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还可用于烧火,也节省得很。
他神思才漫无目地飘出去,悠悠然然不知踪迹,却就被闰六嘹亮的嗓门给拽了回来。
“我先前不知将军尚在孝期,设局为难,使将军不得已破了戒,罪大恶极,特来请罪!”
卞有离这回是实实在在地吓了一跳。
孝期破戒,这真算得上是不小的事。毕竟沾了一个孝字,就显得程度郑重一些。换句话说,不那么容易糊弄过去。
纵观古今,因这一个孝字,不知生出了多少事端。
不过——卞有离不解地暗忖,这些时日所作所为,并未记得哪件事与之有关。
能让卞有离称得上一个“孝”的,除了师父不做他人想,但扪心而问,自己对师父绝对是十成十的尊重,于孝道上更是从来小心处事,生怕有半分不妥。
他下意识看向身旁的阮羲,见阮羲也是一脸疑惑,便回头重新看着闰六,虚心求教:“你说得很有道理,却不知,我破了什么戒?”
闰六一愣,而后凛然道:“将军不必为我开脱。因我之故,才使将军不得不饮酒食肉,对先人不敬,这都是我的罪过。”
一番话把卞有离的思绪拉回到前些日子,初识之时。那时闰六等人设宴“招待”新来的将军,杀了一头猪,又喝了卞有离派人取的梨花落,的确是有酒有肉,丰盛程度还算可以。
以此作为背景,加上闰六话语作为注解,卞有离仔细分析了一下这段话中的意思,自觉理解了七八分,便问道:“所以,你是说,若有长辈逝世,后人不能吃肉喝酒?”
这下闰六真真切切地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极其不敢相信似的:“将军不知?。
卞有离真心诚意地点头:“委实不知。”
这规矩根本就是闻所未闻,卞有离一头雾水兼之莫名其妙,正待细细思索,就听阮羲在一旁解释道:“孤听太傅讲过,民间有不成文的规矩,长辈逝去后,后辈须斋戒三个月,以善举渡先人轮回,其间戒酒戒色,不能破戒。”
闰六大力点头表示就是如此,背上的枝条随之微微颤动,看着颇有喜感。
“我害将军坏了规矩,对先人不敬,一定要请将军责罚。”
此时,明察不知从哪个旮旯里突然现身。
他挤进人群后,先是十分不满地瞪了闰六一眼,随即上前对阮羲和卞有离依次施礼。
阮羲微微颔首示意,已算是给了极大的面子。卞有离则直接让他起身,问道:“明察,你也知道这个忌讳?”
明察颔首回他:“知道。不知将军可曾听说,前朝有位公子名唤杨本,因嫡母去世而十分悲痛,在灵堂连守了三日,他妻子心疼,就在饭食里悄悄掺进肉汤,杨公子自然不知情。但他吃完后,不巧听见下人议论,得知自己破戒。即悲又惊且怒,毅然休妻后遁入空门,以赎己罪,传为美谈。”
卞有离目瞪口呆:“竟有这样的事,还……传为美谈?”
阮羲从旁插话道:“孤也知道一桩。那公子名姓不可考,他因长辈去世而悲痛难抑,大病一场,结果因为药引为酒,他抵死不肯喝,本是小病,却因此殒了命。”
卞有离不可思议地望向他:“该不会,这也是桩美谈?”
阮羲淡淡点头:“此事收在《义典.孝子录》中,为世人所称许。”
卞有离睁大眼睛,难以理解地四顾周围,惊异不已:“你们没有一人觉得这规矩荒谬?”
为了子虚乌有的所谓规矩,竟就至于抛却夫妻情分,甚至置活人性命于不顾?
逝者已去,生者犹存。孰轻孰重,难道不是一目了然之事?
没有人出声。
良久,阮羲淡淡开口:“想来,天下人都已经习惯如此。”
“那又如何?”卞有离不知为何,竟感到惊怒交加,当即反驳道,“即便天下人都习惯,也不见得就是道理。”
阮羲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却又极快地掩饰下去,眸中含义意味难辨。
闰六犹在跪着,显然认为自己犯的是个大错。或许再加上今日引将军生了一场气,更是错上叠错,因此他脸色懊恼愧悔。
周围的人见卞有离似乎很是生气的模样,都默默低了头,无人出声。
明察见气氛骤然僵持,环顾四周,将目光锁定在卞有离处:“将军认为,这规矩有不当之处?”
“我不曾听说有这门规矩,”卞有离语气生硬,“闰大哥,我不知道你坏了谁的规矩,反正我师父他不需要后人如此行事。你现在,起来!”
风夹裹着暖意席卷而过,留下些许新鲜草木的清香,芬芳怡人。
闰六紧张地抬起一点角度,看了卞有离一眼,卞有离懒得理会他,直接转过头去。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明察。
明察挑眉与他对视,似笑非笑,神情中却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恨铁不成钢。
不过这一抹神色迅速消却不见,几乎难以察觉。他微微含笑对闰六提点道:“子顺兄,快起啊。”
话虽说得热切,语态也毫无瑕疵,然而闰六听了,却感到一阵悚然,仿佛自己又被这小子给算计了去,或者是即将被算计。
可是情形已经这般,无法可想,闰六也不敢再跟卞有离对着来,只得讷讷起身。
卞有离余光瞥见他起来,转过视线漠然地盯着他:“我本想让王上看看你们操练情况,谁知操练没看成,倒是白白看了一场戏。也罢,你们自
他神思才漫无目地飘出去,悠悠然然不知踪迹,却就被闰六嘹亮的嗓门给拽了回来。
“我先前不知将军尚在孝期,设局为难,使将军不得已破了戒,罪大恶极,特来请罪!”
