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6

,这几天要烧一次陶了吧?”
  “嗯,差不多了,趁着天气好柴火多,将先前做好的那些泥坯烧出来。隐,你们是不是做了几口大缸?那缸也是这次要烧吧?”
  “对,这次都要烧完。我那比较多,可能还得单开一窑来烧陶。”他将鱼虾倒到木盆里,端着往上走,“我先去做饭,等会下来跟你们一起做陶。”
  “行啊,我们匀点陶泥给你。”
  任鹤隐他们前段时间建房挑回来不少黏土,这些黏土除了用来做瓦片、当黏合剂之外,还留了一些做陶。
  他们新房建得很大,房间空着也是空着,可以留两间出来做仓库,其中一间放个粮仓,专门用来装稻麦,另一间则可以放置坛坛罐罐,储存他们平时收集到的各种食物。
  任鹤隐有些想做豆浆跟酱油,特地做了几个大缸。
  他们做陶的手艺已经非常不错,做这样的大件也没什么难度,做好的大缸晒干后有模有样。
  部落抽了几天收集柴火,找了一天晴朗的好日子,特地一早就开始烧陶。
  任鹤隐跟云鸣将他们的坛坛罐罐搬过去,部落里其他人也过来帮忙。
  “你们这大缸做得真好?”
  “好倒是不敢说,不过真够大。”任鹤隐站起来捶捶腰,扯着嗓子指挥,“哎,皮囊搬过来了吗?这次我们试试往里面鼓风,看会不会烧得好一些。”
  旁边有人赶紧应道:“都搬来了,五个全在这里。”
  “那行。”任鹤隐过去仔细检查。
  他们原本用来炼铁的皮囊也在这里,就是最旧的那两个,剩下的都是新皮囊。
  沉他们做这些鼓风用的皮囊一回生二回熟,压动皮囊,风口呼呼冒着风,风还挺大。
  “好了,没问题。”任鹤隐擦汗,道:“陶器都搬进去没有?”
  “要烧的都搬进去了,你检查一下?”
  任鹤隐点头。
  他弯腰走进陶窑里面。
  他们的陶窑其实挺大,窑里面各种陶器堆了个满满当当,其中许多得套着烧。
  陶器烧制比较粗糙,不像瓷器那样精细,这样堆放就行。
  要是烧瓷器,这样堆大概真烧不出多少来。
  任鹤隐弯腰钻出陶窑,灰头土脸道:“行了,大家各自守着火道,点火吧。”
  “好嘞,点火!”朵一声喊,各条火道点起火来。
  夏天本来就热,靠近这一堆堆熊熊烈火,大家的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任鹤隐用袖子擦了好几回汗,上去陶窑顶上的观测口看了好几次,见没有问题,他下来道:“行,大家继续保持,一直烧到晚上就差不多了。”
  “我们知道,这里热,你跟云鸣先回去吧。”
  “那我们先回去了,下午再过来看看。”任鹤隐又擦了把汗,“你们鼓风的人也轮着来,要是出了汗,觉得不太舒服,一定要找人换着来。另外,你们都得注意多喝水,休息的时候去旁边阴凉通风的地方多休息。”
  大家认真听完,纷纷点头。
  任鹤隐拉着云鸣离开陶窑这边。
  离开一段距离之后,气温明显降下来了。
  任鹤隐舒一口气,“陶窑那边太热了。”
  “天气太热。”
  “也是,感觉今年热得还挺早。”任鹤隐眯着眼睛看天色,“走,我们去地里追肥。”
  他的水稻跟小麦都开始结穗了,现在要追最后一轮肥,顺便再拔一轮草。
  两人挑着烧好的火粪去田里忙活,部落里其他人也在田里忙。
  部落只种着水稻,这些水稻在未来挺长时间将会是大家的口粮,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可惜这里天气比较冷,只能种一茬水稻,要不然种上两茬,大家基本就能种够粮食,平时打来的猎物跟采集来的植物就能当做菜吃。
  拔草、追肥、浇水,两人在地里忙活,一天时间很快又过去了。
  傍晚,任鹤隐戴着斗笠拉着云鸣去陶窑那边看。
  陶窑烧火的人已经换了好几批。
  任鹤隐远远大喊,“陶烧得怎么样了?”
  “不知道,这一天火都没灭过,大家也都在鼓风。”
  任鹤隐越靠近越觉得热,同时空气中传来一阵浓郁的柴火味。
  任鹤隐走到窑前,问:“去观察口看过吗?”
  “去了,还夹了陶器出来,好像烧得差不多了。”
  他们现在烧陶会特地摆放一两件小型陶器在观测口附近,烧得差不多就夹出来看看,以判断里面的陶器究竟烧得怎么样。
  任鹤隐拿过加长铁钳,“我上去看看。”
  云鸣道:“我去。”
  “没事,这次不会烫伤了。”任鹤隐道,“我来就行。”
  “两人一起去。”
  两人走上去,任鹤隐小心将铁钳放入观察口中。
  观察口滚烫,他斜着操作铁钳都有些吃不消,最后还是云鸣接过他手中的铁钳,夹了碗出来。
  因为太靠近外面,温度不够,这碗烧得不怎么样,泥土甚至没怎么烧结。
  任鹤隐仔细看过,凭经验道:“烧得差不多了,里面的陶器应该烧出了釉面。”
  忙着鼓风的人们都很兴奋,“真的?那是不是快烧好了?”
  “烧好了。”任鹤隐道:“等这炉柴烧完,就可以将窑口封起来了。”
  “好嘞,大家抓紧鼓风,把最后一炉柴烧完!”
  任鹤隐跟云鸣留下来帮忙,大家将不远处的土挑过来,倒进火道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