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0

有关部门有了别的解决数量的方式, 不强求大家吃。
  成了少数, 被彭厨赞美却没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物种。
  第二个被黄的“飞蛛”。
  从字面和形体上来看,那就是会飞的蜘蛛, 不过就口味和习性上来说,更接近蝗虫。
  地球上都能防止蝗虫,防治得还挺好的(仅限华夏),更别说这里了。
  只要气候有变, 防治工作就开始自动展开了。
  小规模的都不用上头签字。
  机械化自动程序就能搞定。
  本来这种普通小害虫都不能算是入眼的了。
  不过巧合的是,今年有快地方闹了点小天灾, 偏偏检测机器出了故障,进行了错判。
  秦酢得到消息后,顺口问了彭弈北一句。
  能吃吗?
  把这波吃了,凑一集算了。省的观众老说我们更新慢。
  “你应该问好不好吃。”
  能不能吃这个问题,有点侮辱人。
  “就这么一拨小灾……万一好吃呢?”
  “这个东西特别容易泛滥,都不用养,圈个干旱点的地,催点苗就行了。”然后高网一捕,搞定。
  彭弈北突然冒出一种:薅大自然羊毛的感觉。
  然而,这集还是黄了。
  因为这里的飞蛛肉太少,口感不好。
  头一次遇到“不好吃”这个问题,节目组直接懵逼,甚至因此,写公告的时候,上了一次热搜。
  哪怕半年后,彭弈北表示,飞蛛放养计划可以继续了。
  直接吃口感不好,但是做成酱却鲜美异常。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需要窖藏半年到一年。
  这都不是技术问题了。
  为了成功率,窖藏的温度和湿度需要特殊控制,这个世界是有黑科技。
  可就为了那么点“酱”,特地花钱买设备,这就有得不偿失了。
  而且,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基本上都等不了这一年半载。
  买现成的,他不香吗?
  《拯救》这个节目一半是拯救生物圈,一半是教做菜。
  但是现在“蝗虫”即不需要去吃了,又不能教做菜了。
  于是黄了第二期。
  一个真人秀,万众瞩目已经是罕见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跳票一次又一次……那就更罕见了。
  不过垄断生意就是那么火爆。
  其他人想仿造。
  你也找不到第二个彭厨。
  也找不到第二个相关部门配合。
  别说其他娱乐公司了,就是寰星自己想蹭个相似款,拍一个《“拯救”实战版》的明星真人秀,都被发了一张“生态环境警告书”。
  好吧,话说回来。
  这一次,《拯救》真的好不容易开播了。
  一上来,大家就发现今天的嘉宾阵容有点不对。
  不是外行+内行的组合搭配。
  而是全体亲传!!
  因为彭厨的关系,现在亲传们早就已经是半个网红了。
  每天的动态都有人盯着。
  金灿灿这样喜欢用网络分享自己的日常的。
  更是关注人数爆表。
  不是因为她比以前好看了。
  而是因为她喜欢用vlog记录自己的“作业”
  安宁,可斌白,金灿灿,戈一,广文,和宋。
  还是亲传弟子中的顶尖实力。
  这次的菜肴,有那么难吗?
  今天的食材在深海,很显然不方便在岸边开灶了。
  但是巨大的渔船完全能撑得起他们所有人需要的灶台和拍摄环境。
  开篇,无数潜水机器人从甲板上一跃而下。
  身后张开了巨大的网,捕捉他们需要的海洋生物。
  这一次的渔船是国家标准的捕捞船。
  带着捕捞任务来的。
  得先让人家工作做完了,再接下来办你们的事情。
  前十分钟都是恢弘的捕捞场面。
  尤其是那几十万条鱼在渔网中跳跃的场面,真是震撼到了让人忘记了言语。
  果然,无论过去多少年。
  只有大自然才能带来最震撼人心的画面。
  不仅仅是鱼类,各种海洋生物都被捞了起来。
  智能分类,迅速冰冻。
  各种不同的鱼类,按照种类,大小归类,在他们冰冻的那一刻,就已经有编码进行标记。
  这条编码会一路追随到它吃到你的肚子里为止。
  不用担心捞上来有毒的或者珍贵物种。
  特有的雷达声呐,在机器人下海捕鱼去之前,就把不该被捞上来的小可爱们给驱逐了。
  而很快,他们这次需要的食材从一大堆鱼类里筛选出来了。
  不愧是需要上《拯救》的食材。
  密密麻麻的堆了十大筐。
  这还不是在它们的生存密集区水域捞的。
  这种生物……用地球的身份证来标签的话,它叫蛏子。
  习性和模样自然是不一样的。
  首先外壳,是白色中带着点粉色,煮熟前会偏软。
  可以想象,这玩意在海里就是一只飘飘起舞的舞蝶,美不胜收。
  但是“蝴蝶”数量太多了……就是灾难了。
  这群可爱的小家伙虽然吃的不多,但是也是吃肉的。
  可无论外形有多么大的差别。
  蛏子就是蛏子。
  它的做法和贝壳类的其他菜肴做法相似度极高。
  彭弈北知道后,简直不敢置信,这个世界就没人试过这个菜吗?
  邹牧:不,在你之前都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