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那只聒噪的伊格尼斯打搅,他早就把扬声器关上了,没有去理睬Ai用肢体语言表达的强烈抗议。Ai是有自己思想,自己意志的存在吗?他凝神看了Ai几秒,移开了视线,依然觉得这是十分虚妄的一件事。无论怎么高智能,它都只是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在运作而已吧。Ai的表情,如果按照人类情绪的定义,那显然是在生气。如果它有自己的意志,那么当它的意志被违背时,它会生气,和人的情感应激机能一样。
游作丝毫没有考虑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伊格尼斯应该享有的权益。它有自己的意志也好,没有也好,是生命体或者不是生命体,都不是他当下在意的事。他注意到机器哔在他的脚下转悠着,时不时将视线投向Ai的方向。游作知道,他一离开房间,它们就会偷偷聊天。就像被父母管束偷偷背着父母上网的孩子一样。
房间里静地能听到他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游作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追求这样的寂静感。像这样只听得见自己呼吸声和心跳声的寂静,让他感觉到孤独,孤独却很自在。他从衣柜中拿出睡衣,来到浴室。他感到疲惫感几乎要淹没他,他几乎想要放弃洗漱,直接和衣而睡。但是,他又不是很想闭上眼睛,沉入那黑暗中。
他打开淋浴,让热水喷洒在身上,不想再思考任何事。热水洒在身上,让他感觉到温暖,这舒适的温暖和哗哗的水声,让他昏昏欲睡。
他闭上眼睛。恍恍惚惚中感觉自己好像躺在海洋中,在浩渺望不见尽头的海面上,他躺在一艘小小的救生艇上。身边没有任何活着的人或者生物,只有他一个人。他漠然地环视四周,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无动于衷。天气阴沉地可怕,漫天浓厚的阴云压迫着看不见尽头的海面。最后一缕光线从天空中消失,天空中没有星光,变得无比黑暗。他渐渐连自己的双手都无法看清,感觉自己正隐于完全的黑暗中,耳边仅有阵阵海浪声。
点亮一盏灯吧。他在心中默默地想,感到一阵痛苦,对得到回应不抱任何期望。他对于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恐惧,已经十分熟悉。他知道闭上眼睛,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意识时,总是会陷入各种各样的梦魇。最终,总是千篇一律的,他陷入完全的黑暗。无尽地黑暗吞噬了他,没有一点光。小时候,他会挣扎喊叫着从梦中惊醒,醒来后惊惧未定地点亮床边的灯。在灯光下看着自己的双手,他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是有呼吸有心跳有思想的生命体。
他现在对于这一切已经感到十分漠然。但是已经习惯的事,并不代表不再感到痛苦。这是他从未向任何人倾诉过,也知道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理解的痛苦。
有多少次,他还是会梦见饥肠辘辘,没有食物吃,也没有一滴水喝。但是,和这样的痛苦相比,陷入纯粹的黑暗却是更加无法忍受的事。他情愿被折磨,被电击,挨饿或者受冻。但是他无法忍受纯粹的黑暗。不会有人理解他只想要萤火虫般的微光的渴望。他只想要一点点萤火般的微光。
他要亲手结束他的梦魇,结束那无尽的黑暗的折磨。
在一片混沌中,他似乎又看到了那噩梦般的纯白房间。他又回到那里了?
“喂,醒一醒。”
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这样说。似乎一阵暖流流过冰冷的心中,他睁开眼睛。眼前烟雾缭绕,在一片迷蒙的蒸汽中,他好一会儿才意识到现实的自己还在浴室中。他似乎在沐浴中不知不觉睡着了。
游作缓了缓神,迅速地爬起身,擦干身体换上睡衣。心中的恐惧和冰冷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战斗意志。
谢谢你,给了我一点微光。他在心中默默对那个从未谋面的声音的主人说。
财前对他说,停止无谓的复仇,卸下肩头的重担,和朋友一起畅谈未来,度过名为青春的宝贵时光。而不是将这无可代替的时光白白消耗在无意义的复仇上。
然而,并没有啊。他既没有可以畅谈未来的朋友,人生被斩断之后,他也没有可以和朋友畅谈的未来。
财前所说的话,财前对于他痛苦创伤的理解,和多年前为他治疗的心理医师一样。不过是一种假设最优行动方案的想当然的行为主义疗法。
你只要这样做了,你就会有更好的未来,更幸福的人生。
把那半年时间的经历,说的好像是一件衣服,似乎他想脱下,就能随时脱下。然后,那段创痛不是一件外衣,而是化作了心灵的皮肤。他即使意识上想要忘却,LOST事件却深深刻印在潜意识中。
配合心理医师治疗时,医师对他说,要鼓起勇气回忆当初的经历,然后把那段经历以及在那段经历中的感受描述给医师听。这样,伤口就能渐渐愈合了。
他那时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正经历怎样的变化。他对医师诉说,他说最可怕的不是被电击,挨饿,或者不知道时间,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出去。最可怕的是,那里一个人也没有。
