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零零碎碎,下面压着一个黑布包裹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便签纸翻到背面,上面写着:
【Alesea日记藏身之处】
在她的枕头底下,程姜记得很清楚。
他先就近搜寻了一楼的卧室,又上楼查看沈霁青的房间和他的。最后他在自己的枕套里找到了一张硬卡纸,上面画了一个穿裙子的简笔画小人,下面是一行小字:
【Alesea的黄裙子】
小说里的写作手法其实有点意识流的意思,里面的内容虽然贯穿近十年,但实际上全是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记忆闪回,而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之间的情节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小时而已。
在这期间,阿莱西亚只穿过一条黄裙子,在书中的描写中被反复提过。程姜看见卡片的第一反应是去找莘西娅的黄色裙子,尽管她唯一一条黄裙子是黄蓝格的,和女主人公的并不一样。
他上楼把裙子翻出来,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多出来的线索纸条。
在他找线索的时候沈霁青无事可做,就跟在他后面走来走去,时不时还给他提示两句。
“你要学会发散思维,”他这时候就说,“也联想一下其他描写看看。”
程姜把裙子整理好挂回去,又把目光投到柜子下方的抽屉里。
小说里确实特别提过阿莱西亚从衣橱的抽屉里挑选出橙黄色的夏季长裙,背对着敞开的门换上。门后正好经过的一个人看见了她裸露的脊背,并由此引发了他对她的一整段性|幻想。
然而因为这段描写随后就和阿莱西亚的回忆接轨,所以那个人具体是布雷克还是塞恩变得十分模棱两可。
事实上,假如单纯地从对情节的影响上来看塞恩,他比起一个人物来其实更像是一个意象。他象征男主角在高中毕业前夕逝去的,仍然满怀着生活热情和梦想的自我。
这样看来,沈霁青给他又写又画出来的人物小传其实是画蛇添足了。
程姜这样想着,又自己检查了一遍抽屉,里面也没有任何线索。
“黄裙子。”沈霁青特地在颜色上加重了语气,见程姜仍然一脸茫然,又重复了几遍,“你想一想,书里原话是怎么写的?”
确实有一个。那条裙子第一次出现在文字中的时候,被特地描写说是“In a color that only belongs to the immaturely fresh, glittering oranges under a sunbeam(有着日光下未成熟的新鲜橘子特有的闪闪发亮的色彩)”。
橘子?
程姜跑进厨房,果然在扣着的餐盘里发现了画着橘子的便签纸卡片。
“你这道题好难。”他拿起卡片说。
沈霁青画功仅限于简笔画水平,但为了这次给程姜设计的游戏,他画了足足十几张,分布范围遍布整个房子,连院子里的树枝上都挂了一张。一路寻找的时候程姜甚至还意外翻出了不少据说是沈霁青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的小玩意儿,里面有没了外壳的放大镜,不知道从哪里掉下来的扣子,还有一□□身卡。
“我从来不知道你健身。”程姜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说。
“因为卡找不到了所以就不去了啊。”沈霁青解释。
最后一张小便签是代表盥洗室的镜子简笔画,当程姜把它从夹缝里拿出来后,他看见背面写着:
【Cyan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和Blake说什么】
那段话的具体遣词造句程姜记不清楚了,不过大致意思是说:
“每一个开端都只是对另一件什么事情的延续,哥们儿。就像你翻开一本书,它总是要从事情的中途写起,不是吗?可是换而言之,所有的事情也都是开端。就像现在,我和你的交谈,它们早就开始了,但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说我将要说的下一句话是开端。”
程姜很喜欢这句话。
在故事结尾,塞恩消失在回忆中,而布雷克终于重新从遍布灰尘的杂物间里重新拿出了多年不碰的大提琴。他走到二楼房间的窗口,看见阿莱西亚终于到了他的门前,穿着黄裙子站在树下对他仰脸微笑。他们十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三十七岁,离那段色彩斑斓的日子已经相隔了二十年有余,但一切还并没有晚。他浑浑噩噩地生活了那么久,但想爱的人就在楼下,想要珍惜的一切都还在身边,只要他愿意,他的故事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这段话的意思很抽象,其中唯一一个明确指出来的实体就是书。程姜上楼到沈霁青的房间去寻找,徒然发现本该放着一排书的地方已经被搬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蓝黑色的盒子。
他把盒子搬下来放在地上,跪坐着把卡得很紧的盖子一点点掀开。
里面正是那本写满了沈霁青批注的《Fiddler’s neck》。
*
沈霁青的小纸条中大部分答案都很难想到,因此即使是靠着提示,程姜还是一直从六点找到九点才到达最后一步。
“本来可以更加逻辑缜密的。”沈霁青有点遗憾,“但我今天有点集中不了精神,所以有些答案全是硬安上去的,出得不好。”
“已经很好了,我今晚很开心。”程姜安慰他,“不过,真的送给我了吗?”
