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净、清清爽爽。而这土气的衣物却遮盖不了那帅气的样貌。
个子比同龄人要高,眼睛扑闪扑闪,又好奇又有些羞涩地看着班上的同学们,仿佛下一刻就要拉着妇女的衣角躲到她身后去一样。
女生们私下热闹起来,有说像金城武的,有说像刘德华的,有的已经立刻把他列入了班级帅哥的排名榜。
老刘说,大家欢迎新同学。
于是大家都鼓起掌来,有人在教室里喊,过来挨我坐。
同学全都笑起来了。
江石林也在笑。
尽管是寒意凛冽的2月,他却突然觉得这个下午有了这个插班生变得有些春风扑面。
他从不承认这是一见钟情。世上远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不过是恋人们在后来互相吸引,坦诚爱意后,再回过头来定义彼此初见的好感,若不定下第一眼就动了心好像就没有爱得那么深刻一样。
况且这一年,他才15岁,他不懂爱情。
☆、初识
到底是不设防的年纪,谢雨很快溶入了班级,溶入了这个学俄语的集体。
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谢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说明。
他根本没法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除了语文、政治还勉强过得去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惨不忍睹。
上课如听天书。
天书中最精妙的当数俄语。
谢雨转学时同学们已经学了两年的课程了,没有老师会主动来问需不需要我来帮你补一下课?而他也从来没有去看望过那个戴着眼镜,感觉有点尖嘴猴腮的俄语老师。
听着身边的同学们早课时嘴里叭嗒着一连串听不懂的天书精妙语言,谢雨就不知道今夕何夕,身在何处。
因为个子高,他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这更方便了他课堂上神游。
和他一同神游的还有他刚刚结交的同坐最后一排的冯虎。
听别人说冯虎是富家子弟,从那一身价值不菲的名牌穿着就能看出来。
可这并不影响富二代和乡下小子的友谊迅速升温。
“张国荣是谁?”谢雨课间在问冯虎。
“你连张国荣都不认识?”冯虎瞪大了眼睛,O了嘴巴。
谢雨讪讪地笑着摸了摸头,“我们镇上的电视只能看中央一台二台,也没有看到电视里说这个张国荣啊”。
“那是歌星,港台歌星,中央台能播他吗?”冯虎一副谢雨虚度了多少岁月般心痛。
“在你家乡放学后你们平时都干些什么?”冯虎有点好奇。
“有时会看电视,但每天都是新闻联播,我也不爱看。也去河里游泳,去单位的空地滑旱冰,或者打打篮球。”谢雨说。
“你们都是去河里游泳?不去游泳池吗?”冯虎偏过头来。
“没有游泳池,我们那儿河很干净、清亮。”谢雨突然很怀念家乡的那条河,承载了他很多儿时的欢乐。
不知道什么时候江石林走了过来,仿似无意地站在了他们面前。
谢雨扬脸看了一下江石林,当时穿什么衣服确实是忘了,只是记得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偏分着,浓黑的眉毛,眼睛大大的,眼尾有些往上挑,亮晶晶地像闪着光一样,睫毛特别长,顶端自然往上翘着,他当时心里还想着女孩子都没有这么漂亮的眼睛。
冯虎指了指谢雨,瘪了瘪嘴:“不认识张国荣”。
江石林嘴角轻扬了一下,“我有张国荣的歌碟,明天拿给你听,当补补课”。
“我家没有CD机,算了,不麻烦了。”谢雨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江石林没有说话转身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第二天上午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时,谢雨从课桌里发现一部随身听,里面是一张歌碟,上面写着“张国荣”。
他抬头看了看前面隔了几排的江石林,并没有回头看他,可他知道肯定是他送过来的。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张国荣的样子,听张国荣的歌——《风继续吹》。
虽然完全听不懂在唱什么,可那悠美的旋律,如诉如泣的声音忽若直击心灵深处,耳朵也痒痒的,心也痒痒的。
哪怕日后无数次听到这首歌,可是只要那熟悉的旋律前奏一起,谢雨就无数次回到那年初次听到那首歌的场景。周围是叽喳的同学,前面有个刻意不回头的背影。
“你会打篮球?”旁边冯虎边从书包里掏课本边在问他。
“会”。
“那我们下午放学去打会篮球?”冯虎看向他,眼里是问询。
“行,去哪里打?”谢雨也看向他。
“就学校篮球场。有咱班的,也有邻班的,友谊对抗赛,不过上周把我们赢得很惨。”冯虎好像很不甘心的样子。
学校的篮球场,传来一阵阵喝彩。
谢雨矫健的身影在球场上来回奔跑,熟练的运球,漂亮的三步跨篮,精准的投球,左闪右躲好似进入无人之境。
冯虎又一次O了嘴巴,这是那个连张国荣都不认识的人,他也情不自禁地叫着“好球”。
球场周围吸引了越来越多放学的同学,不少不喜欢篮球的女生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无疑,今天谢雨成了篮球场上的明星。
不远处,江石林也静静地看着球场上谢雨的动作,运动中的人是最有魅力的,何况还是一个这么出色的运动者。
