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的战事一如周瑜所料,叛军虽声势浩大,却是由不同势力拧结而成,这样的军队人心易散,可以轻易分化克之。周瑜看了一眼地形图,叛军从吴郡受到伏击,四散而逃。周瑜当即立追,一路战至云阳 ,如今叛军已是强弩之末,只待云阳一战,则可胜归。
“前方来报,叛军于城东十里摆阵!”传令的小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周瑜朝他点点头,“传令三军,今日云阳便是最后一战,望诸位竭尽全力,复我江东故土,佑我江东百年无忧”吴郡叛军打到现在规模不断缩减,至云阳,原本声势浩大的起义,已经变成了流窜各处的流寇,实在不值得起义的名声。建安五年,周瑜率三万精兵平叛吴郡,过九溪,垂宁,于云阳生擒逆党之首,招安七百,历时三月,大捷。
战事告捷,理应上书陈表。周瑜拿过一页宣纸,笔力千钧,千军万马的浩大阵仗跃然纸上。“瑜幸不辱命,平乱于云阳。”写完最后一句,周瑜将狼毫笔搁在一旁,边回看边等着墨印风干。看了一会儿,又觉得干巴巴的公文太过规范,提笔加了一句,“离别多日,甚念风满楼佳酿,可备于府,与君共饮”
军报肃重,当以火漆封口。正当周瑜拿着信封在火上细细烤炙时,门口一个小兵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跪倒在地,脸色煞白“启禀都督,江东传信,侯爷于丹徒会猎遇刺,创重难愈,危在旦夕”周瑜猛的起身,那封大捷的军报到底没能寄回去,只随着滚滚尘土被遗忘在云阳的一角。周瑜安排好军队行程,只带着一腔的心急如焚,快马加鞭往丹徒赶去。
丹徒此时,孙权带着哭腔伏在孙策身边,强忍着泪水,不肯让孙策瞧见。孙策看着当年被他留在丹阳的弟弟,眉目英武,举手投足间已经隐约有了上位者的气度。孙权小声地抽着气,瓮声瓮气地问“兄长可还疼?”惶恐无助的模样,意外的和四年前留守丹阳时重合。
孙策深吸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我强令你留守……丹阳四载,阿谋……可生气了?”射中孙权的箭从眼下刺入,深至咽喉,伤口可怖,竟连呼吸都带着烧灼般的剧痛。孙策听见大哥的嘶哑的声音,眼圈一红,竟又要掉出泪来,哽咽道“兄长良苦用心,阿谋不曾气过。”
孙策听见自家兄弟带着哭腔的声音,心中的万般焦虑与忧思奇异般地平复下来,他想,阿谋与我,终究是一母同胞的血亲。他感受着那点奇妙的血缘关系带来的力量,似乎将结绕的心脉一点一点通了过去,心下一片暖意流过,冲淡了他的痛楚。
孙策强忍翻涌上来的血腥气,嘶哑着说:“阿谋,我为吴侯……镇守江东至今,收拢六郡……安民……拓疆,欲……成以大业。言天下制衡,卿不若我……举贤任能,我……不如卿。不日若我……崩殂,江东筹谋,便全与你一人了……”说完好似堵在喉间的血终于压抑不住了,剧烈的咳了起来。
“伯符!”房门被忽的一把推开,远在云阳的周瑜日夜兼程,终于在此刻赶了回来。
(四)
周瑜白日里向军医问过病情,头发花白的老军医颤抖着说“寻常箭伤,施以针灸去体内污血,辅以金创等即可痊愈。怎奈侯爷此箭过颊入喉,位置凶险,一呼一吸间亦牵动伤口,卑职等竭尽全力,也只能延缓侯爷病情恶化。近日来侯爷偶发高热,偶陷昏厥,实非吉兆,臣怕……”军医退下后,周瑜脸上闪过半刻的茫然之色,转身进了孙策卧间。
孙策又一次从昏迷里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半了,他意识还有些混沌,只见身边桌上燃着一盏烛火,周瑜就坐在灯下盯着他出神。一瞬间忘了自己身处何地,还以为是哪些个寻常夜晚,提一口气起身后,才发觉心肺间传来的剧痛,不由得闷哼出声。周瑜心里被烧的七零八落,见眼前的孙策明明痛的喘息都带着杂音,还要固执的开口。
“公瑾……我疼……你哄哄我”
周瑜闻言心中一痛,往日征战沙场,刀剑无眼,不慎负伤也是常事。可每回孙策都是挂着一脸不在乎的表情,纵是伤及骨髓,也不曾喊过一声疼。若不是实在难忍,他会喊一声疼吗?周瑜不想提及他的伤势,伸手握住孙策露在外面的手,故作自然的开了口“吴郡之乱我已平定了,叛军大而无首,我在云阳将他们最后一股势力也击破了,三月大捷。”
最`新`沷`怖`网 6j6j6j.康~姆
最`新`沷`怖`网 6j6j6j.℃.〇.Μ
孙策满身难受,自忖时日无多,只想听周瑜说些软话,怎料这人竟一板一眼地给他汇报战况,虽是痛苦不堪却也不由得啼笑皆非,话音里带了些委屈“公瑾……”周瑜且听他一声声唤的深切,心中悲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孙策看周瑜双目红似泣血,不敢再激他,手一用力将他拢到自己怀里。周瑜卧在孙策怀里,双手死死的环住他的腰,嗅到孙策身上断不去的药香,心里忽然就平静下来。
