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9-25
接过身为圣母宫宫主婆婆递过来的望远镜,墨眉就按照说法用了起来,由于
之前已经得了提醒,再加上墨家门徒的属性,墨眉并没有像王明思或婆婆第一次
接触到望远镜时那么的失态。
经历过目镜中放大而又清晰的景象的感官冲击后,墨眉就因为个人属性进入
了见猎心喜状态,在脑海中思索此物为何神奇,人对于外界的解释又严重依赖于
自身的知识储备。
当下的墨家诸派都是从事者的后裔,早就放弃了老祖宗墨翟提出的「非攻兼
爱尚贤」的犬儒思想,这个不仅不能当饭吃还会惹得朝廷忌讳,安安心心当起了
工匠赚钱,从事者墨家子弟最吃香的手艺是造车,这个属于墨家的老本行了,因
为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是个造车能手,属于祖传艺能了。造车是封建时期手工业
的明珠,号称「一器而百工聚焉」,没有相当高的数学、力学、机械学方面的知
识与经验,是造不出一辆合格的车来的,放在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世界,就像是
芯片、大飞机等产业,墨家子弟凭借造车这门祖传手艺,自古就活得很滋润,源
自墨家的流派无一不是富得流油。
墨眉出身的墨家流派除了造车还经营着只有少数墨家流派才有的业务,那就
是铜镜的制造,想要制作出一面精良的铜镜势必涉及到光学领域的知识。
是的,王嗣璁转生后发现他的生活中并没有上辈子常见的玻璃镜,身边不管
是谁用的都是铜镜,铜镜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然后用抛光设备使劲
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但不管怎么抛光打磨,王嗣璁都认为比不过玻璃镜,首先是
清晰度,铜镜的清晰度很感人,再者就是铜镜自带颜色,影像失真就是铜镜最大
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保养繁琐,青铜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铜锈,空气之中是有
水汽的,这就导致铜镜需要经常性抛光才能保证清晰度,还不能像玻璃镜那般脏
了用水一擦就好,只能用软布蘸油去擦拭。可不管怎么说总比端一盆水来倒映强,
王嗣璁卧房里面就有一面等身高的穿衣铜镜,这是普通五口农家辛勤劳作一辈子
都买不起的东西。
放下望远镜后墨眉就摸了摸位于筒体两端的镜片,指尖传来的感触让她明白
了一个是凹面镜一个是凸面镜,只是在墨家的知识体系中它们不叫这个名字,凹
面镜叫做洼鉴,凸面镜叫做团鉴,鉴是镜子的古称,洼鉴就是中间低洼的镜子,
团在汉语中有圆的意思,什么饭团,团圆,团鉴就是中间鼓起来的镜子。
「鉴洼,景一小而易倒,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凹面镜让墨眉在心底默
念起本家典籍中的这一句话来,该段话的意思就凹面镜成像,一种情况是镜子中
的物体缩小而倒立,一种情况是镜子中的物体放大而正立,这是由于物处于「中」
的外和内的不同而造成的,「中」 指的就是凹面镜的焦点,物体在焦点之外,得
到比物体小而倒立的像,在焦点之内,得到的是比物体大而正立的像。
墨经中关于凸面镜的记载也有,是为「鉴团景一。鉴者近,则所鉴大,景亦
大;远,则所鉴小,景亦小。」
对凸面镜而言,物体不管在什么位置上,像仅有一种,都是正立像,而且总
是在镜面的另一侧,并总比原物体小,说白了就是放大镜。
墨眉从来没有想过将凹透镜和凸透镜这两种模样彻底反过来的东西放在一条
直线上时竟然会产生如此华丽的化学反应,这也怪不得她,有一个成语叫墨守成
规,墨家子弟都是守着墨翟传下来的经典过活。
封建时代的变化很缓慢,甚至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拿车来说,三四千年
过去了,墨子传下来的车轮制作手法都没有变,都是「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
曲中规」,先是用墨线在木材上拉直线,然后用煣的工艺把画上线的木材烤弯曲,
最后就会得到合乎标准的车轮标准了,只是墨家子弟造出来的车轮更圆润。
需求,才是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对于富贵阶层的老人来说老花眼是很痛苦,
就急需一种矫正视力的工具,王嗣璁就看过这辈子的便宜爷爷戴上框体为玳瑁材
质的黑框老花镜看各种下面人送上来的材料,只是老花镜没有眼镜腿,而是用套
在双耳上的金丝绑绳来固定。
没有出阁前,墨眉在家中做得最多事情就是打磨水晶镜片,炎黄本土因为矿
产资源缺失烧不出透明度更高的玻璃,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天然材质的水晶为原料。
凸透镜能放大物体,这就是老花镜的原理,墨眉从小打磨的水晶镜片都是凸
