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想去我雇了个小时工。
女的,女的。
148.
说起来还有件奇怪的事,虽然最后还是去找了家政公司,但一开始我是挂信息在网上找的。
就是在我找到他的那个网站,虽然就用过一次,但使用感满分。
我写得还挺清楚的了,说是要找临时小时工,主要负责做饭和简单打扫,每天两小时包一顿饭做一周,需女性本地户口,年龄不限,有相关经验者优先,工资按周结800可以先付。
我还是半夜发的,想着最好能和上次一样醒来就有惊喜。
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让人举报了。
149.
那我可就不服了,什么人举报我?招他惹他了?
但网站客服申诉流程繁复,让我一番好等。最后想着算了,先找到人再说,本着这样的心情亲自跑了一趟对街的家政服务中介公司。
然后直接付定金签合同带了一位芳龄四十八的姐姐回来。
厨艺不错,动作麻利,我很满意。
还记得当天下午我把中午留下准备晚上吃的饭菜放进冰箱,我家那位就给来了个电话。
“吃饭了吗?”他问。
“嗯吃了。”
“吃了什么?”
“麻婆豆腐。”
“你还会做麻婆豆腐?”
我尬笑两声,脑袋一抽决定还是暂时不要让他知道:“简单,不难,哈哈。”
好在他也没深问技术性问题。
就是叹了口气:“你要是当时跟我好好学两手哪用这么惨。”
150.
就这样又过了一周。
终于,终于把他盼回来了。
我开车去机场接他,见面就是一吻,贴面不碰唇,亲热得像两只海归。
然后腻腻歪歪回到家,正好是该做晚饭的时间。
想必他一路难免疲劳,肯定不能让他做。
“我有一道想吃的菜。”他坐下休息,突然冒出一句。
“是什么?”
答案太容易猜到了,他也确实没让我失望。
“麻婆豆腐呗。”
那可不是他常用的语气,这种清清淡淡的调侃,通常意味着对方已知晓一切。
151.
他记性不是一般的好。
当然我也不指望我那段突兀的故事能被他直接忽略。
“你怎么知道的?”我想哭。
“你做的麻婆豆腐能不能安全入口我还不知道?”
我沉默几秒:“也不至于吧。”
“是吗?”
突然,我头顶的小灯泡一闪。
“不对,还有其他原因。”
他耸耸肩,算默认了。
门铃声又适时响起,这家伙居然在回来的路上下单了附近超市的外卖,是一块北豆腐。
“今天请您尝尝是我的手艺好还是您的女性小时工手艺好。”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在我个人观点下是这样。
“你举报我?!”
作者有话说:
番外四
152.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能做朋友的都得是有某些难以撼动的共同点。
比如我,一个有房有车有存款向往真善美热爱生活的大龄有伴男青年,绞尽脑汁想总结我的朋友圈,最后也只能说,我们都很宅。
因为平时就不经常出门,偶尔出去都是带有极强目的性的,诸如推不掉的应酬和交水电费。我的朋友大半从事与我业务相关的职业,甚至直接是同行。
而内圈,就是最要好的那个小圈子,成员们通常会在几次见面后成为网友,并享受着这种间隔遥远却胜似无间的状态。
如果真的找到机会聚餐了,对方可能会微笑着客套几句,并在这段时间里从记忆中搜索出对应的人名和有关事件,反正我每次看他们恍然大悟渐入佳境的样子都像是在照镜子。
153.
“和我去吗?”
其实我早就把他介绍给我靠谱的朋友,不过他们才是真的素未谋面,是各种意义上的网友。
“你们兄弟帮聚餐,我跟着去多尴尬。”
他是这么想的,而我想告诉他这是错的。
“别这么想,我如果把他们当兄弟,就更应该和你携手出席,让他们好好看看。”
或许他被我说服了一点点:“你跟他们……出过柜吗?”
也难怪他犹豫,据我所知他没让亲戚朋友知道,因为当他第一次鼓起勇气说给亲人时,得到了完全负面的反馈。
“不用担心,他们都知道。”
154.
我有一个QQ,基本上工作专用,所以连他都不在联系列表。
在那块私人领域,虽然没写过记录心情的日记,但个别日子还是有单方面秀恩爱的。
比如在一起那天,我拍了一张我整齐的桌面,配了一段可能略有些肉麻的话。
下面立刻有人留言:
“999999999999”
“这么护着啊,都不@ 。”
我很得意,从此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这大概就是我认为他们应该都知道的原因。
155.
我们一起去了,出发前他还特意嘱咐我不要一开始就主动介绍我们之间的深层关系。
我欣然同意了,甚至帮他想了一个身份。
要真有人问起,那就说是我新入行的侄子。
而他或许没想到的是,如果事情顺利,他们一定会起疑,勾出好奇来,到时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