爱卿应当是知道的吧?”
“此事微臣有所耳闻。”祝临习惯了朝中之人说起话尽是拐弯抹角的,此时也不觉得心焦,只是微微弯了眸,作出一副很愿意听皇帝瞎扯的模样。
“爱卿有何看法?”皇帝淡淡瞥他一眼,抛出的话却并不叫人轻松。
祝临顿了许久,才垂着眸一字一句应他:“这件事总归与臣没什么关系,臣自然是没什么看法。若真要说,也只能说那钟家小姐已然及笄,确乎是到了世子爷回京娶妻的时候了。”
皇帝并未对他这番话做出表态,只是笑笑,别有深意地望着九皇子运笔的走势:“当真是逝者如斯夫,如今齐王的儿子都要娶妻了……朕记得朕登基的时候,齐王才是个十五岁的毛头
祝临如梦方醒,许久才明白皇帝这是唱的哪一出,忙道:“微臣惶恐,九殿下折煞微臣了。应当是微臣与殿下见礼才是,这可真是……”
皇帝闻言倒是真心地“哈哈”了两声,又眯起眼,似笑非笑地同祝临道:“当是我这小九儿见过爱卿才对。淑妃娘娘膝下无子,小九儿甚得她宠爱,不是亲子,胜似亲子。于情分上来说,你算是当得上小九儿一声表哥的。而且爱卿有所不知,朕的小九儿往日里可是对你这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便安定南疆的少年将军好生向往,一直甚为崇拜爱卿。”
“陛下言重了,”祝临深知定安帝背地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因而也明白这老狐狸定然不安好心,只好假笑着与他应付事儿,“什么仅用五年不到的时间便安定南疆?这功劳哪里是臣的本事,实是南疆军所有将士们共同流血丧命才换来的。”
皇帝却似乎并不怎么能理解他这看似推脱的真心话,不仅如此,甚至还为他反驳自己的话头感到了些隐隐的不快。不过老狐狸毕竟是老狐狸,他一点都没将这点不快表露出来,反是将九皇子抱到了案头,手把手带着他写字,一边又半偏着头与祝临言语:“爱卿言之有理,不过将军乃是将士们的主心骨。这论起平定南疆的功劳,谁能比爱卿大?爱卿莫要妄自菲薄了。”
祝临也摸不准皇帝是在警告他功高震主,还是在暗示什么其他的方面,但他有一点很是确定——皇帝必然不是单单为了夸他才把他唤过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失踪人口已回归。
☆、帝心
“爱卿近些日子在京中也是赋闲吧,”果不其然,皇帝下一刻便转了话头,略显精明地含笑望着祝临,语气却并非商量的架势,“朕这老九虚长了十来岁,也只略跟着周太傅[注1]习了断文识字,没学到半点别的本事。朕这些时日一直想着给他寻个西席,思来想去还是小祝将军文武双全,做老九的西席最合适不过了。爱卿意下如何?”
祝临倒是在心里设想了许多种可能,唯独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时间有些怔愣。然而在朝官员心里都极敞亮,皇帝找人商量什么事从来都不是商量,最多走个过场知会一声,因而他也只是垂眸笑笑,起身对着皇帝一拜:“微臣无甚本事,蒙陛下不弃,能伴九殿下修学自当是微臣的荣幸。”
“爱卿过谦了,”皇帝扶着九皇子的手腕,叫人摸不透情绪地敛了眸,冲祝临一抬手,“爱卿快请起,朕即日便下旨,叫爱卿方便进宫教导老九。若日后老九顽劣,爱卿也只管教训。”
“是,臣谨记。”祝临再拜,才注意着皇帝的神色起了身坐回去,心下暗暗生了几分警惕。皇帝旧时极其忌讳几位皇子与臣下过多接触,皇子们幼时都是一律跟着周太傅开蒙,不曾有过专门的夫子。皇帝今日此举,可是把九皇子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众多皇子中,只有这九皇子得到了特殊对待,其他皇子们会怎么想?更不要说皇帝唤来教导九皇子的人是他,祝家的大公子,手握兵权的南疆军将军。
皇帝微微点了个头,似乎对祝临的反应很是满意,一边有若有所指地轻笑了声,移开视线去,专心盯着九皇子写字模样:“听闻爱卿近些时候同祝丞相闹了些不愉,祝丞相动了真肝火,还将爱卿赶出了府?”
“这……”祝临倒是料到皇帝会问起这件事,却未曾想他会这般直白,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只好作无奈状轻叹,“回陛下,臣惭愧。微臣与父亲确实有些分歧,倒是劳陛下挂记。”
“爱卿这是说的什么话,爱卿是国之栋梁,爱卿的家里事也是国事的一部分,朕挂记难道不是应该的吗?祝丞相那边朕劝过了,看样子他大约也已经消了气,见得爱卿回府大抵也不会说什么了。”皇帝语气淡淡,见九皇子停了笔,一时停顿,屈尊降贵地将砚台挪到了对方能碰到的位置。
祝临若有所思地望了眼垂着头不敢打扰他与皇帝谈话的九皇子,似乎抓住了什么念头,却也不显露出来,只是同皇帝道:“多谢陛下,此次倒是劳陛下费心了。”
定安帝微一挑眉,却也只是笑笑,并不反驳他这句多谢,很快眼珠微微一动,又将话题引到了别的方向:“朕前些日子下了诏传齐王世子进京,这件事爱卿应当是知道的吧?”
“此事微臣有所耳闻。”祝临习惯了朝中之人说起话尽是拐弯抹角的,此时也不觉得心焦,只是微微弯了眸,作出一副很愿意听皇帝瞎扯的模样。
“爱卿有何看法?”皇帝淡淡瞥他一眼,抛出的话却并不叫人轻松。
祝临顿了许久,才垂着眸一字一句应他:“这件事总归与臣没什么关系,臣自然是没什么看法。若真要说,也只能说那钟家小姐已然及笄,确乎是到了世子爷回京娶妻的时候了。”
皇帝并未对他这番话做出表态,只是笑笑,别有深意地望着九皇子运笔的走势:“当真是逝者如斯夫,如今齐王的儿子都要娶妻了……朕记得朕登基的时候,齐王才是个十五岁的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