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些大臣的心忽上忽下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一生,育有九子。长子出身卑贱乃朕之过也;二四两子不尊孝悌,目无君长,私弄厌胜之术,朕痛心疾首,大统之位不再考量;三子谋略有余胸怀不足,非贤君人选;五子虽先天有缺,朕欲委以重任,然其治国期间天灾人祸不断,乃祖宗显灵苍天告诫之兆;六子顽劣;七子孤僻、八子九子少不谙事,恐有外戚之危……”
四九读到这里,所有的大臣都傻眼了,一般来说遗诏不会太长,最多说说自己的功绩,然后交代储君人选,可是南宫让把所有的皇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并在后面一一否决,这是怎么回事?
南宫让的圣旨太过特别,以至于朝臣们忽略了诸多漏洞,比如说:在写这封圣旨的时候,有几位皇子已经殁了,可是在南宫让的笔下好像他们还活着一样?如果南宫让并不知情,那诸位皇子的阴封是谁给的呢?
难道这是份矫诏?上官武早已将真的圣旨偷梁换柱,然后传位给自己?
四九:“诸多皇子皆难承大统,朕,愧对列祖列宗。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渭不可止于二世,朕之爱女南宫静女,聪慧宽厚,德重庄娴,上尊孝悌,下恭手足,直此危急存亡之夕,朕将皇位传于南宫静女,望列为臣公倾力辅佐,保我大渭千秋万代,朕,死亦瞑目。钦此!”
第229章
易乾坤朝局初定
圣旨宣读完毕,四九的身体晃了晃,站稳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广场一片死寂,不少大臣都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继而陷入了一片私语,再确定了下一任帝王真的是南宫静女后,群臣骚动。
就连已经知晓了些许内情的,邢经赋,公羊槐,秦德等人,都有些错愕。
南宫静女泰然走上前去,接过了四九手中的圣旨。
四九紧绷的脸显出一丝松动,用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懂的声音,说道:“这下老奴也能瞑目了。”
南宫静女动容道:“四九公公辛苦了。”
四九:“殿下,这大渭的江山今后就交给你了,老奴……”
户部尚书激动地站了出来,高呼道:“此事万万不可!”
人群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户部尚书的身上,只见年逾花甲的户部尚书跪倒在地,痛心疾首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自古阳为乾,阴为坤!男尊女卑,子承父业才是天道哇!陛下尚有四子,即便二四两位皇子没有资格,也该在另外两位皇子中选出新君,女……女子登基为帝,闻所未闻,骇人听闻,有失体统……这,这,吾等,吾等百年之后,定会被后人所耻笑,纵然蓁蓁殿下再尊贵,也不能颠倒乾坤,违背天道!女帝登基,如何威服四海?届时……必会天下大乱,硝烟四起,君非‘君’国非国,百年之后南宫江山传于外姓,大渭名存实亡,止于二世,吾等都是千古罪人呐!”
户部尚书是两朝的老臣,因不知变通升迁很慢,直到六十多岁才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此言一出不少宿儒纷纷点头称是,看南宫静女的目光也不同了,又有几人走了出来,跪在前排:“臣等附议,死谏!”
有了开头箭,许多大臣纷纷跪地,习惯性地高呼道:“陛下三思啊!”
可是,他们口中的陛下早已龙驭宾天了。
放眼场中,只有:邢经赋,上官武,公羊槐,秦德为首的一干晋州派系的官员还立在场中,尤为醒目。
邢经赋扯了扯嘴角,他终于明白了前几日齐颜最后一次来见自己时说过的话,齐颜说:“邢大人,还有最后一件事,还望大人随机应变,力排众议。事成之后,定当将老太君和令郎送回。”
原来,是这件事……
未等邢经赋开口,公羊槐率先说道:“诸位大人,自古高位有德者居之,蓁蓁殿下虽为女子,如陛下遗诏中所言,是帝王的不二人选,如今陛下驾崩,吾等理应遵循遗诏,竭力尽忠,匡扶社稷!”
户部尚书反唇相讥:“庶子一派胡言!你这是意欲亡国,传于女子,大渭很快就是外人的天下了!”
公羊槐与户部尚书同级,却被当众贬低谩骂,气得变了脸色。户部尚书从地上爬了起来,指着公羊槐痛斥道:“枉你出身宗正寺府,公羊一族世代掌管皇室内务,捍卫朝廷正统,如今公羊府的后人却说出这样的话来,难道不怕让令列祖列宗蒙羞吗?女子登基,贻笑天下!待你百年之后,如何面对你公羊一族的先人们?!”
公羊槐:“你……”
邢经赋抬手挡住了公羊槐,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诸位……且听本官一言。”
邢经赋:“适才……有大人说,要拼死进谏。如今陛下已经不在了,只留下这份遗诏,试问诸位要如何进谏?”
……
户部尚书:“邢大人,你……?”
邢经赋:“四九公公,可否将遗诏给本官看看?”