卞有离这回是实实在在地吓了一跳。
孝期破戒,这真算得上是不小的事。毕竟沾了一个孝字,就显得程度郑重一些。换句话说,不那么容易糊弄过去。
纵观古今,因这一个孝字,不知生出了多少事端。
不过——卞有离不解地暗忖,这些时日所作所为,并未记得哪件事与之有关。
能让卞有离称得上一个“孝”的,除了师父不做他人想,但扪心而问,自己对师父绝对是十成十的尊重,于孝道上更是从来小心处事,生怕有半分不妥。
他下意识看向身旁的阮羲,见阮羲也是一脸疑惑,便回头重新看着闰六,虚心求教:“你说得很有道理,却不知,我破了什么戒?”
闰六一愣,而后凛然道:“将军不必为我开脱。因我之故,才使将军不得不饮酒食肉,对先人不敬,这都是我的罪过。”
一番话把卞有离的思绪拉回到前些日子,初识之时。那时闰六等人设宴“招待”新来的将军,杀了一头猪,又喝了卞有离派人取的梨花落,的确是有酒有肉,丰盛程度还算可以。
以此作为背景,加上闰六话语作为注解,卞有离仔细分析了一下这段话中的意思,自觉理解了七八分,便问道:“所以,你是说,若有长辈逝世,后人不能吃肉喝酒?”
这下闰六真真切切地愣了好一会儿,然后极其不敢相信似的:“将军不知?。
卞有离真心诚意地点头:“委实不知。”
这规矩根本就是闻所未闻,卞有离一头雾水兼之莫名其妙,正待细细思索,就听阮羲在一旁解释道:“孤听太傅讲过,民间有不成文的规矩,长辈逝去后,后辈须斋戒三个月,以善举渡先人轮回,其间戒酒戒色,不能破戒。”
闰六大力点头表示就是如此,背上的枝条随之微微颤动,看着颇有喜感。
“我害将军坏了规矩,对先人不敬,一定要请将军责罚。”
此时,明察不知从哪个旮旯里突然现身。
他挤进人群后,先是十分不满地瞪了闰六一眼,随即上前对阮羲和卞有离依次施礼。
阮羲微微颔首示意,已算是给了极大的面子。卞有离则直接让他起身,问道:“明察,你也知道这个忌讳?”
明察颔首回他:“知道。不知将军可曾听说,前朝有位公子名唤杨本,因嫡母去世而十分悲痛,在灵堂连守了三日,他妻子心疼,就在饭食里悄悄掺进肉汤,杨公子自然不知情。但他吃完后,不巧听见下人议论,得知自己破戒。即悲又惊且怒,毅然休妻后遁入空门,以赎己罪,传为美谈。”
卞有离目瞪口呆:“竟有这样的事,还……传为美谈?”
阮羲从旁插话道:“孤也知道一桩。那公子名姓不可考,他因长辈去世而悲痛难抑,大病一场,结果因为药引为酒,他抵死不肯喝,本是小病,却因此殒了命。”
卞有离不可思议地望向他:“该不会,这也是桩美谈?”
阮羲淡淡点头:“此事收在《义典.孝子录》中,为世人所称许。”
卞有离睁大眼睛,难以理解地四顾周围,惊异不已:“你们没有一人觉得这规矩荒谬?”
为了子虚乌有的所谓规矩,竟就至于抛却夫妻情分,甚至置活人性命于不顾?
逝者已去,生者犹存。孰轻孰重,难道不是一目了然之事?
没有人出声。
良久,阮羲淡淡开口:“想来,天下人都已经习惯如此。”
“那又如何?”卞有离不知为何,竟感到惊怒交加,当即反驳道,“即便天下人都习惯,也不见得就是道理。”
阮羲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却又极快地掩饰下去,眸中含义意味难辨。
闰六犹在跪着,显然认为自己犯的是个大错。或许再加上今日引将军生了一场气,更是错上叠错,因此他脸色懊恼愧悔。
周围的人见卞有离似乎很是生气的模样,都默默低了头,无人出声。
明察见气氛骤然僵持,环顾四周,将目光锁定在卞有离处:“将军认为,这规矩有不当之处?”
“我不曾听说有这门规矩,”卞有离语气生硬,“闰大哥,我不知道你坏了谁的规矩,反正我师父他不需要后人如此行事。你现在,起来!”
风夹裹着暖意席卷而过,留下些许新鲜草木的清香,芬芳怡人。
闰六紧张地抬起一点角度,看了卞有离一眼,卞有离懒得理会他,直接转过头去。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明察。
明察挑眉与他对视,似笑非笑,神情中却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恨铁不成钢。
不过这一抹神色迅速消却不见,几乎难以察觉。他微微含笑对闰六提点道:“子顺兄,快起啊。”
话虽说得热切,语态也毫无瑕疵,然而闰六听了,却感到一阵悚然,仿佛自己又被这小子给算计了去,或者是即将被算计。
可是情形已经这般,无法可想,闰六也不敢再跟卞有离对着来,只得讷讷起身。
卞有离余光瞥见他起来,转过视线漠然地盯着他:“我本想让王上看看你们操练情况,谁知操练没看成,倒是白白看了一场戏。也罢,你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