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性……我想,它应该不是被人特地埋藏起来的,更像是——”
江珩接道:“有人想要不露痕迹地提醒这艘船上的人,特地想要让人发现的?”
可光是这些设计原稿,又能提示什么?
江珩想着,继续看看这个笔记后面是否会有提示性的内容。
“人员邀请名单:切尔特夫人,克利维亚小姐,费尔德先生……”
以下列了整整好几页的人名,看得江珩眼花缭乱、云里雾里。
这份人数众多的名单上的人名究竟都是什么人?
轮船建造的工人?
不对,如果是工人的话,根本不必将名单写作“邀请名单”。而且上面男女皆有,比例基本持平。但从常识上来讲,轮船建造工人中男性的比例应当会远远高于女性,毕竟男性更适合体力活。
“难道是……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吗?”江珩轻声低语,但他很快发现,这个推测似乎无法验证。
因为他翻遍了所有的邀请名单,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没瞧见,至少他没看见他记得的人名。
这上面既没有钢琴家卡尔的名字,也没有船员杰克斯、艾瑞、汤米恩的名字。
“或许,名单上的都是受邀的贵族名字?”江珩拧眉,毕竟夫人、小姐、先生的称呼后缀带着尊敬之意,而他恰好并不知道任何贵族的名字。
顾谨谚出声:“再往后翻翻,还有吗?”他的声音微微沙哑。
江珩听话地往后再翻,去只看到了破损的笔记页。
笔记本较厚,撕毁的时候容易在书脊装订处留下残存的断页条,江珩摸着书页断口,仔细地研究起残页记载的内容。
撕书的人大概有些心急,因此在需要大量撕毁书页的时候,他因为耐心有限,有几张书页只死去了大半,还有一小半仍然留着。
“主演人员……剧……?”江珩读着残页内容。
是指轮船上播放的影剧演员吗?毕竟从之前的设计图来看,轮船上的所有等级舱都配有一个放映厅,因此希尔特船必定准备了众多可播放的影剧。
顾谨谚忽然伸手,在笔记本上翻出最后的残页。
“真实与虚假没有界限,角色与自我定义模糊,生命与死亡相互转化。”顾谨谚声音醇厚低沉地读出残页上唯一的句子。
顾谨谚念完,偏头看向江珩。
两人对视片刻,江珩先开了口:“这句话很重要。”他笃定道。
江珩慢吞吞地总结道:“从我们进入副本开始,就不断地得到关于‘生、死、角色’等等的提示。”
“这么频繁的出现,不可能是毫无意义的,这艘船上所发生的事情必定与它们息息相关。”
江珩舔了舔唇,唇瓣变得红润,他接着说:“况且,刚才也提过,这本笔记里有着想要让我们发现的提示,图纸也好,文字也好,都不容忽视。”
真聪明。
顾瑾谚唇角上翘,望着江珩比耀眼灯火还亮的双眸,默默想到。
“图纸上标得很详细,我们可以拿着这本笔记,对照着去找胶片可能在的场所,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了。”顾瑾谚建议道。
江珩点点头,对此颇为同意,他将笔记合起,收进了系统空间。
一声脆响忽然在楼上响起,江珩和顾瑾谚同时循声抬头,望向阅览室的二楼。
江珩压低声音:“是二楼吗?”
顾瑾谚微眯着眼:“恐怕是的。”
“上去看看。”顾瑾谚抬脚,朝旋转楼梯走去。
江珩“嗯”了一声,随后跟上。
橡木的楼梯质量不错,延续了一贯的精致风格,像是甲板大楼梯的一个小缩影。人踩上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嘎吱声,只有鞋跟轻敲木板的细微声响。
两人来到二楼,放眼四周,只能看见高耸的书架一排排地延伸着,并没有发现人影。
江珩视线下移,扫了扫地面,在某个靠近楼梯口的书架下,看见了一卷黑色的胶片。
它静静地半靠着书架,斜斜地立在地面上。
江珩用手肘拱了拱顾瑾谚,提醒他往那边看。
“胶片?”顾瑾谚走过去,把胶片从地上捡了起来。
“就是它发出的声音?”顾瑾谚捏着胶片,发现它同以往的胶片不太相同,它被很好地装在了塑料保护壳里,它看起来崭新得像是从未取出来过。
如果没有封条被撕了的痕迹的话。
顾瑾谚用拇指摩挲了下那处痕迹,上面还留着黏胶和零星的纸屑,证明了封条已经被撕了。
塑料壳上同样贴着一张标签。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Story ”
“故事的最终版本?”江珩困惑地歪歪头,“是指我们之前捡到的那卷“Story”的最终版本吗?”
“大概是的。”顾瑾谚翻了翻胶片,在背后看见了一张被折叠摆放的纸条,它被放在塑料壳内。
顾瑾谚打开塑料外壳,把纸条抽出来打开看。
展开的纸条上写着:“这部影片将会是我的骄傲。”
江珩凑头过来看:“这部影片,是这卷胶片里的影片吗?是谁感到骄傲?拍摄影片的导演?”
顾瑾谚捏着纸条,神色不明,眼底幽深得如深黑潭水般死寂,又似乎暗藏着汹涌的暗流。
“瑾谚?”江珩觉出一丝不对,他小声地叫了下。
但顾瑾谚反应如常地偏头微笑:“嗯?”
