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好一壶热酒,端上矮几,钟繇想到今日的来意,委婉地向崔颂问道:“小友是否已经见过王温侯?”
  见王允?
  崔颂奇怪了好一会儿,后知后觉地想起自己前几日貌似向钟繇问过王允的住址。
  “……”
  其实他那个时候只是随口一问,踩个点,打听王允的坐标以备不时之需,谁知道钟繇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听钟繇的意思,似乎以为他打听王允的住址,是为了去找王允共谋大事?
  “颂并不曾去王温侯府上拜谒。”崔颂回道。因为不知道怎么向钟繇解释,索性不提。
  钟繇闻言,误以为崔颂遇到了困难,委婉地表示:如果没有见王允的门路,他可以为他牵线……总之就是,董卓暴虐,大家都想除掉他,和王允一起混是比较安全的,不要一个人单干,冲动是魔鬼啊……
  崔颂:……
  虽然感激钟繇的关心,但是他真的不想去找王允。
  不说最后会不会共沉沦,单说他一个半路出家的伪谋士,去人才济济的王允帐下当幕僚,这不是分分钟穿帮的节奏吗?
  他只得故作深沉地一笑,谢过钟繇,表示自己心中有数,不用替他担心。
  钟繇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又想到这是郭嘉交好的人,必定不是什么泛泛之辈,便安下心来。
  崔家小友或许是在等待时机吧。
  了却心中的一桩事,钟繇还想跟崔颂探讨一下书法的奥妙。这时,他的扈从在门外低唤了一声,进来后,与他耳语。钟繇听完,停了片刻,向崔颂辞别。
  钟繇离开驿舍,七绕八绕,从一条窄巷进入一处隐秘的府邸,当他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有身份的诸如王允、黄琬等官员,寻常的则是一些尚未入仕的读书人。崔颂在驿舍见过的江遵与游侠也在其中。
  原来明面上谢绝访客的王允,竟在此集结了一大帮群党,他明面上与官员维持泛泛之交,不朋党,实际上是为了麻痹董卓,避免他的猜忌。
  此刻,他们正在商量“除董”大业。钟繇入座后,见到茵席尾端坐着一位陌生的年轻士人,不由多看了两眼。
  旁边的同僚注意到他的目光,向他介绍:“这是江遵江守之,何子的高徒。”
  一名武官心直口快地质疑道:“是吗?江郎之名,我竟不曾听说过,说到何子高徒,最为闻名的不是那位小弟子吗?”
  另一人感慨道:“正是,那位崔家小郎君,如今也到了弱冠之龄,若不是这乱世烽火阻隔,我真想见见这个年轻人的风采。”
  江遵保持着温和谦恭的微笑,仿佛这些耳边的议论声并不存在,他并没有被人与另一名优秀至极的学子比较,更没有被人当面说“这个人没名气,我没听说过,该不会是来滥竽充数的吧”这样的话。
  坐在上席的南阳士人许攸皱眉。
  对帐下这些主要幕僚颇有关注的王允出声关切道:“子远怎了?可有哪里不妥?”
  许攸道:“世人总爱用名声作为评价他人的标尺,这样不妥,很是不妥。论文才,或许崔颂有那么几分;可要说到才干,依我看来,那大名鼎鼎的崔颂,未必比得上江守之。”
  “哦?”王允奇道,“子远如此笃定,莫非见过崔家小郎不成?”
  “有过几面之缘。”许攸说道,“那崔颂,表面上文质彬彬,如琢如磨,实则高傲自负,目无尊长。要论才干,更是不堪盛名。”
  钟繇皱眉:“足下此言是否太过偏颇?”
  许攸回道:“钟书郎似乎并不曾见过那崔颂,怎知我说得偏颇?”
  钟繇本想为崔颂正名,忽然想到崔颂不来投效王允,似乎另有用意。钟繇犹豫了一番,索性任许攸逞口舌之快,放弃辩解。
  见他不言,许攸嗤笑一声,将视线投至另一人身上。
  那人坐在尊位,身着华服,气度斐然。
  “大鸿胪卿,您以为呢?”
  在场所有人中,唯有这位刘姓的大鸿胪卿最为特殊。
  他不仅是高级官员,还是宗室。
  同一时刻,另一处地方也有人在讲崔颂的坏话。
  “那荀文若(荀彧)劝解不成,带着一小部分族人先行离开……听闻他与那沽名钓誉的崔颂交好,不知是否是同一类人。”
  听到缥衣士子的这一番话,郭嘉持酒杯的手一顿。


第64章 负俗之讥
  同桌的郭图正要附和, 敏锐地捕捉到郭嘉的不寻常反应, 连忙改口:“怎么突然提到崔家这位。”
  “今日不是我从兄的老师——何邵公(何休)的忌日吗?”缥衣士子感慨道, “我从兄去拜祭恩师, 还未回家……这崔颂, 说来也算我从兄的师弟了。”
  郭图顿时八卦心起。眼前这位缥衣士人的堂兄,姓严名导,字仲明,与那位年轻的冀北名士师出同门。
  “怎的, 严仲明与崔小郎有龃龉不成?”
  “这是自然。崔颂仗着自己少有才名,素来眼高于顶, 不将师兄们放在眼里。可他那才又当得几分?不过是年纪小,长者们为了勉励他,故意夸大了。那所谓的名赋, 要是与真正的名士之作相比, 岂不贻笑大方。”缥衣士子评头论足道, “偏那崔颂,不仅擅长讨老师的欢心,老师死后,为了扬名,他竟以父礼守孝三年……”
  缥衣士子说到兴头,突然听到一声沉闷的撞击声。
  郭嘉将酒樽放下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