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就得做好真正双线作战的准备,并且知道他们下一个攻击的目标。敌军的隐身技术超群,在获得确切情报之前所有外围星区加派巡航舰和巡逻机甲。交战区武器优先使用威因兹制造。”伊斯坎达尔向马勒乔下达命令。
后者有条不紊地将指令分发到不同的部门并亲自挑选侦察兵,在经历了数次突袭之后对布防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这场打完该给你升衔了。”伊斯坎达尔对已明显可以独当一面的好友说。
“哇啊啊!别给我树死亡旗帜,我还没找到对象,呸呸呸。”马勒乔惊恐地拼命给自己拔旗。
“怎么?韦伯带来的向导都没有对你感兴趣的吗?没道理啊,明明在场的比你年轻的都没你军衔高,比你军衔高的要么已经有搭档要么没你长的帅。”伊斯坎达尔感到疑惑。
马勒乔对这个罪魁祸首感到无语。王本人并不知道他抱着维尔维特老师出场的场景震撼了多少涉世未深的向导学院毕业生,他们从入学之日起,或者更早就以维尔维特老师为人生目标,不论是专业水平、举止谈吐、还是审美品味都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靠拢。而老师的哨兵伴侣是世界上最强的哨兵,他们这些做学生的就算不找个天下第二强的,也不能差太多,情绪一激动就哭鼻子的马勒乔显然被他们排除在选择范围外。
韦伯最终划定了除威因兹之外十一家军火商中的三家,它们的进货和产出比例完全失衡,至少有七成原料不知所踪,这是即使用采购虚报进货额度中饱私囊这种理由都说不过去的数量。
伊斯坎达尔责令所有星区军队封存了这几家出产的武器,尤其是信息技术相关的军备,以防止被从后门入侵。
工作时间的维尔维特少将除了忙着指导向导的训练,对研究所的研发也没有放松,他在星外基地建了实验室,有用着顺手的三五个学生给他打下手,除了三餐跟随着军队的节奏变得规律,实际上却比在首都星更忙了。
与伊斯坎达尔的交流除了在就寝之前的短暂温存,就是哨兵向导的联合训练。二人在军官和士兵面前庄肃凛然,但在目光相触中抑制不住的火花在两人之间噼里啪啦地崩现。而当维尔维特少将为了盯实验没有时间去餐厅用餐时,被送到实验室的饭菜总会附上一张征服王亲笔的小纸条以督促这位废寝忘食的科学家乖乖吃饭,目前来看成效斐然。
前往域外探查的十对哨向回来了八对,其中还有两名哨兵重伤昏迷不醒。四位优秀的战士没有白白牺牲,他们获取了令马其顿军方意想不到的情报。
敌军根本没有大本营,或者说,他们的大本营是移动的。所有战备资源运载于两百多艘巨型母舰,打的主意应该不是多线作战,而是用全部力量碾压第十三星区,将其占领为真正的根据地。
如果只是这样,还不算令人十分忌惮,两百艘巨型航母马其顿还不至于拿不出来,但侦查兵们心眼显然更为活络,他们往其他外围星区的外域多走了几步,发现了更多看起来并不属于同一势力的武装正对那些星区虎视眈眈。
在侦查过程中被发现的战士们立即撤退,而他们的战友为了掩护他们永远消失在宇宙中。
外围星区不能再调兵过来了,否则这些明显达成了某些默契的势力就会趁机对防务空虚的星区发起进攻。而内围星区因为基本不会直面战场,本来就没多少防军,唯一重兵在握的第一星区,还在军部的直接掌握中,况且还得威慑议会,轻易不能动。在此情势下如果对方倾巢出动,结局恐怕不容乐观。
实验室的向导通过用精神力对数名具现化武器俘虏的实验,基本可以断定他们会受到精神触手的影响,但由于对方主观上的不配合,进展十分缓慢。这也就意味着试图在战场上用我方向导对敌方具现化武器的士兵进行精神攻击恐怕收效甚微,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这种能力不能移植到哨兵身上,否则就会被精神领域融合吞噬。若非如此,马其顿的机甲哨兵会连五感的优势都丧失。
兵工厂拿着赫菲斯蒂娜共享的拦截防御技术日夜不停赶工,所有人都在祈祷让敌人的大军来得晚一点。
但敌人显然和他们信奉的不是同一个神明。
一名巡逻机甲战士在临终前发出极危级别的敌袭信号,前线母舰进入了全面备战,定位导弹已全部替换成能感导弹,闭着眼睛往敌袭信号发源地砸过去。伊斯坎达尔和韦伯当时正在后方母舰巡查,闻讯立刻带领机甲团乘运输舰赶赴前线。
敌方确实在孤注一掷,他们就是当年被伊斯坎达尔从第十三军区赶出去的那帮人。他们十年来流离失所,在母舰上过日子,没有一日不想夺回领土报仇雪恨。疯狂的战意令他们无所畏惧。在王和他的向导赶到时,第一艘母舰已经彻底被摧毁。
巨大的精神网笼罩在战火交叠之处,机甲战士依照命令用重型远程武器攻击具现化武器机甲,尽量将他们推远。但重武器装填速度慢,空隙太长,即便有韦伯用精神网络增强他们的交替配合,哨兵与普通人相比人数劣势依然明显。
韦伯从来没有尝试过链接如此庞大的精神网,这种感觉太美妙了,精神网仿佛就是他本身,他无比巨大,无比广博,他于宇宙中徜徉无阻,无限延伸。他必须努力维持精神集中才能不迷失在这种令人着迷的自我膨胀中。他像一只乘风