“我儿时听说破虏将军长子孙策名震江东,便存了结交兴致,一见果然志气相合,便常与往来。那时我顽劣愚钝,每次只想着戏弄于你,直到我哄骗你上树那天,梧桐树高,我本以为你定会向我求饶,可你却一声不吭的往下来,那树上时不觉,从下看却是让人提心吊胆。直到你一时不慎跌入我怀里,我才初尝情愫所起。”
“前方来报,叛军于城东十里摆阵!”传令的小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周瑜朝他点点头,“传令三军,今日云阳便是最后一战,望诸位竭尽全力,复我江东故土,佑我江东百年无忧”吴郡叛军打到现在规模不断缩减,至云阳,原本声势浩大的起义,已经变成了流窜各处的流寇,实在不值得起义的名声。建安五年,周瑜率三万精兵平叛吴郡,过九溪,垂宁,于云阳生擒逆党之首,招安七百,历时三月,大捷。
战事告捷,理应上书陈表。周瑜拿过一页宣纸,笔力千钧,千军万马的浩大阵仗跃然纸上。“瑜幸不辱命,平乱于云阳。”写完最后一句,周瑜将狼毫笔搁在一旁,边回看边等着墨印风干。看了一会儿,又觉得干巴巴的公文太过规范,提笔加了一句,“离别多日,甚念风满楼佳酿,可备于府,与君共饮”
军报肃重,当以火漆封口。正当周瑜拿着信封在火上细细烤炙时,门口一个小兵慌慌张张的跑进来跪倒在地,脸色煞白“启禀都督,江东传信,侯爷于丹徒会猎遇刺,创重难愈,危在旦夕”周瑜猛的起身,那封大捷的军报到底没能寄回去,只随着滚滚尘土被遗忘在云阳的一角。周瑜安排好军队行程,只带着一腔的心急如焚,快马加鞭往丹徒赶去。
丹徒此时,孙权带着哭腔伏在孙策身边,强忍着泪水,不肯让孙策瞧见。孙策看着当年被他留在丹阳的弟弟,眉目英武,举手投足间已经隐约有了上位者的气度。孙权小声地抽着气,瓮声瓮气地问“兄长可还疼?”惶恐无助的模样,意外的和四年前留守丹阳时重合。
孙策深吸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我……我强令你留守……丹阳四载,阿谋……可生气了?”射中孙权的箭从眼下刺入,深至咽喉,伤口可怖,竟连呼吸都带着烧灼般的剧痛。孙策听见大哥的嘶哑的声音,眼圈一红,竟又要掉出泪来,哽咽道“兄长良苦用心,阿谋不曾气过。”
孙策听见自家兄弟带着哭腔的声音,心中的万般焦虑与忧思奇异般地平复下来,他想,阿谋与我,终究是一母同胞的血亲。他感受着那点奇妙的血缘关系带来的力量,似乎将结绕的心脉一点一点通了过去,心下一片暖意流过,冲淡了他的痛楚。
孙策强忍翻涌上来的血腥气,嘶哑着说:“阿谋,我为吴侯……镇守江东至今,收拢六郡……安民……拓疆,欲……成以大业。言天下制衡,卿不若我……举贤任能,我……不如卿。不日若我……崩殂,江东筹谋,便全与你一人了……”说完好似堵在喉间的血终于压抑不住了,剧烈的咳了起来。
“伯符!”房门被忽的一把推开,远在云阳的周瑜日夜兼程,终于在此刻赶了回来。
(四)
周瑜白日里向军医问过病情,头发花白的老军医颤抖着说“寻常箭伤,施以针灸去体内污血,辅以金创等即可痊愈。怎奈侯爷此箭过颊入喉,位置凶险,一呼一吸间亦牵动伤口,卑职等竭尽全力,也只能延缓侯爷病情恶化。近日来侯爷偶发高热,偶陷昏厥,实非吉兆,臣怕……”军医退下后,周瑜脸上闪过半刻的茫然之色,转身进了孙策卧间。
孙策又一次从昏迷里醒过来的时候,已是夜半了,他意识还有些混沌,只见身边桌上燃着一盏烛火,周瑜就坐在灯下盯着他出神。一瞬间忘了自己身处何地,还以为是哪些个寻常夜晚,提一口气起身后,才发觉心肺间传来的剧痛,不由得闷哼出声。周瑜心里被烧的七零八落,见眼前的孙策明明痛的喘息都带着杂音,还要固执的开口。
“公瑾……我疼……你哄哄我”
周瑜闻言心中一痛,往日征战沙场,刀剑无眼,不慎负伤也是常事。可每回孙策都是挂着一脸不在乎的表情,纵是伤及骨髓,也不曾喊过一声疼。若不是实在难忍,他会喊一声疼吗?周瑜不想提及他的伤势,伸手握住孙策露在外面的手,故作自然的开了口“吴郡之乱我已平定了,叛军大而无首,我在云阳将他们最后一股势力也击破了,三月大捷。”
最`新`沷`怖`网 6j6j6j.康~姆
最`新`沷`怖`网 6j6j6j.℃.〇.Μ
孙策满身难受,自忖时日无多,只想听周瑜说些软话,怎料这人竟一板一眼地给他汇报战况,虽是痛苦不堪却也不由得啼笑皆非,话音里带了些委屈“公瑾……”周瑜且听他一声声唤的深切,心中悲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孙策看周瑜双目红似泣血,不敢再激他,手一用力将他拢到自己怀里。周瑜卧在孙策怀里,双手死死的环住他的腰,嗅到孙策身上断不去的药香,心里忽然就平静下来。
“我儿时听说破虏将军长子孙策名震江东,便存了结交兴致,一见果然志气相合,便常与往来。那时我顽劣愚钝,每次只想着戏弄于你,直到我哄骗你上树那天,梧桐树高,我本以为你定会向我求饶,可你却一声不吭的往下来,那树上时不觉,从下看却是让人提心吊胆。直到你一时不慎跌入我怀里,我才初尝情愫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