“非常好,游作君非常勇敢。”然后医师在治疗手册上记录,将他的症状定义为死亡焦虑,表现为惊惧,缺乏安全感等。建议在团体中参与活动,多去室外运动,可以有效缓解惊恐与焦虑。
他按部就班地接受治疗,以为会渐渐忘却那段痛苦的回忆。但是,他渐渐发现自己的不合群。曾经和他人很容易分享心情的链接感断
游作丝毫没有考虑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伊格尼斯应该享有的权益。它有自己的意志也好,没有也好,是生命体或者不是生命体,都不是他当下在意的事。他注意到机器哔在他的脚下转悠着,时不时将视线投向Ai的方向。游作知道,他一离开房间,它们就会偷偷聊天。就像被父母管束偷偷背着父母上网的孩子一样。
房间里静地能听到他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游作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追求这样的寂静感。像这样只听得见自己呼吸声和心跳声的寂静,让他感觉到孤独,孤独却很自在。他从衣柜中拿出睡衣,来到浴室。他感到疲惫感几乎要淹没他,他几乎想要放弃洗漱,直接和衣而睡。但是,他又不是很想闭上眼睛,沉入那黑暗中。
他打开淋浴,让热水喷洒在身上,不想再思考任何事。热水洒在身上,让他感觉到温暖,这舒适的温暖和哗哗的水声,让他昏昏欲睡。
他闭上眼睛。恍恍惚惚中感觉自己好像躺在海洋中,在浩渺望不见尽头的海面上,他躺在一艘小小的救生艇上。身边没有任何活着的人或者生物,只有他一个人。他漠然地环视四周,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无动于衷。天气阴沉地可怕,漫天浓厚的阴云压迫着看不见尽头的海面。最后一缕光线从天空中消失,天空中没有星光,变得无比黑暗。他渐渐连自己的双手都无法看清,感觉自己正隐于完全的黑暗中,耳边仅有阵阵海浪声。
点亮一盏灯吧。他在心中默默地想,感到一阵痛苦,对得到回应不抱任何期望。他对于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恐惧,已经十分熟悉。他知道闭上眼睛,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意识时,总是会陷入各种各样的梦魇。最终,总是千篇一律的,他陷入完全的黑暗。无尽地黑暗吞噬了他,没有一点光。小时候,他会挣扎喊叫着从梦中惊醒,醒来后惊惧未定地点亮床边的灯。在灯光下看着自己的双手,他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是有呼吸有心跳有思想的生命体。
他现在对于这一切已经感到十分漠然。但是已经习惯的事,并不代表不再感到痛苦。这是他从未向任何人倾诉过,也知道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理解的痛苦。
有多少次,他还是会梦见饥肠辘辘,没有食物吃,也没有一滴水喝。但是,和这样的痛苦相比,陷入纯粹的黑暗却是更加无法忍受的事。他情愿被折磨,被电击,挨饿或者受冻。但是他无法忍受纯粹的黑暗。不会有人理解他只想要萤火虫般的微光的渴望。他只想要一点点萤火般的微光。
他要亲手结束他的梦魇,结束那无尽的黑暗的折磨。
在一片混沌中,他似乎又看到了那噩梦般的纯白房间。他又回到那里了?
“喂,醒一醒。”
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这样说。似乎一阵暖流流过冰冷的心中,他睁开眼睛。眼前烟雾缭绕,在一片迷蒙的蒸汽中,他好一会儿才意识到现实的自己还在浴室中。他似乎在沐浴中不知不觉睡着了。
游作缓了缓神,迅速地爬起身,擦干身体换上睡衣。心中的恐惧和冰冷渐渐退潮,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战斗意志。
谢谢你,给了我一点微光。他在心中默默对那个从未谋面的声音的主人说。
财前对他说,停止无谓的复仇,卸下肩头的重担,和朋友一起畅谈未来,度过名为青春的宝贵时光。而不是将这无可代替的时光白白消耗在无意义的复仇上。
然而,并没有啊。他既没有可以畅谈未来的朋友,人生被斩断之后,他也没有可以和朋友畅谈的未来。
财前所说的话,财前对于他痛苦创伤的理解,和多年前为他治疗的心理医师一样。不过是一种假设最优行动方案的想当然的行为主义疗法。
你只要这样做了,你就会有更好的未来,更幸福的人生。
把那半年时间的经历,说的好像是一件衣服,似乎他想脱下,就能随时脱下。然后,那段创痛不是一件外衣,而是化作了心灵的皮肤。他即使意识上想要忘却,LOST事件却深深刻印在潜意识中。
配合心理医师治疗时,医师对他说,要鼓起勇气回忆当初的经历,然后把那段经历以及在那段经历中的感受描述给医师听。这样,伤口就能渐渐愈合了。
他那时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心理正经历怎样的变化。他对医师诉说,他说最可怕的不是被电击,挨饿,或者不知道时间,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出去。最可怕的是,那里一个人也没有。
“非常好,游作君非常勇敢。”然后医师在治疗手册上记录,将他的症状定义为死亡焦虑,表现为惊惧,缺乏安全感等。建议在团体中参与活动,多去室外运动,可以有效缓解惊恐与焦虑。
他按部就班地接受治疗,以为会渐渐忘却那段痛苦的回忆。但是,他渐渐发现自己的不合群。曾经和他人很容易分享心情的链接感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