后者有条不紊地将指令分发到不同的部门并亲自挑选侦察兵,在经历了数次突袭之后对布防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这场打完该给你升衔了。”伊斯坎达尔对已明显可以独当一面的好友说。
“哇啊啊!别给我树死亡旗帜,我还没找到对象,呸呸呸。”马勒乔惊恐地拼命给自己拔旗。
“怎么?韦伯带来的向导都没有对你感兴趣的吗?没道理啊,明明在场的比你年轻的都没你军衔高,比你军衔高的要么已经有搭档要么没你长的帅。”伊斯坎达尔感到疑惑。
马勒乔对这个罪魁祸首感到无语。王本人并不知道他抱着维尔维特老师出场的场景震撼了多少涉世未深的向导学院毕业生,他们从入学之日起,或者更早就以维尔维特老师为人生目标,不论是专业水平、举止谈吐、还是审美品味都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靠拢。而老师的哨兵伴侣是世界上最强的哨兵,他们这些做学生的就算不找个天下第二强的,也不能差太多,情绪一激动就哭鼻子的马勒乔显然被他们排除在选择范围外。
韦伯最终划定了除威因兹之外十一家军火商中的三家,它们的进货和产出比例完全失衡,至少有七成原料不知所踪,这是即使用采购虚报进货额度中饱私囊这种理由都说不过去的数量。
伊斯坎达尔责令所有星区军队封存了这几家出产的武器,尤其是信息技术相关的军备,以防止被从后门入侵。
工作时间的维尔维特少将除了忙着指导向导的训练,对研究所的研发也没有放松,他在星外基地建了实验室,有用着顺手的三五个学生给他打下手,除了三餐跟随着军队的节奏变得规律,实际上却比在首都星更忙了。
与伊斯坎达尔的交流除了在就寝之前的短暂温存,就是哨兵向导的联合训练。二人在军官和士兵面前庄肃凛然,但在目光相触中抑制不住的火花在两人之间噼里啪啦地崩现。而当维尔维特少将为了盯实验没有时间去餐厅用餐时,被送到实验室的饭菜总会附上一张征服王亲笔的小纸条以督促这位废寝忘食的科学家乖乖吃饭,目前来看成效斐然。
前往域外探查的十对哨向回来了八对,其中还有两名哨兵重伤昏迷不醒。四位优秀的战士没有白白牺牲,他们获取了令马其顿军方意想不到的情报。
敌军根本没有大本营,或者说,他们的大本营是移动的。所有战备资源运载于两百多艘巨型母舰,打的主意应该不是多线作战,而是用全部力量碾压第十三星区,将其占领为真正的根据地。
如果只是这样,还不算令人十分忌惮,两百艘巨型航母马其顿还不至于拿不出来,但侦查兵们心眼显然更为活络,他们往其他外围星区的外域多走了几步,发现了更多看起来并不属于同一势力的武装正对那些星区虎视眈眈。
在侦查过程中被发现的战士们立即撤退,而他们的战友为了掩护他们永远消失在宇宙中。
外围星区不能再调兵过来了,否则这些明显达成了某些默契的势力就会趁机对防务空虚的星区发起进攻。而内围星区因为基本不会直面战场,本来就没多少防军,唯一重兵在握的第一星区,还在军部的直接掌握中,况且还得威慑议会,轻易不能动。在此情势下如果对方倾巢出动,结局恐怕不容乐观。
实验室的向导通过用精神力对数名具现化武器俘虏的实验,基本可以断定他们会受到精神触手的影响,但由于对方主观上的不配合,进展十分缓慢。这也就意味着试图在战场上用我方向导对敌方具现化武器的士兵进行精神攻击恐怕收效甚微,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这种能力不能移植到哨兵身上,否则就会被精神领域融合吞噬。若非如此,马其顿的机甲哨兵会连五感的优势都丧失。
兵工厂拿着赫菲斯蒂娜共享的拦截防御技术日夜不停赶工,所有人都在祈祷让敌人的大军来得晚一点。
但敌人显然和他们信奉的不是同一个神明。
一名巡逻机甲战士在临终前发出极危级别的敌袭信号,前线母舰进入了全面备战,定位导弹已全部替换成能感导弹,闭着眼睛往敌袭信号发源地砸过去。伊斯坎达尔和韦伯当时正在后方母舰巡查,闻讯立刻带领机甲团乘运输舰赶赴前线。
敌方确实在孤注一掷,他们就是当年被伊斯坎达尔从第十三军区赶出去的那帮人。他们十年来流离失所,在母舰上过日子,没有一日不想夺回领土报仇雪恨。疯狂的战意令他们无所畏惧。在王和他的向导赶到时,第一艘母舰已经彻底被摧毁。
巨大的精神网笼罩在战火交叠之处,机甲战士依照命令用重型远程武器攻击具现化武器机甲,尽量将他们推远。但重武器装填速度慢,空隙太长,即便有韦伯用精神网络增强他们的交替配合,哨兵与普通人相比人数劣势依然明显。
韦伯从来没有尝试过链接如此庞大的精神网,这种感觉太美妙了,精神网仿佛就是他本身,他无比巨大,无比广博,他于宇宙中徜徉无阻,无限延伸。他必须努力维持精神集中才能不迷失在这种令人着迷的自我膨胀中。他像一只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