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4

太乖, 可对自己这个父皇也是依赖的。哪像宁海波, 真儿子、假儿子, 没一个亲近他的。
  李云玺沉思了下,给李嘉麟和臣子们解释:“往年对南边山民、和北城异民的教化,成果不丰,短时间内成效都不大。就算是个别爱卿能力出众, 也是劳心劳力, 事倍功半。”
  “朕一直在想,是不是走错了路。所以太子提出来启用新人,也是在尝试新的可能。”
  “可是圣上,北边异族正蠢蠢欲动!”兵部尚书一脸急色。
  “只要治理得当, 短时间内不会出事。而且朕打算让兵力继续留在北地, 等到新征兵力过去填补了兵力空缺,再让宁海波等人率军回程。”李云玺说出自己的打算。
  李云玺打让景行之去北地的主意,绝不是乱来。
  李云玺近些年琢磨出了一种新的教化边民的方法, 只是这法子和圣人学说不通,和目前朝堂主流教化方式更是完全不一样。
  他有了想法,但这种在正常读书人看来大不韪的方案,是断不可能让一些老臣去实践的,也不能让不信任的臣子去做。
  万一对方护着脑子里的圣人学说,故意弄砸,岂不是白瞎了他的主意和心血。
  景行之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是爱看书的,可是思想却是开阔异常。
  李云玺看出来,这小师弟心中:百姓重于圣人,国家重于个人。
  最重要的是,李云玺也觉得他的小师弟能干又可靠,是个得用的。观这小子一路走来,没吃过亏就是了。
  “圣上,可是大军停驻安北和定北,粮草怕是会紧张……”户部尚书急了。
  以往的规矩,打仗打完了,大家就收拾收拾往回走。哪有大军那么多人还在外面吃吃喝喝的,国库顶不住啊!
  李云玺哼一声:“朕从私库拨一半。”
  钱财的事情解决了,那别的事情都不是事情了。
  李云玺看没有大臣再说话,又问他们:“所以朕想派遣一名新人,搭档王子凯一道去一城,谁愿意去?”
  无人搭话。李云玺的好处不好拿,你做不成事,得小心脑袋。
  好生生地在京城快活,谁想去吃灰。
  发愣的李嘉麟反应过来,他意外提出的建议,居然得到了父皇的认可,这让他很兴奋。
  母后那么厉害,肯定是猜到了父皇的心思。李嘉麟想不通其中关键,但明白他父皇这回行事是被他母后看穿了。
  于是李嘉麟抬头道:“父皇!儿臣有人选。儿臣举荐新科状元景行之!”
  一言落地,满堂哗声。
  说是新人,可这新科状元还没授官呢?也未免太新了点吧?!
  然而去北边做教化工作,有前途吗?就教化那种吃力不讨好的……还真的没多少人想去。
  何况还在边疆,城池是刚从异族手里抢过来的,万一异族打来,一支毒箭就能要命。
  满朝文武,不想去的占大多数。
  有些想去的却都不合格,有经验不是新人,没经验哪敢打包票!
  圣上这主意,分明就是为难人啊!
  是以一殿哗声过后,竟然诡异的安静。
  李嘉麟怪不自在的,他偷偷地抬眼看了眼李云玺。
  只见李云玺扫视着下面,面色微带嫌弃。
  嫌弃没人站出来,没人想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没有奉献的想法,只想着捞好处。
  或许有一些人内心是愿意的,但也不够勇敢,不够坚定。
  身为整个国家的拥有者,李云玺最喜欢的是耿直的忠臣,这些忠臣很多时候讨人厌,可遇事就异样可爱。
  虽然知道自己指名要新人是在故意为难人,可真的没人站出来,李云玺还是很伤心的。
  李云玺失望摇头:“这么多爱卿,竟是无一人愿意与朕分忧啊!”
  “臣万死!”
  “老臣万死!”
  “儿臣万死!”
  李云玺一句话,砰砰砰地跪了一地。
  趁着这些臣子跪了一地,他们气势正弱,李云玺就爬杆子上去欺负他们了。
  “既然无人敢去,明日召新科进士等人来封官。朕问问他们,多少人愿意去。”
  李云玺目光冷冷地看着地上,说完就不耐烦道:“吏部尚书拟好去两城的人选,温常超和洪集益去安北,王子凯去定北,剩下一人明日定。
  剩下哪些人合适带过去打下手,好好琢磨,中午给朕送一份名单来。
  无事下朝。”
  话落,李云玺拂袖而去。
  于是一片“臣万死”中,夹杂了一句吏部尚书的“好好好”。
  ******
  眼看景行之果然被挑中了,李嘉麟有些高兴地去了皇后的宫里。
  兴冲冲地说了这事,太子又问起原因:“母后,你怎么知道景行之合父皇心意?”
  启用新人明显鲁莽冒进,虽然局面呈现了要派新人过去的局面,但这是李云玺出人出力强行维持的。
  李云玺让大军留下了,防止意外,还愿意从私库拨钱,可以说是花了大代价。
  而他父皇这种种行为,实在让李嘉麟想不通。
  李嘉麟想不通才正常,作为一个父亲,李云玺在他面前表露出来都是厉害强大的一面。
  作为两人接触最多的场地——朝堂之上,李云玺更是强势无比。
  皇后看着困惑不解的儿子,心想刚刚在朝堂上没人反应过来,这会儿怕是有几只老狐狸琢磨清楚李云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