“当然。”
“那你以后都不看了吗?”
便签纸翻到背面,上面写着:
【Alesea日记藏身之处】
在她的枕头底下,程姜记得很清楚。
他先就近搜寻了一楼的卧室,又上楼查看沈霁青的房间和他的。最后他在自己的枕套里找到了一张硬卡纸,上面画了一个穿裙子的简笔画小人,下面是一行小字:
【Alesea的黄裙子】
小说里的写作手法其实有点意识流的意思,里面的内容虽然贯穿近十年,但实际上全是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记忆闪回,而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之间的情节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小时而已。
在这期间,阿莱西亚只穿过一条黄裙子,在书中的描写中被反复提过。程姜看见卡片的第一反应是去找莘西娅的黄色裙子,尽管她唯一一条黄裙子是黄蓝格的,和女主人公的并不一样。
他上楼把裙子翻出来,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多出来的线索纸条。
在他找线索的时候沈霁青无事可做,就跟在他后面走来走去,时不时还给他提示两句。
“你要学会发散思维,”他这时候就说,“也联想一下其他描写看看。”
程姜把裙子整理好挂回去,又把目光投到柜子下方的抽屉里。
小说里确实特别提过阿莱西亚从衣橱的抽屉里挑选出橙黄色的夏季长裙,背对着敞开的门换上。门后正好经过的一个人看见了她裸露的脊背,并由此引发了他对她的一整段性|幻想。
然而因为这段描写随后就和阿莱西亚的回忆接轨,所以那个人具体是布雷克还是塞恩变得十分模棱两可。
事实上,假如单纯地从对情节的影响上来看塞恩,他比起一个人物来其实更像是一个意象。他象征男主角在高中毕业前夕逝去的,仍然满怀着生活热情和梦想的自我。
这样看来,沈霁青给他又写又画出来的人物小传其实是画蛇添足了。
程姜这样想着,又自己检查了一遍抽屉,里面也没有任何线索。
“黄裙子。”沈霁青特地在颜色上加重了语气,见程姜仍然一脸茫然,又重复了几遍,“你想一想,书里原话是怎么写的?”
确实有一个。那条裙子第一次出现在文字中的时候,被特地描写说是“In a color that only belongs to the immaturely fresh, glittering oranges under a sunbeam(有着日光下未成熟的新鲜橘子特有的闪闪发亮的色彩)”。
橘子?
程姜跑进厨房,果然在扣着的餐盘里发现了画着橘子的便签纸卡片。
“你这道题好难。”他拿起卡片说。
沈霁青画功仅限于简笔画水平,但为了这次给程姜设计的游戏,他画了足足十几张,分布范围遍布整个房子,连院子里的树枝上都挂了一张。一路寻找的时候程姜甚至还意外翻出了不少据说是沈霁青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的小玩意儿,里面有没了外壳的放大镜,不知道从哪里掉下来的扣子,还有一□□身卡。
“我从来不知道你健身。”程姜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说。
“因为卡找不到了所以就不去了啊。”沈霁青解释。
最后一张小便签是代表盥洗室的镜子简笔画,当程姜把它从夹缝里拿出来后,他看见背面写着:
【Cyan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和Blake说什么】
那段话的具体遣词造句程姜记不清楚了,不过大致意思是说:
“每一个开端都只是对另一件什么事情的延续,哥们儿。就像你翻开一本书,它总是要从事情的中途写起,不是吗?可是换而言之,所有的事情也都是开端。就像现在,我和你的交谈,它们早就开始了,但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说我将要说的下一句话是开端。”
程姜很喜欢这句话。
在故事结尾,塞恩消失在回忆中,而布雷克终于重新从遍布灰尘的杂物间里重新拿出了多年不碰的大提琴。他走到二楼房间的窗口,看见阿莱西亚终于到了他的门前,穿着黄裙子站在树下对他仰脸微笑。他们十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三十七岁,离那段色彩斑斓的日子已经相隔了二十年有余,但一切还并没有晚。他浑浑噩噩地生活了那么久,但想爱的人就在楼下,想要珍惜的一切都还在身边,只要他愿意,他的故事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这段话的意思很抽象,其中唯一一个明确指出来的实体就是书。程姜上楼到沈霁青的房间去寻找,徒然发现本该放着一排书的地方已经被搬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蓝黑色的盒子。
他把盒子搬下来放在地上,跪坐着把卡得很紧的盖子一点点掀开。
里面正是那本写满了沈霁青批注的《Fiddler’s neck》。
*
沈霁青的小纸条中大部分答案都很难想到,因此即使是靠着提示,程姜还是一直从六点找到九点才到达最后一步。
“本来可以更加逻辑缜密的。”沈霁青有点遗憾,“但我今天有点集中不了精神,所以有些答案全是硬安上去的,出得不好。”
“已经很好了,我今晚很开心。”程姜安慰他,“不过,真的送给我了吗?”
“当然。”
“那你以后都不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