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


  见不到酆侯,敖丙肯定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秘密,申公豹找过来算是早晚的事了。等到开春后从水路前往东莱,不管是在屋里还是在船上其实都是可以练武的,敖丙原来的基础好、天分高,恢复起来到也不是什么难事,主要还是必须处理好这种心理的落差。
  “哎,其实也没什么,他就是纯属于钻了牛角尖,然后怎么也钻不出来,于是把自己给弄自闭了。”
  扒完碗里的饭,姜子牙夸奖了李离两句,说对方这个米煮得好,颗颗分明,还很有嚼劲,虽然夹生,但生的与众不同、别开生面。
  “你师父他上山比我晚一点,我是因为发现山下没活路了,于是上山扫地,而他则是被逼上的山,而且他一开始其实也不是吃素,习武之人哪有不吃肉的,那会天下大乱,粮食稀缺,真的是有什么就要吞什么,可他不行。”
  申公豹比任何人都想活下来——如果可以的话。
  毕竟他原来还是家里的老二,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妹妹,饥荒到来时,父母首先舍弃了体弱的妹妹,后来为了换取更多的粮食于是把看上去肉更多的大儿子给卖了,就这样,靠着卖了子女的分量,他们又活了许久,每每闻到父母煮食肉汤的味道,申公豹都会饿到肚子绞痛,口水淅沥,可他知道,只要吃了这个,他就再也算不上个人。
  “他想吃肉,但闻到肉味就会吐,后来稍微好点,不然我们吃饭他就要一个人躲起来,加上长期不说话,于是结巴的厉害,你是没看过你师父说话不利索的时候,虽然没人笑他,可他却觉得每个人都在同情他,于是他咬着石头发音,磨到嘴巴里烂了,喝水都能带出砂砾,这样一年、两年、三年,直到师父收他为徒了,他也突然不结巴了。”
  元始天尊一生收徒不少,但最后留在昆山的却只有十二个,就连当年被他看中的姜子牙,最后也选择了下山。
  “所以申公公是和师伯你一起下山的吗?”
  “其实先下山的是我。”
  姜子牙下山时,正是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的时候,这位周文帝宇文泰的侄子,从自己叔叔死后,就扶持宇文泰的三子登基,晋位晋国公,位列大司马,权柄之大,只手遮天,其后更是因为孝闵帝宇文觉与其发生冲突,而将年仅十六岁的幼帝贬为略阳公,其死后多年,才被自己的弟弟宇文邕追封为周孝闵帝。
  宇文觉在位仅一个月,就惨死于宇文护之手,他死后三年,宇文护又拥立了宇文泰的四子宇文邕登基,可这个本被他看成傀儡的孩子,最后却将这位权臣送上了抄家灭族的道路。
  姜子牙下山时正好是宇文护联合突厥东征北齐失败的那一年,这一年对宇文护来说并不好过,柱国大将军杨忠的东征最后无功而返,使得他在朝中的威信大打折扣,加上此时的周武帝宇文邕已经年满二十,对于这个把持朝政多年的晋国公多有不满。
  皇权与兵权的博弈使得周国内部一片混乱,姜子牙一路行过,看了很多也听了很多,等他回到山上,就发现一直和他不对盘的申公豹,居然抱了个孩子回来。
  “你师父不喜欢我很大原因是当年师尊想把掌教之位给我。”
  姜子牙对那位置还真没什么想法,但是元始天尊选了他,他也就受了,可后来他发现做昆山的掌教,并不能改变任何,他救不了山下的饿殍,改不了天下的乱局,元始天尊想要避世随波,他却想要迎流而上。
  “他一生都想跟我争个高下,所以我下山后他也下了山,却正好碰到水患,流民遍地、死伤过半,一边是权贵人家的歌舞升平,一边是流离失所的枯瘦孩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这个问题对于敖丙来说,很简单,却也很困难。
  比起那些活活饿死的孩子,他已经算得上幸运,能遇到申公豹,能上到昆山,能得师尊喜爱、长老护佑,如果他从未下过山,此时姜子牙的问题,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但他已经下了山。
  山上若是仙境,那山下就是人间,再往前些,山上是人间,山下是炼狱,申公豹从炼狱中回来,带来了一条小小的生命。
  “其实你不用觉得愧对于他,因为救了你师父的正是你的存在。”
  申公豹有个心魔,元始天尊曾想化解它,最后却失败了。
  而下山后的申公豹再次直面了那个心魔,这次是敖丙的出现打断了他继续往下坠落的脚步。
  敖丙三岁时,宇文护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渐渐衰败,新帝宇文邕像颗苒苒而起的朝阳,姜子牙看中了对方的能力,于是他下了山,可他没想到的是,申公豹最终会选择背离师门和敖丙,独自离开,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得到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左右皇权之生死,弹指黎民之存续,那是何等的殊荣。
  姜子牙想了很久才慢慢理解了申公豹的想法。
  他曾上过昆仑看过天有多高,他曾师从天尊见过人有多强,他曾走过战火知晓薄命残碎,他也曾目睹皇权倾轧下的无能为力。
  在昆山上申公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如姜子牙,下山后他不明白为什么人与人可以差别如此之大,在他的哥哥和妹妹被杀害时,那些坐拥江山的人,正在做些什么?
  “你师父就是想得太多要得太多,最后才会走火入魔,六亲不认,现在对他来说你还有足够的价值,但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