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去,苞米价格势必会下跌,但前两年必然能挣不少。
  整个朝堂喜气洋洋了几天,台谏都没什么心思找同僚的麻烦。
  直到皇帝提出了在全国建立罐头作坊的计划,西北有牛羊肉,百姓有时候穷到只能顿顿吃肉干——这是真的,南方有各种水果,也可以做成罐头,运往各地。
  朝廷一默:这罐头不是姚副总兵的秘方嘛……
  自开设以来就挣了许多钱,不少人暗中眼红,只是鱼肉罐头作坊设在营口,辽东卫所看得紧,谁也没探出什么。
  没想到啊,皇帝已经把方子要过来了,啧!
  拿人的手软,好像这时候不大好说皇帝无情嗷。
  皇帝也是,怎么就冲着少将军一个人坑呢?
  这一年,朝廷派人南下,几乎包圆了全国大部分规模较大的杜仲树林,制罐头第一步,炼胶。各地罐头作坊的杜仲胶自此由朝廷统一配给,包括辽东。
  时人有用杜仲胶制鞋底的靴子,因为杜仲胶价格持续走高,导致这种靴子也紧俏起来,之前有囤货的商贾顿时挣了个盆满锅满。
  与此同时,西北和南方卫所为罐头单独设司,负责包括采购原料、制作瓷罐、设立工坊在内的一切工作,参照辽东的先进经验,虽各地有不同,却进展顺利。
  在姚晨离京以前,他就吃到了岭南的第一批荔枝罐头。这时作坊实际还没有正式运转,但作为成功制成的水果罐头样本,必须先送到京城献给皇帝尝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罐头虽然不如新鲜荔枝甘甜鲜美,但岭南距北平远在天边,北方大部分人连荔枝都没听过,现在稍微花点钱就能吃到晶莹透明如凝脂,芳香甘美似琼浆的水果,心中给皇帝大大疯狂打电话。
  大概是感念少将军献方有功,皇帝后面经常把各地进贡的罐头送给姚晨,夏天有蜜桃荔枝,秋天有柑橘香橙梨子,还有江南的红烧肉罐头。朝廷也投桃报李,给辽东卫所定了免费的份额,超出的部分也给了极优惠的价格。
  头一批水果罐头到了辽东,简直了,饱受吹捧,令人疯狂,还有价无市。
  奴儿干都司的千户每人得了数坛,有豪气的挑了一个日子大摆宴席与众人同享,每人大概分一颗吧,也有自己关起门来和家人好友偷偷吃的,是时候考验真正的友谊了。
  这次姚晨走的时间有点久,等百里溪回营口,已经是两个月之后,郑把总看他的神色有些晦涩不明。啧,又养得白回来了,没少被少将军滋润吧?
  百里溪依旧冷淡,专心于事,他此时已是官职在身,为提调官,负责指挥调度,地位不比郑把总低,此时他入伍还不到一年,升迁之快,令人瞠目。军中不乏有人眼红中伤,道他是一路睡上去的,不过流言止于智者,与百里溪接触过或熟悉他的人,都明白他有多拼命,对谣言不屑一顾。
  但众人有一点共识,不管是因为才能还是其他,百里溪是少将军眼里的红人。这点从他得到的罐头就能看出来,目前这赏赐也就千户与姚晨的亲信才有。
  百里溪不重享受,过去在草原上都没吃到什么水果,也对罐头非常喜爱,他收到弟弟来信,得知他在京城姚府中过得很好,也吃到了水果罐头,还特别喜欢,一顿能吃一大罐,大概十斤吧……
  百里溪便把自己得的赏赐全送回去,这一来一往的,虽然麻烦,贴进去不少路费,却是他的心意,意义不同。
  一直在等他请客吃罐头的郑把总:……
  郑把总:你果然不爱我了!
  百里溪:从来没爱过谢谢!
  自从被少将军点醒,百里溪就不再纠结于郑把总对自己的别有用心,反正自己不乐意,他还能用强怎地?他的断子绝孙脚不是白学的,敢占便宜,赐你个斩断红尘一干二净。
  心态平和之后,他开始留意到郑把总的异常。
  郑把总单名一个七字,他祖籍福建泉州,因犯海禁被发配到辽东充军,杀敌建功后升为把总,如今受到少将军重用,也算是混出头了。
  少将军应该是知道一些内情,毕竟海上走私,若是不和海盗搭上线,基本没可能混得开。甚至有可能郑把总原先就是一名海盗,只是现在是否借职位之便与故旧纠缠不清,这点有待查证。百里溪此次的任务,就是明为继续协同监管营口,实际暗中查访,抓住郑把总私通海盗的证据。
  在证明一个人无罪以前,他就是有罪的。
  秉承着这华夏法制的优良传统,百里溪表面如常,暗地里密切关注郑把总的行踪,他十分敏锐,很快就发现郑把总喜欢在一家茶肆喝茶,几乎天天去,而每当对面的酒楼挂上一盏红灯笼,他晚上就不见踪影。
  百里溪心生怀疑,将此事报于少将军,同时决定偷偷跟踪,亲自去探一探。
  这一去就没了消息。
  翌日早上,姚晨收到门卫的急报,清晨天刚亮时忽然发现大门上插了一把匕首,匕首将一封烫金红绸名刺死死定在门上。
  名刺上书五个大字,字迹和内容非常眼熟:福建泉州郑。
  正是之前投递过来,姚晨却没有搭理的那方势力。
  姚晨仔细检查了那柄匕首,神色微变,这匕首是他赠予百里溪的,在他随自己一起走了一趟草原之后,作为军功奖励给他,自那时候起百里溪就成了亲卫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