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发声的次数越来越少,却能看得出对方和背后的电影公司,分明是在借用他们的抨击为电影炒作!
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还要利用他们的尊严来获益?这种事有几个人能忍下去?
何况,杜克·罗森伯格的行为还直接触动了影评人行业的利益,不去说其他人,就说他自己,本来会参与《燃眉追击》和《变相怪杰》的试映会,从而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但《独立日》大卖以及杜克·罗森伯格抹黑影评人的言论之后,片方取消了对影评人的试映邀请……
这可是实质性的金钱损失!
有多少年了?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公然与影评界对喷的导演了?
双眉紧皱,罗杰·艾伯特细细回忆,当年他们抨击乔治·卢卡斯时,对方也只是闷声发财;批判雷德利·斯科特时,英国人一句强硬的话都没有回;还有公认的导演界脾气最臭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没有与影评人真正对着干过……
从五六十年代起,如果有影评人抨击,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导演都会选择忍下去,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前两部电影的上映的时候,专业评分也不高,影评人批评的声音同样不少,但杜克都没有回声,选择了沉默。
而这次,杜克选择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他签订的是一份票房阶梯分成协议,只要能引爆话题,拉动票房数字,他才不在乎那些影评人的感受呢。
当然,成为影评人公敌也要有足够强悍的心理素质,否则那些讽刺的评论能让人发狂。
时间缓缓进入七月底,《独立日》的北美票房刚刚迈过2亿5000万美元,正努力向着3亿美元攀升的时候,影片的海外票房也突破了2亿5000万美元!
全球票房相加五亿美元,这已经是电影史上最顶尖的票房成绩之一了,进入八月份,哪怕是以前抨击杜克和《独立日》的媒体,都调转风向,开始把各种赞誉的词汇向他头上扔,特别是率先出版的《名利场》,上面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
第一百三十四章毁灭公爵
尽管没有出现在《名利场》的封面上,但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没有专业公关加之南希·约瑟夫森一直忙于谈判,两边事先没有经过足够的沟通,好在文章虽然隐隐带着讽刺,却也没有很过分的词汇,总体还是以善意的调侃来吸引读者。
“好莱坞最不可能事件终极猜想——杜克·罗森伯格拍摄文艺片!”
这是文章的题目,也符合《名利场》以名人作为报道主体、稍稍有些夸张的风格。
“不可能理由——我们都知道,杜克·罗森伯格能在好莱坞扬名立万,靠的就是一手‘石破天惊’的爆破本领与绚烂无比的运镜技巧。震耳欲聋的爆炸,紧张刺激的追车,彪悍刚硬的男人,火辣性感的美女……但凡能够刺激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元素,杜克的电影里从来都是应有尽有。这一切的一切,和小成本文艺片、作者电影什么的毫无交集。”
“终极猜想——因为太擅长爆破,杜克·罗森伯格最近以来都被谣传是‘彗星撞击地球之时出生的男人’……”
“为了击碎这一流言,杜克·罗森伯格决定拍摄一部自传色彩的文艺片,重点讲述自己高中时代的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梦想。但在拍摄过程中,杜克发现慢悠悠的校园青春片实在是太过无聊,所以他决定亲自在片中出演一个角色——一个持枪的校园保安。有了强悍的男主角又有了枪,剩下的就非常好办了,枪战、爆炸、火海……一切都水到渠成。唯一的问题是,这到底是一部小格局的作者电影还是校园版的《勇闯夺命岛》?”
“当然,这一切都是笔者的猜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你惊奇地发现杜克·罗森伯格改行拍起了文艺片……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须知在好莱坞这个世界梦工厂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篇文章,杜克也只是笑笑,好莱坞这个梦工厂确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也不会一条爆炸路走到黑。
此外,还给杜克带来了另外一个考虑,他是不是应该向其他大牌明星或者导演那样,聘请一位专门的公关经理?
“肯定需要。”
在杜克问到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给出一个理由,“我觉得你需要一个出色的公关团队,来帮你处理未来的八卦绯闻。”
“有那么夸张吗?”
相比于其他成名的导演,杜克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收敛的,“导演的绯闻也没什么好炒作的。”
“前提是你别与成名的那些女演员待在一起。”索菲亚端起自己的咖啡杯,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站在窗户前,说道:“比如昨天约你吃晚饭的卡梅伦·迪亚兹,她现在走红了,你们肯定被狗仔拍了下来。”
杜克耸了耸肩,两人昨天出餐厅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狗仔,不过因为都有事要忙,他们也只是一起吃了晚餐而已。
“事实上,今天有小报在炒作你们交往。”索菲亚的眼睛向这边斜了斜,又转回去看向远处,“或许改天你与娜奥米·沃茨被人拍下来后,还会有八卦媒体炒作你脚踩两条船。”
“随便他们好了。”杜克并不在乎这些。
他短期内根本没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不会傻到承认与任何人交往,与女性走得近些别人
践踏了他们的尊严还要利用他们的尊严来获益?这种事有几个人能忍下去?
