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眼下的优势,而不至于被时代落下。
这也是她唯一能为家人做的了。
在蜀中盘桓了两个月,长安那边的消息陆陆续续地传过来。
据说大将军献上了马蹄和马镫两样骑兵利器,得到陛下的嘉赏;据说韩夫人所出的小皇子不到一岁就能开口说话,是神童一流的人物,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盛赞,就连皇帝也有改立太子之意;据说宫中皇后和韩夫人数次冲突,甚至威胁到了太子的性命;据说皇帝重病,已经两日未曾早朝……
听到最后这个消息,袁宵立刻意识到,卫子夫应该已经动手了。
她和卓文君商量了一番,觉得也是时候回去了。路上慢慢走,等回到长安时,想必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
刘彻是真的病了。
这几年来,他在女色上没什么节制,再加上朝中诸多杂务需要处理,还有卫氏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林林总总,让他消耗了许多心血,一朝爆发出来,便倒在病床上起不来了。
当然,这其中卫皇后有没有用某些手段,那只有她自己知道。
皇帝不能理政,只能由太子监国。因为太子年幼,又由皇后代理朝政,再命朝中几位重臣辅佐。
所有人都以为,卫子夫只能坐在一边当一个摆设。但现实却是,她在上位的第一时间,便施展出雷霆手段,压制住了朝堂上不同的声音,让皇太子的位置越发稳固。
刘彻旁观着这一切的发生,才发现当年那个柔弱无依、让自己万分怜惜的讴者,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她强大而有智慧,毫无疑问是个合格的皇后,不失母仪天下的风姿气度。
但她身上他所喜欢的那种特质,早已消失无踪。甚至在某些时候,卫子夫从朝堂上回来,盛装华服地站在他的床边时,刘彻偶尔会想起陈阿娇来。
现在的卫子夫,就有些像当年的阿娇。
不同的是,那时的阿娇不失天真,又对他一片深情,刘彻总能左右她的情绪和想法。而卫子夫的眼中,已经只剩下一片公事公办的冷漠。
她动作轻柔地照料着刘彻,却让他心下发寒。
这种感觉并没有错,刘彻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柄正在一点点流失,全都转移到卫子夫手上。曾经唯他马首是瞻的朝臣们,现在已经极少到未央宫来了,因为皇后和太子可以处理所有政事。
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卫子夫在掌控朝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将长门宫中的阿娇放了出来。
这位前任皇后这些年来一直低调地生活在长门宫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即便她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仍旧在朝中活跃着,但也很少有人会再想起她。
此刻卫子夫把阿娇放出来,他们才倏然意识到,这原本水火不容的两人之间,似乎建立起了某种人所不知的联系。
再想想卫皇后掌权的过程中,馆陶大长公主和她身后的堂邑侯府竟始终没给她使过绊子,甚至偶尔还会提供一些帮助。再加上大将军卫青,有这样两股势力支持,也难怪她能那么快就将局面稳定下来。
不过,两任皇后握手言和,其中的深意就不免让人又将视线放在未央宫中的帝王身上。
不知他现在是什么感觉?
刘彻的心情很复杂。
过了这么多年,再见到阿娇,他发现自己不喜欢她简直是理所当然的。她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从前因为她本性飞扬跳脱而不明显,但现在,她整个人沉静下来,那种气质就很突出了。
这种气质,他只在窦太皇太后身上曾经见过。
那个女人,即便是瞎了眼,也还是一样能够插手朝堂。文景两朝,她虽然只是后宫女子,但对朝堂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甚至他最初登基的那段时间,每道奏折都必须要送到长乐宫给太皇太后过目。
对刘彻而言,她是遮在天穹顶端的一片巨大阴影。
生活在阴影下的那种压抑的感觉,直到现在仍旧刻在他的身体里。
所以他一见到被窦太皇太后一手教养长大的阿娇,心里就下意识地反感,因为在她身上看到
了熟悉的影子,因为他总觉得阿娇将来也会走上和窦氏同样的道路,掌控他的后宫和朝堂。而这是刘彻绝不能容忍的。
他的感觉并没有错。
见到阿娇的瞬间,刘彻便什么都明白了。即便是被关在长门宫里,她也还是有能力影响到朝堂,甚至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时候做了那么多事,一手推动了现在的局面。
而在他心中柔顺的卫子夫,似乎也只是一个虚假的影子。真正的她野心勃勃,取代阿娇走上了那条仿佛是注定的路。
吕氏、窦氏、卫氏……大汉朝的江山,似乎总是脱不开女人的影子。
刘彻狠狠瞪着阿娇,说不出话来。
阿娇在他的床前站定,微微一笑,“阿彘,别来无恙。”
“你看起来不太想见到我。其实我本来也不准备见你,只是却不过皇后的盛情,想来与你叙叙旧。另外,我还有一份很特别的礼物要送你,要先征得你的同意。你若想看,就让皇后把你送到上林苑去吧,明日午时,我在那里等你,过期不候。”
说完之后,她拎着裙子行了一礼,而后款款走了。
馆陶大长公主在外面等她。
一开始知道阿娇的打算时,刘嫖是拒绝的。
