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就只剩下粉末和骨头块,再往盒子里一装,埋进地里,尘归尘土归土,就这样了。
  老爷子他们抵达贺家。
  楚云出去接的,一大家子都没多说什么。
  如今这家里就只剩贺西宁一个了。


第71章 罅隙
  一场葬礼办得清清冷冷,来的人不多,去送陈君华下葬的更是少,所有人都寡言少语,有人安慰姥姥,有人安慰舅舅,但几乎没人去安慰贺西宁。
  不是漠视,是她现在的状态不太好,大家怕刺激到她。
  从昨晚到现在,贺西宁除了留在陈君华旁边帮忙,其余什么都没做过,旁人让喝水都不喝。
  这世界上无时不刻都在发生悲哀的事情,学医不能自救,更不能救家人,也是悲哀的一种。陈君华病了那么久,她竟一直未曾发觉,甚至在陈君华倒下去那一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能做的就只有站在病房外签字,等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什么都做不了,直至迎来医生那句“节哀”,连道别的话都没能说一句。
  或许,平时她稍微细心那么一点点,多去县城看一次,事情就会不一样了。亦或许她应该多关心关心陈君华,可能在最后的那阵子陈君华就不会选择离开,而是坦诚一切,跟她待在一起,不留错过与遗憾。
  但人生没有如果,时间只会往前走,而不会往后退。
  陈君华为人母为人女,太了解贺西宁和姥姥了,就是知道大家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才做出这种选择,不拖累家里人。贫穷就是最难治的病,比肿瘤还难治,因为肿瘤只死她一个,而痊愈无望的病会拖累全家。
  她生了那么聪明的一个女儿,自己又会傻到哪里去呢,一个人真心想隐瞒一件事情,是很难会被发觉的。隐瞒病情会为家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和懊悔,但不会带来累累如山的负债,她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写了许多信,大概已经料到最后会来不及道别。
  人活一辈子,活到通透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所有伤痛都会在流逝的时光中逐渐淡化,接受事实到坦然面对需要一定的时间。陈君华就是活得太明白了,自己也经历过这些,两相权衡之下才做了选择,因为伤痛会淡化,但负债不会。高昂的医疗费足以拖垮一个小康家庭,何况是贺家,既然一开始就看不到希望,那就不能让所有人陪着她一起煎熬,去妄想那渺茫的希望。
  生活是现实的,人也得现实一点。
  陈君华就这么死了,贺西宁是最无法接受的那一个。
  其实即便提早知道,她一个十八岁的学生也做不了什么,能力就那么点,哪怕豁出一条命都溅不起多大的水花,对陈君华的病情更是无济于事。
  只是人非草木,心都是肉长的,哪能不难受。
  陈君华重病,在县城单间里病痛的时候,她在做什么呢?她在读书,在追逐楚云,在北京经历奥运会的喜悦,过着好日子,与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陈君华天差地别。
  自责到眼泪都落不下来。
  她面无表情地站着,跪下去将陈君华送到贺爸爸旁边。
  贺爸爸死得太早,在记忆里,刚开始那一两年陈君华常常躲在房间里落泪,后来就不哭了,家里也鲜少再提及他。陈君华很爱这个男人,否则也不会跟着他过苦日子,在他早逝后肩负起家里的重担,夫妻俩生前没相爱过多少年,只有死后可以一起长眠。
  舅舅和姥姥不住地抹泪,在贺西宁把骨灰盒放下的那一刻终于号啕大哭。
  其他人看不得这样的场景,有的跟着一块儿哭,有的转过头不忍心看。
  贺西宁没有站起来。
  齐硕看不下去,去把她拉起来,可是拉不动。
  楚母在一旁看着,哭得眼睛都肿了。楚云想去扶她,但被身后的周易拉住。
  周易是唯一一个知道她俩的事的人,他清楚贺西宁的感受,陈君华的死会使得贺西宁短时间内无法面对这段感情,楚
  云不能过去。
  人在最懊悔自责的时候,总会将所有的后果牵到自己身上,会设想出千万种可能,往最好的可能想也往最坏的可能想,反正最终都会怪自己。
  然而,再多假设都没用。
  天灾病痛最为无情,很多时候人都不能左右结果,陈君华的死与任何人都无关,那是没办法的事,但贺西宁仍旧会将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也许当时做点什么,后来就不一样了。
  八月九月的艳阳天,阳光和煦灿烂,晃得人不敢直视。
  陈君华留给大家的东西放在她当年陪嫁的梳妆台抽屉里锁着,钥匙就在镜子前摆着,打开抽屉,里面有五千块现金,一张遗书,以及一摞厚厚的信。
  遗书里说,选择是她自己做的,所有人都别自责,生老病死至多不过百余年,她只不过早些走,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就是有点对不住姥姥和贺西宁,她不能给姥姥送终,也不能见到贺西宁毕业,女儿才十八岁,她放心不下。并在遗书里感谢楚家,对舅舅一家表示感谢和歉意,事无巨细地写了一大堆。
  五千块钱现金是给舅舅一家的,姥姥三年的赡养费。距离贺西宁毕业还有三年,三年以后贺西宁就代替她尽赡养的责任。
  家里没有负债,存款一共两万多,剩下的全在给贺西宁的卡里。
  信全部都是留给贺西宁的,是这半年多时间里写的,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就是一些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