透镜,凹透镜因为没有水滴这种天然参照物,封建时代当然也有近视,只是近视
接过身为圣母宫宫主婆婆递过来的望远镜,墨眉就按照说法用了起来,由于
之前已经得了提醒,再加上墨家门徒的属性,墨眉并没有像王明思或婆婆第一次
接触到望远镜时那么的失态。
经历过目镜中放大而又清晰的景象的感官冲击后,墨眉就因为个人属性进入
了见猎心喜状态,在脑海中思索此物为何神奇,人对于外界的解释又严重依赖于
自身的知识储备。
当下的墨家诸派都是从事者的后裔,早就放弃了老祖宗墨翟提出的「非攻兼
爱尚贤」的犬儒思想,这个不仅不能当饭吃还会惹得朝廷忌讳,安安心心当起了
工匠赚钱,从事者墨家子弟最吃香的手艺是造车,这个属于墨家的老本行了,因
为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是个造车能手,属于祖传艺能了。造车是封建时期手工业
的明珠,号称「一器而百工聚焉」,没有相当高的数学、力学、机械学方面的知
识与经验,是造不出一辆合格的车来的,放在王嗣璁上辈子生活的世界,就像是
芯片、大飞机等产业,墨家子弟凭借造车这门祖传手艺,自古就活得很滋润,源
自墨家的流派无一不是富得流油。
墨眉出身的墨家流派除了造车还经营着只有少数墨家流派才有的业务,那就
是铜镜的制造,想要制作出一面精良的铜镜势必涉及到光学领域的知识。
是的,王嗣璁转生后发现他的生活中并没有上辈子常见的玻璃镜,身边不管
是谁用的都是铜镜,铜镜一般是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然后用抛光设备使劲
打磨使其表面光滑,但不管怎么抛光打磨,王嗣璁都认为比不过玻璃镜,首先是
清晰度,铜镜的清晰度很感人,再者就是铜镜自带颜色,影像失真就是铜镜最大
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保养繁琐,青铜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铜锈,空气之中是有
水汽的,这就导致铜镜需要经常性抛光才能保证清晰度,还不能像玻璃镜那般脏
了用水一擦就好,只能用软布蘸油去擦拭。可不管怎么说总比端一盆水来倒映强,
王嗣璁卧房里面就有一面等身高的穿衣铜镜,这是普通五口农家辛勤劳作一辈子
都买不起的东西。
放下望远镜后墨眉就摸了摸位于筒体两端的镜片,指尖传来的感触让她明白
了一个是凹面镜一个是凸面镜,只是在墨家的知识体系中它们不叫这个名字,凹
面镜叫做洼鉴,凸面镜叫做团鉴,鉴是镜子的古称,洼鉴就是中间低洼的镜子,
团在汉语中有圆的意思,什么饭团,团圆,团鉴就是中间鼓起来的镜子。
「鉴洼,景一小而易倒,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凹面镜让墨眉在心底默
念起本家典籍中的这一句话来,该段话的意思就凹面镜成像,一种情况是镜子中
的物体缩小而倒立,一种情况是镜子中的物体放大而正立,这是由于物处于「中」
的外和内的不同而造成的,「中」 指的就是凹面镜的焦点,物体在焦点之外,得
到比物体小而倒立的像,在焦点之内,得到的是比物体大而正立的像。
墨经中关于凸面镜的记载也有,是为「鉴团景一。鉴者近,则所鉴大,景亦
大;远,则所鉴小,景亦小。」
对凸面镜而言,物体不管在什么位置上,像仅有一种,都是正立像,而且总
是在镜面的另一侧,并总比原物体小,说白了就是放大镜。
墨眉从来没有想过将凹透镜和凸透镜这两种模样彻底反过来的东西放在一条
直线上时竟然会产生如此华丽的化学反应,这也怪不得她,有一个成语叫墨守成
规,墨家子弟都是守着墨翟传下来的经典过活。
封建时代的变化很缓慢,甚至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拿车来说,三四千年
过去了,墨子传下来的车轮制作手法都没有变,都是「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
曲中规」,先是用墨线在木材上拉直线,然后用煣的工艺把画上线的木材烤弯曲,
最后就会得到合乎标准的车轮标准了,只是墨家子弟造出来的车轮更圆润。
需求,才是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对于富贵阶层的老人来说老花眼是很痛苦,
就急需一种矫正视力的工具,王嗣璁就看过这辈子的便宜爷爷戴上框体为玳瑁材
质的黑框老花镜看各种下面人送上来的材料,只是老花镜没有眼镜腿,而是用套
在双耳上的金丝绑绳来固定。
没有出阁前,墨眉在家中做得最多事情就是打磨水晶镜片,炎黄本土因为矿
产资源缺失烧不出透明度更高的玻璃,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天然材质的水晶为原料。
凸透镜能放大物体,这就是老花镜的原理,墨眉从小打磨的水晶镜片都是凸
透镜,凹透镜因为没有水滴这种天然参照物,封建时代当然也有近视,只是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