江石林觉得心砰砰跳得额外地起劲。
个子比同龄人要高,眼睛扑闪扑闪,又好奇又有些羞涩地看着班上的同学们,仿佛下一刻就要拉着妇女的衣角躲到她身后去一样。
女生们私下热闹起来,有说像金城武的,有说像刘德华的,有的已经立刻把他列入了班级帅哥的排名榜。
老刘说,大家欢迎新同学。
于是大家都鼓起掌来,有人在教室里喊,过来挨我坐。
同学全都笑起来了。
江石林也在笑。
尽管是寒意凛冽的2月,他却突然觉得这个下午有了这个插班生变得有些春风扑面。
他从不承认这是一见钟情。世上远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不过是恋人们在后来互相吸引,坦诚爱意后,再回过头来定义彼此初见的好感,若不定下第一眼就动了心好像就没有爱得那么深刻一样。
况且这一年,他才15岁,他不懂爱情。
☆、初识
到底是不设防的年纪,谢雨很快溶入了班级,溶入了这个学俄语的集体。
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谢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说明。
他根本没法跟上班级的教学进度,除了语文、政治还勉强过得去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惨不忍睹。
上课如听天书。
天书中最精妙的当数俄语。
谢雨转学时同学们已经学了两年的课程了,没有老师会主动来问需不需要我来帮你补一下课?而他也从来没有去看望过那个戴着眼镜,感觉有点尖嘴猴腮的俄语老师。
听着身边的同学们早课时嘴里叭嗒着一连串听不懂的天书精妙语言,谢雨就不知道今夕何夕,身在何处。
因为个子高,他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这更方便了他课堂上神游。
和他一同神游的还有他刚刚结交的同坐最后一排的冯虎。
听别人说冯虎是富家子弟,从那一身价值不菲的名牌穿着就能看出来。
可这并不影响富二代和乡下小子的友谊迅速升温。
“张国荣是谁?”谢雨课间在问冯虎。
“你连张国荣都不认识?”冯虎瞪大了眼睛,O了嘴巴。
谢雨讪讪地笑着摸了摸头,“我们镇上的电视只能看中央一台二台,也没有看到电视里说这个张国荣啊”。
“那是歌星,港台歌星,中央台能播他吗?”冯虎一副谢雨虚度了多少岁月般心痛。
“在你家乡放学后你们平时都干些什么?”冯虎有点好奇。
“有时会看电视,但每天都是新闻联播,我也不爱看。也去河里游泳,去单位的空地滑旱冰,或者打打篮球。”谢雨说。
“你们都是去河里游泳?不去游泳池吗?”冯虎偏过头来。
“没有游泳池,我们那儿河很干净、清亮。”谢雨突然很怀念家乡的那条河,承载了他很多儿时的欢乐。
不知道什么时候江石林走了过来,仿似无意地站在了他们面前。
谢雨扬脸看了一下江石林,当时穿什么衣服确实是忘了,只是记得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偏分着,浓黑的眉毛,眼睛大大的,眼尾有些往上挑,亮晶晶地像闪着光一样,睫毛特别长,顶端自然往上翘着,他当时心里还想着女孩子都没有这么漂亮的眼睛。
冯虎指了指谢雨,瘪了瘪嘴:“不认识张国荣”。
江石林嘴角轻扬了一下,“我有张国荣的歌碟,明天拿给你听,当补补课”。
“我家没有CD机,算了,不麻烦了。”谢雨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江石林没有说话转身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第二天上午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准备上课时,谢雨从课桌里发现一部随身听,里面是一张歌碟,上面写着“张国荣”。
他抬头看了看前面隔了几排的江石林,并没有回头看他,可他知道肯定是他送过来的。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张国荣的样子,听张国荣的歌——《风继续吹》。
虽然完全听不懂在唱什么,可那悠美的旋律,如诉如泣的声音忽若直击心灵深处,耳朵也痒痒的,心也痒痒的。
哪怕日后无数次听到这首歌,可是只要那熟悉的旋律前奏一起,谢雨就无数次回到那年初次听到那首歌的场景。周围是叽喳的同学,前面有个刻意不回头的背影。
“你会打篮球?”旁边冯虎边从书包里掏课本边在问他。
“会”。
“那我们下午放学去打会篮球?”冯虎看向他,眼里是问询。
“行,去哪里打?”谢雨也看向他。
“就学校篮球场。有咱班的,也有邻班的,友谊对抗赛,不过上周把我们赢得很惨。”冯虎好像很不甘心的样子。
学校的篮球场,传来一阵阵喝彩。
谢雨矫健的身影在球场上来回奔跑,熟练的运球,漂亮的三步跨篮,精准的投球,左闪右躲好似进入无人之境。
冯虎又一次O了嘴巴,这是那个连张国荣都不认识的人,他也情不自禁地叫着“好球”。
球场周围吸引了越来越多放学的同学,不少不喜欢篮球的女生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无疑,今天谢雨成了篮球场上的明星。
不远处,江石林也静静地看着球场上谢雨的动作,运动中的人是最有魅力的,何况还是一个这么出色的运动者。
江石林觉得心砰砰跳得额外地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