何况,杜克·罗森伯格的行为还直接触动了影评人行业的利益,不去说其他人,就说他自己,本来会参与《燃眉追击》和《变相怪杰》的试映会,从而拿到一笔不菲的收入,但《独立日》大卖以及杜克·罗森伯格抹黑影评人的言论之后,片方取消了对影评人的试映邀请……
这可是实质性的金钱损失!
有多少年了?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这种公然与影评界对喷的导演了?
双眉紧皱,罗杰·艾伯特细细回忆,当年他们抨击乔治·卢卡斯时,对方也只是闷声发财;批判雷德利·斯科特时,英国人一句强硬的话都没有回;还有公认的导演界脾气最臭的詹姆斯·卡梅隆,也没有与影评人真正对着干过……
从五六十年代起,如果有影评人抨击,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导演都会选择忍下去,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前两部电影的上映的时候,专业评分也不高,影评人批评的声音同样不少,但杜克都没有回声,选择了沉默。
而这次,杜克选择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他签订的是一份票房阶梯分成协议,只要能引爆话题,拉动票房数字,他才不在乎那些影评人的感受呢。
当然,成为影评人公敌也要有足够强悍的心理素质,否则那些讽刺的评论能让人发狂。
时间缓缓进入七月底,《独立日》的北美票房刚刚迈过2亿5000万美元,正努力向着3亿美元攀升的时候,影片的海外票房也突破了2亿5000万美元!
全球票房相加五亿美元,这已经是电影史上最顶尖的票房成绩之一了,进入八月份,哪怕是以前抨击杜克和《独立日》的媒体,都调转风向,开始把各种赞誉的词汇向他头上扔,特别是率先出版的《名利场》,上面的文章让人啼笑皆非。
第一百三十四章毁灭公爵
尽管没有出现在《名利场》的封面上,但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因为没有专业公关加之南希·约瑟夫森一直忙于谈判,两边事先没有经过足够的沟通,好在文章虽然隐隐带着讽刺,却也没有很过分的词汇,总体还是以善意的调侃来吸引读者。
“好莱坞最不可能事件终极猜想——杜克·罗森伯格拍摄文艺片!”
这是文章的题目,也符合《名利场》以名人作为报道主体、稍稍有些夸张的风格。
“不可能理由——我们都知道,杜克·罗森伯格能在好莱坞扬名立万,靠的就是一手‘石破天惊’的爆破本领与绚烂无比的运镜技巧。震耳欲聋的爆炸,紧张刺激的追车,彪悍刚硬的男人,火辣性感的美女……但凡能够刺激肾上腺激素飙升的元素,杜克的电影里从来都是应有尽有。这一切的一切,和小成本文艺片、作者电影什么的毫无交集。”
“终极猜想——因为太擅长爆破,杜克·罗森伯格最近以来都被谣传是‘彗星撞击地球之时出生的男人’……”
“为了击碎这一流言,杜克·罗森伯格决定拍摄一部自传色彩的文艺片,重点讲述自己高中时代的生活以及青年时期的梦想。但在拍摄过程中,杜克发现慢悠悠的校园青春片实在是太过无聊,所以他决定亲自在片中出演一个角色——一个持枪的校园保安。有了强悍的男主角又有了枪,剩下的就非常好办了,枪战、爆炸、火海……一切都水到渠成。唯一的问题是,这到底是一部小格局的作者电影还是校园版的《勇闯夺命岛》?”
“当然,这一切都是笔者的猜想,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你惊奇地发现杜克·罗森伯格改行拍起了文艺片……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须知在好莱坞这个世界梦工厂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篇文章,杜克也只是笑笑,好莱坞这个梦工厂确实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也不会一条爆炸路走到黑。
此外,还给杜克带来了另外一个考虑,他是不是应该向其他大牌明星或者导演那样,聘请一位专门的公关经理?
“肯定需要。”
在杜克问到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给出一个理由,“我觉得你需要一个出色的公关团队,来帮你处理未来的八卦绯闻。”
“有那么夸张吗?”
相比于其他成名的导演,杜克觉得自己还算是很收敛的,“导演的绯闻也没什么好炒作的。”
“前提是你别与成名的那些女演员待在一起。”索菲亚端起自己的咖啡杯,在办公室里踱了一圈,站在窗户前,说道:“比如昨天约你吃晚饭的卡梅伦·迪亚兹,她现在走红了,你们肯定被狗仔拍了下来。”
杜克耸了耸肩,两人昨天出餐厅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狗仔,不过因为都有事要忙,他们也只是一起吃了晚餐而已。
“事实上,今天有小报在炒作你们交往。”索菲亚的眼睛向这边斜了斜,又转回去看向远处,“或许改天你与娜奥米·沃茨被人拍下来后,还会有八卦媒体炒作你脚踩两条船。”
“随便他们好了。”杜克并不在乎这些。
他短期内根本没有交女朋友的打算,也不会傻到承认与任何人交往,与女性走得近些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