江珩接道:“有人想要不露痕迹地提醒这艘船上的人,特地想要让人发现的?”
可光是这些设计原稿,又能提示什么?
江珩想着,继续看看这个笔记后面是否会有提示性的内容。
“人员邀请名单:切尔特夫人,克利维亚小姐,费尔德先生……”
以下列了整整好几页的人名,看得江珩眼花缭乱、云里雾里。
这份人数众多的名单上的人名究竟都是什么人?
轮船建造的工人?
不对,如果是工人的话,根本不必将名单写作“邀请名单”。而且上面男女皆有,比例基本持平。但从常识上来讲,轮船建造工人中男性的比例应当会远远高于女性,毕竟男性更适合体力活。
“难道是……船上的乘客和船员吗?”江珩轻声低语,但他很快发现,这个推测似乎无法验证。
因为他翻遍了所有的邀请名单,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没瞧见,至少他没看见他记得的人名。
这上面既没有钢琴家卡尔的名字,也没有船员杰克斯、艾瑞、汤米恩的名字。
“或许,名单上的都是受邀的贵族名字?”江珩拧眉,毕竟夫人、小姐、先生的称呼后缀带着尊敬之意,而他恰好并不知道任何贵族的名字。
顾谨谚出声:“再往后翻翻,还有吗?”他的声音微微沙哑。
江珩听话地往后再翻,去只看到了破损的笔记页。
笔记本较厚,撕毁的时候容易在书脊装订处留下残存的断页条,江珩摸着书页断口,仔细地研究起残页记载的内容。
撕书的人大概有些心急,因此在需要大量撕毁书页的时候,他因为耐心有限,有几张书页只死去了大半,还有一小半仍然留着。
“主演人员……剧……?”江珩读着残页内容。
是指轮船上播放的影剧演员吗?毕竟从之前的设计图来看,轮船上的所有等级舱都配有一个放映厅,因此希尔特船必定准备了众多可播放的影剧。
顾谨谚忽然伸手,在笔记本上翻出最后的残页。
“真实与虚假没有界限,角色与自我定义模糊,生命与死亡相互转化。”顾谨谚声音醇厚低沉地读出残页上唯一的句子。
顾谨谚念完,偏头看向江珩。
两人对视片刻,江珩先开了口:“这句话很重要。”他笃定道。
江珩慢吞吞地总结道:“从我们进入副本开始,就不断地得到关于‘生、死、角色’等等的提示。”
“这么频繁的出现,不可能是毫无意义的,这艘船上所发生的事情必定与它们息息相关。”
江珩舔了舔唇,唇瓣变得红润,他接着说:“况且,刚才也提过,这本笔记里有着想要让我们发现的提示,图纸也好,文字也好,都不容忽视。”
真聪明。
顾瑾谚唇角上翘,望着江珩比耀眼灯火还亮的双眸,默默想到。
“图纸上标得很详细,我们可以拿着这本笔记,对照着去找胶片可能在的场所,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了。”顾瑾谚建议道。
江珩点点头,对此颇为同意,他将笔记合起,收进了系统空间。
一声脆响忽然在楼上响起,江珩和顾瑾谚同时循声抬头,望向阅览室的二楼。
江珩压低声音:“是二楼吗?”
顾瑾谚微眯着眼:“恐怕是的。”
“上去看看。”顾瑾谚抬脚,朝旋转楼梯走去。
江珩“嗯”了一声,随后跟上。
橡木的楼梯质量不错,延续了一贯的精致风格,像是甲板大楼梯的一个小缩影。人踩上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嘎吱声,只有鞋跟轻敲木板的细微声响。
两人来到二楼,放眼四周,只能看见高耸的书架一排排地延伸着,并没有发现人影。
江珩视线下移,扫了扫地面,在某个靠近楼梯口的书架下,看见了一卷黑色的胶片。
它静静地半靠着书架,斜斜地立在地面上。
江珩用手肘拱了拱顾瑾谚,提醒他往那边看。
“胶片?”顾瑾谚走过去,把胶片从地上捡了起来。
“就是它发出的声音?”顾瑾谚捏着胶片,发现它同以往的胶片不太相同,它被很好地装在了塑料保护壳里,它看起来崭新得像是从未取出来过。
如果没有封条被撕了的痕迹的话。
顾瑾谚用拇指摩挲了下那处痕迹,上面还留着黏胶和零星的纸屑,证明了封条已经被撕了。
塑料壳上同样贴着一张标签。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Story ”
“故事的最终版本?”江珩困惑地歪歪头,“是指我们之前捡到的那卷“Story”的最终版本吗?”
“大概是的。”顾瑾谚翻了翻胶片,在背后看见了一张被折叠摆放的纸条,它被放在塑料壳内。
顾瑾谚打开塑料外壳,把纸条抽出来打开看。
展开的纸条上写着:“这部影片将会是我的骄傲。”
江珩凑头过来看:“这部影片,是这卷胶片里的影片吗?是谁感到骄傲?拍摄影片的导演?”
顾瑾谚捏着纸条,神色不明,眼底幽深得如深黑潭水般死寂,又似乎暗藏着汹涌的暗流。
“瑾谚?”江珩觉出一丝不对,他小声地叫了下。
但顾瑾谚反应如常地偏头微笑:“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