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2

大大方方地掏出手机来:“来看看吧,你们年轻人比较懂时尚。你觉得哪套衣服适合时装秀啊?”
  周里叶:“??????”
  他低头一看,只见周老师的手机上,有一位栩栩如生的少女,正在自己的衣柜前苦恼着。
  “这……这不是……”
  这不是屠龙宝刀工作室的《云想衣裳》吗!!!
  周老师翻看着女儿的衣柜,一边嘴里碎碎念着:“我女儿真乖,太乖了,应该给她穿个小连衣裙,这条杏黄色的怎么样?”
  周里叶凑在他旁边,脑海里全是自家女儿珺珺的模样,说:“要不那条碎花的白裙子吧?我保证,超可爱的。”
  父子俩人就看着同一个手机,同时露出了无比慈祥的笑容。


第193章 蓝星末日2
  《INSIDE》发售后的一周内,全世界都好像在讨论它的剧情。
  蓝星官方论坛上,早早就有玩家写了几千字的小论文,条理清晰地将自己经历的一周目、二周目游戏剧情分析完毕……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中。
  对于前两个周目的剧情,玩家间基本没有太大争议。
  但对于真结局,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玩家表示:【最后布娃娃说的是什么意思?细思极恐。是不是这个主角是现实存在的?】
  有的则说:【我觉得最后也不是主角醒过来见女儿,蓝星才没有这么温馨呢。说不定是主角已经脑死亡变成植物人了,而他现在脑子里活动的意识其实是玩家。再恐怖一点,也许是珺珺决定让主角安乐死的……】
  也有开始阴谋论的。
  【其实那根本就是个怪物的世界吧,只有主角和珺珺两个是正常人。但是怪物把他俩诊断成了精神病,一起关起来做梦折磨,直到后面两人精神真的不正常了。真结局就是主角被折磨到妄想症,以为怪物都是普通人类了,自己也变成了怪物,真正融入了怪物的社会里……而他们叫女儿过来见主角,就是等着最后一个正常人珺珺也被同化……】
  《INSIDE》的剧情全程都是这么扑朔迷离的,但到最后,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点。
  Gaming Studio的一篇报道里就提到了这一点。
  小编写道:
  【蓝星的设计师们再次大胆采用了碎片式的剧情收集模式。玩家路过的每一张纸条都有可能隐藏着重要剧情,或者对当前剧情进行重要反转。重重反转组成了《INSIDE》的世界观。而我们至今未能知道,“INSIDE”指的究竟是谁的精神世界,又或者,是真的存在那样一个“里世界”?】
  还有人借着《INSIDE》发售的东风,将自己的游戏理论书推销了出去。
  这年头,只要是伴随着蓝星或者屠龙宝刀的新闻,都会有一定的话题度。
  游戏制作一直是个很热门的专业,或者说干脆让很躲年轻人趋之若鹜,所以一本教学书竟能卖出畅销书的成绩来。
  他们提出了一个“甜甜圈”理论。
  即是指,当玩家还没有玩一款游戏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个甜甜圈,只能根据表面的糖衣和气味来判断是否好吃,这就相当于是游戏发售前的宣传广告工作;
  当玩家第一口开始吃甜甜圈的时候,他就开始慢慢往里吃,一点点品尝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才会知道这个甜甜圈内部到底是什么味道;
  随着玩家越吃越深入,甜甜圈也就会越小,玩家圈子也会变得越小、越硬核。游戏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被消耗;
  最后,最硬核的那批玩家体验完了整个游戏内容,也就将甜甜圈吃到最里面——
  然后他们就从中间的洞里掉出去了。
  俗称“脱坑”。
  对于《INSIDE》玩家来说,他们最初看到的是一款恐怖游戏,能把人吓哭那种。
  但随着游玩渐渐深入,他们开始沉迷于挖掘剧情真相,不可自拔。
  而通常在三周目以后,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收集掉所有要素,相当于推理片得到了所有线索,早晚会得出属于自己的真相。
  如此一来,他们也就脱坑了。
  可以坐着板凳吃着西瓜,看着其他广大玩家们被吓哭了。
  同时,《INSIDE》这个恐怖游戏,骇人中夹杂着一丝心酸,推理情节里又加入了一点温馨,一经发布就基本宣布成立了一个新流派。
  很多游戏人直接从中获取了大量灵感,他们突然发现恐怖游戏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掘。
  设计师们:0.0以往让主角拎着小刀去打鲜血淋漓的怪物……实在是太仁慈了!
  恐怖片,就应该从肉体到心灵上都受到同等程度的洗刷才行!
  看看人家蓝星做的游戏吧!
  主角别说武器了,连一把小刀都不发,全程都靠路边捡破烂维生。
  别说是杀怪了,看到怪基本都是绕着走。只能靠着陷阱和环境要素阻拦一下怪物,但迟早还是要被破门而入……
  什么反抗,什么杀怪,什么升级,什么血条,什么呼吸回血大法……统统都不存在的!
  被怪物摸到一下就死。
  把怪物打死就默认进入bad ending(坏结局)。
  就是要你全程被怪物追着跑,却根本没有任何手段能反抗,必须体验做噩梦时慌张的要死的感觉。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