卫子夫让
这也是她唯一能为家人做的了。
在蜀中盘桓了两个月,长安那边的消息陆陆续续地传过来。
据说大将军献上了马蹄和马镫两样骑兵利器,得到陛下的嘉赏;据说韩夫人所出的小皇子不到一岁就能开口说话,是神童一流的人物,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盛赞,就连皇帝也有改立太子之意;据说宫中皇后和韩夫人数次冲突,甚至威胁到了太子的性命;据说皇帝重病,已经两日未曾早朝……
听到最后这个消息,袁宵立刻意识到,卫子夫应该已经动手了。
她和卓文君商量了一番,觉得也是时候回去了。路上慢慢走,等回到长安时,想必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
刘彻是真的病了。
这几年来,他在女色上没什么节制,再加上朝中诸多杂务需要处理,还有卫氏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林林总总,让他消耗了许多心血,一朝爆发出来,便倒在病床上起不来了。
当然,这其中卫皇后有没有用某些手段,那只有她自己知道。
皇帝不能理政,只能由太子监国。因为太子年幼,又由皇后代理朝政,再命朝中几位重臣辅佐。
所有人都以为,卫子夫只能坐在一边当一个摆设。但现实却是,她在上位的第一时间,便施展出雷霆手段,压制住了朝堂上不同的声音,让皇太子的位置越发稳固。
刘彻旁观着这一切的发生,才发现当年那个柔弱无依、让自己万分怜惜的讴者,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她强大而有智慧,毫无疑问是个合格的皇后,不失母仪天下的风姿气度。
但她身上他所喜欢的那种特质,早已消失无踪。甚至在某些时候,卫子夫从朝堂上回来,盛装华服地站在他的床边时,刘彻偶尔会想起陈阿娇来。
现在的卫子夫,就有些像当年的阿娇。
不同的是,那时的阿娇不失天真,又对他一片深情,刘彻总能左右她的情绪和想法。而卫子夫的眼中,已经只剩下一片公事公办的冷漠。
她动作轻柔地照料着刘彻,却让他心下发寒。
这种感觉并没有错,刘彻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柄正在一点点流失,全都转移到卫子夫手上。曾经唯他马首是瞻的朝臣们,现在已经极少到未央宫来了,因为皇后和太子可以处理所有政事。
而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卫子夫在掌控朝堂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将长门宫中的阿娇放了出来。
这位前任皇后这些年来一直低调地生活在长门宫中,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即便她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仍旧在朝中活跃着,但也很少有人会再想起她。
此刻卫子夫把阿娇放出来,他们才倏然意识到,这原本水火不容的两人之间,似乎建立起了某种人所不知的联系。
再想想卫皇后掌权的过程中,馆陶大长公主和她身后的堂邑侯府竟始终没给她使过绊子,甚至偶尔还会提供一些帮助。再加上大将军卫青,有这样两股势力支持,也难怪她能那么快就将局面稳定下来。
不过,两任皇后握手言和,其中的深意就不免让人又将视线放在未央宫中的帝王身上。
不知他现在是什么感觉?
刘彻的心情很复杂。
过了这么多年,再见到阿娇,他发现自己不喜欢她简直是理所当然的。她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从前因为她本性飞扬跳脱而不明显,但现在,她整个人沉静下来,那种气质就很突出了。
这种气质,他只在窦太皇太后身上曾经见过。
那个女人,即便是瞎了眼,也还是一样能够插手朝堂。文景两朝,她虽然只是后宫女子,但对朝堂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甚至他最初登基的那段时间,每道奏折都必须要送到长乐宫给太皇太后过目。
对刘彻而言,她是遮在天穹顶端的一片巨大阴影。
生活在阴影下的那种压抑的感觉,直到现在仍旧刻在他的身体里。
所以他一见到被窦太皇太后一手教养长大的阿娇,心里就下意识地反感,因为在她身上看到
了熟悉的影子,因为他总觉得阿娇将来也会走上和窦氏同样的道路,掌控他的后宫和朝堂。而这是刘彻绝不能容忍的。
他的感觉并没有错。
见到阿娇的瞬间,刘彻便什么都明白了。即便是被关在长门宫里,她也还是有能力影响到朝堂,甚至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时候做了那么多事,一手推动了现在的局面。
而在他心中柔顺的卫子夫,似乎也只是一个虚假的影子。真正的她野心勃勃,取代阿娇走上了那条仿佛是注定的路。
吕氏、窦氏、卫氏……大汉朝的江山,似乎总是脱不开女人的影子。
刘彻狠狠瞪着阿娇,说不出话来。
阿娇在他的床前站定,微微一笑,“阿彘,别来无恙。”
“你看起来不太想见到我。其实我本来也不准备见你,只是却不过皇后的盛情,想来与你叙叙旧。另外,我还有一份很特别的礼物要送你,要先征得你的同意。你若想看,就让皇后把你送到上林苑去吧,明日午时,我在那里等你,过期不候。”
说完之后,她拎着裙子行了一礼,而后款款走了。
馆陶大长公主在外面等她。
一开始知道阿娇的打算时,刘嫖是拒绝的。
卫子夫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