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中生都是一样紧张,很少有人旁骛考试之外的事,只有成绩发布的时候,才稍微关注一下别人的分数。
  几次考试之后,程真就再也无法让人忽视。
  那一年里,他很少见到夏宇,他没经历过复读,却能想象得出,在那样一群骄傲的学生里,一个复读生意味着什么。孤独、羞耻、加倍的异样眼神,单独每一样放在自己身上,都让他难以承受,何况还有几倍的压力。他知道,自己也是那些压力的来源之一。
  但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夏宇要放弃北京那所医学院,而他的新目标,也一直不曾向他提起。这个人就像个谜,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这些都不影响程真对他的想念,他不在乎夏宇还有多少秘密,一想到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为着同一件事在努力,他就感到安详和满足。
  程真把夏宇手写的资料当成宝贝,二十四小时不离开身边。白天带去学校,不时翻看,就连听课的时候,也要把它放在书桌里,用手指摩挲。晚上,它就被放在床头,成了他唯一的睡前读物。那个字体看得久了,渐渐影响了程真的笔迹,许多字的写法,都和夏宇如出一辙。
  睡着之前,他迷迷糊糊地想,如果夏宇做了医生,他一定要病到让他写满病历本,不用开一片药,只要让他把这本病历捧回家,就能药到病除。
  尽管毕业班的寒假很短,他们还是找到机会见到彼此。
  天寒地冻,夏宇没有骑车,和程真一起挤上公交车,目的地依旧是江畔公园。
  那时街面上的公交车多半没有空调,微弱的暖气只够司机保暖,车厢温度不比外面高多少。人们穿着厚重的冬衣,呼吸间吐出湿润的白气,这些湿气扑到车窗上,就凝成雨林般的冰花。
  夏宇和程真也穿着臃肿的羽绒服,被人群挤到一起,他们面对着面,热气拂在彼此的脸上,不知是天气寒冷,还是别的原因,它们都变成了红色。水汽凝结,两人的睫毛挂上细细的水珠,显得黑眼睛更黑,蓝眼睛更蓝。
  他们静静地看着彼此,无法用语言表达那一刻的情绪。
  程真又感到浑身流淌着飘然的愉悦,不由自主地向前靠过去。公交车就快到达江边的终点站,车内已经不再拥挤,夏宇却没有退开。同样的悸动也在他的身体里共鸣,由于心智的成熟,他比程真更清楚地意识到,这感觉意味着什么。
  他仍然没有躲闪,零下温度的车厢里,他出了一身热汗,额头和鼻梁上沁出一层水珠。
  程真又有些入迷了。
  他无意识地轻轻张开嘴,呵气模糊了他的脸,他的眼睛变得明亮又迷离。夏宇顿时忘记了呼吸,缺氧的眩晕让他几乎要扑倒过去,他眼中只有程真朦胧的脸,理智再也无法阻止,他就着那阵昏然的醉意,慢慢让自己靠近……
  就在那个时候,司机猛踩了一脚刹车。
  夏宇毫无防备地被甩出去,连退几步才找回平衡,程真难得见他狼狈,噗嗤一声笑出来。
  其他乘客在骂司机,司机把头伸出窗,骂那个不看红灯的行人。
  夏宇用额头顶着冰凉的扶手,紧紧闭着眼睛,直到心中的骇浪平息。
  程真笑了一会儿就意识到不对,关切地凑上去:“怎么了?闪腰了?”
  “没事。”
  一直到下车,他都和程真保持半米以上的距离。
  江边空旷,大风很快吹透了他们的羽绒服。他们缩着脖子,幸灾乐祸地看着一群南方游客,跟在穿军大衣的导游身后瑟瑟发抖。
  程真自己也冷得够呛,却在商亭买了两根冰棍,递给夏宇一根,自己叼着一根,炫耀般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引来一阵惊呼。
  “你可真够坏的。”夏宇笑着咬下一口。
  程真看着那个笑容,被它一比,嘴里的冰棍都失去了甜味。他突然想吃夏宇咬过的那一根,它一定比自己手里冰棍甜。
  下半学期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在所有人的惊讶中,程真的分数爬进班级的前几名。那个分数足够考进任何一所省重点高中,除了夏宇那一所,它还需要更多。
  常青从没见过儿子这样用功学习,不由担心起他的精神状态,悄悄去找过几次老师,都没发现任何异常。她难得地给程真准备每一顿饭,保证不了口味,但绝对能保证营养。程真也不抱怨,他对饮食毫不在意,填饱肚子就回去复习,留下母亲一个人心情复杂。
  六月初,这座城市迎来了高考。
  交警戒严了部分街道,禁止车辆鸣笛,考场附近的商业街偃旗息鼓,全市都在为考生们开绿灯。程真所在的学校成了考场,他们把教室收拾得干干净净,回家放假,老师也没留太多作业,给他们一个难得的喘息。
  程真却坐不住家里的板凳,因为夏宇的考场就在他的学校。
  考试前夕,程真拉着夏宇,认认真真地给他画了一张楼层平面图,标出了楼梯和卫生间的位置,唯恐他在教学楼里迷路。夏宇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但还是笑着收下这张图。
  它当然不能被带进考场,却一直留在他的抽屉里,和他其他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
  许多家长通过各种方式搞到私家车来接送考生,夏宇依旧骑着自行车去考场,医院离不开夏思危,他也不可能亲自站在考场外等他。
  考试那天一早,程真就趴在窗台,看夏宇骑车远离家属楼,就立即追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