四九把圣旨交给陈传嗣,后者一路小跑送来了圣旨,邢经赋抖开一看,眼中划过一丝意外,将圣旨高高举起:“不错,此乃陛下的字迹,传国玉玺也是真的。诸位,先帝在这份遗诏里清楚地解释了为何不传给皇子要传给公主,先帝高瞻远瞩难道还不及诸位?场中有不少大人都是两朝的老臣了,也应该了解先帝的作风,可否记得当年先帝从前朝手上接过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一生,育有九子。长子出身卑贱乃朕之过也;二四两子不尊孝悌,目无君长,私弄厌胜之术,朕痛心疾首,大统之位不再考量;三子谋略有余胸怀不足,非贤君人选;五子虽先天有缺,朕欲委以重任,然其治国期间天灾人祸不断,乃祖宗显灵苍天告诫之兆;六子顽劣;七子孤僻、八子九子少不谙事,恐有外戚之危……”
四九读到这里,所有的大臣都傻眼了,一般来说遗诏不会太长,最多说说自己的功绩,然后交代储君人选,可是南宫让把所有的皇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并在后面一一否决,这是怎么回事?
南宫让的圣旨太过特别,以至于朝臣们忽略了诸多漏洞,比如说:在写这封圣旨的时候,有几位皇子已经殁了,可是在南宫让的笔下好像他们还活着一样?如果南宫让并不知情,那诸位皇子的阴封是谁给的呢?
难道这是份矫诏?上官武早已将真的圣旨偷梁换柱,然后传位给自己?
四九:“诸多皇子皆难承大统,朕,愧对列祖列宗。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渭不可止于二世,朕之爱女南宫静女,聪慧宽厚,德重庄娴,上尊孝悌,下恭手足,直此危急存亡之夕,朕将皇位传于南宫静女,望列为臣公倾力辅佐,保我大渭千秋万代,朕,死亦瞑目。钦此!”
第229章
易乾坤朝局初定
圣旨宣读完毕,四九的身体晃了晃,站稳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广场一片死寂,不少大臣都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继而陷入了一片私语,再确定了下一任帝王真的是南宫静女后,群臣骚动。
就连已经知晓了些许内情的,邢经赋,公羊槐,秦德等人,都有些错愕。
南宫静女泰然走上前去,接过了四九手中的圣旨。
四九紧绷的脸显出一丝松动,用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懂的声音,说道:“这下老奴也能瞑目了。”
南宫静女动容道:“四九公公辛苦了。”
四九:“殿下,这大渭的江山今后就交给你了,老奴……”
户部尚书激动地站了出来,高呼道:“此事万万不可!”
人群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户部尚书的身上,只见年逾花甲的户部尚书跪倒在地,痛心疾首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自古阳为乾,阴为坤!男尊女卑,子承父业才是天道哇!陛下尚有四子,即便二四两位皇子没有资格,也该在另外两位皇子中选出新君,女……女子登基为帝,闻所未闻,骇人听闻,有失体统……这,这,吾等,吾等百年之后,定会被后人所耻笑,纵然蓁蓁殿下再尊贵,也不能颠倒乾坤,违背天道!女帝登基,如何威服四海?届时……必会天下大乱,硝烟四起,君非‘君’国非国,百年之后南宫江山传于外姓,大渭名存实亡,止于二世,吾等都是千古罪人呐!”
户部尚书是两朝的老臣,因不知变通升迁很慢,直到六十多岁才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此言一出不少宿儒纷纷点头称是,看南宫静女的目光也不同了,又有几人走了出来,跪在前排:“臣等附议,死谏!”
有了开头箭,许多大臣纷纷跪地,习惯性地高呼道:“陛下三思啊!”
可是,他们口中的陛下早已龙驭宾天了。
放眼场中,只有:邢经赋,上官武,公羊槐,秦德为首的一干晋州派系的官员还立在场中,尤为醒目。
邢经赋扯了扯嘴角,他终于明白了前几日齐颜最后一次来见自己时说过的话,齐颜说:“邢大人,还有最后一件事,还望大人随机应变,力排众议。事成之后,定当将老太君和令郎送回。”
原来,是这件事……
未等邢经赋开口,公羊槐率先说道:“诸位大人,自古高位有德者居之,蓁蓁殿下虽为女子,如陛下遗诏中所言,是帝王的不二人选,如今陛下驾崩,吾等理应遵循遗诏,竭力尽忠,匡扶社稷!”
户部尚书反唇相讥:“庶子一派胡言!你这是意欲亡国,传于女子,大渭很快就是外人的天下了!”
公羊槐与户部尚书同级,却被当众贬低谩骂,气得变了脸色。户部尚书从地上爬了起来,指着公羊槐痛斥道:“枉你出身宗正寺府,公羊一族世代掌管皇室内务,捍卫朝廷正统,如今公羊府的后人却说出这样的话来,难道不怕让令列祖列宗蒙羞吗?女子登基,贻笑天下!待你百年之后,如何面对你公羊一族的先人们?!”
公羊槐:“你……”
邢经赋抬手挡住了公羊槐,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诸位……且听本官一言。”
邢经赋:“适才……有大人说,要拼死进谏。如今陛下已经不在了,只留下这份遗诏,试问诸位要如何进谏?”
……
户部尚书:“邢大人,你……?”
邢经赋:“四九公公,可否将遗诏给本官看看?”
四九把圣旨交给陈传嗣,后者一路小跑送来了圣旨,邢经赋抖开一看,眼中划过一丝意外,将圣旨高高举起:“不错,此乃陛下的字迹,传国玉玺也是真的。诸位,先帝在这份遗诏里清楚地解释了为何不传给皇子要传给公主,先帝高瞻远瞩难道还不及诸位?场中有不少大人都是两朝的老臣了,也应该了解先帝的作风,可否记得当年先帝从前朝手上接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