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

,无需多想便知这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崔颂觉得这件礼物有些贵重,可他突然想到——在古代,赠刀似乎是一种郑重的礼节,代表朋友间的信任与重视,不好拒绝。
  崔颂只能收下这把匕首,思索了片刻,取下腰间不离身的玉坠,回赠给郭嘉。
  郭嘉道:“此刀名为‘绸缪’,与另一把‘独觞’本为一体,今赠与子琮,望子琮一路顺风,好自珍重。”
  崔颂有些不舍。到底是他在古代第一个投缘的朋友,不似荀氏叔侄那样的君子之交,颇有些现代好哥们的感觉。
  “奉孝也要保重,”他郑重道,“酗饮伤身,万不可贪一时之欢而不顾惜身体。”
  充当背景板的白米忍不住嘀咕:“先生要能真记住才好……”
  郭嘉重重地咳了两声。
  崔颂将目光转向旁边的白米,“此事还需要白兄多做监督。”
  白米表示义不容辞:“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时刻看牢先生,不让寨里的人卖酒给他。”
  郭嘉无言:“只是偶尔小酌……”
  不过他这“小酌”的量,比一般人多一点罢了。
  最终,崔颂带着家仆等人上路。
  他的白驹宝马“搦朽”在白氐族变乱的时候被人扣住,后来不见所踪。也不知怎么回事,这马四处乱走,兜兜转转,竟来到女羌族的牧场偷吃,被抓了个正着。
  为了逃跑,白驹在牧场里搅风搅雨,最后还是来帮忙的徐濯认出了它,说这是崔颂的马,方才结束一场闹剧。
  崔颂找回这个小祖宗,也算了却一桩心事。几人一路北上,等抵达长安的时候,正是开春时节,同时,他们听到了一则消息——
  董卓迁都了。
  许多人以为董卓迁都是被十三路诸侯(演义18路,正史13路)给吓的,其实不然。董卓迁都,最主要是因为白波军与匈奴的威胁。
  知道董卓迁都的事,崔颂便对长安之行抱了疑虑。最终他还是选择继续前进,以不变应万变。
  期间他在梦中回过一次现代,就“绸缪是什么寓意”这一问题咨询了另一个自己。
  作为一个“文盲”,他压力很大,古人这动不动就给东西取名,还引经据典、追求雅致深意、用意象表明心迹的习惯,每次都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俗人。
  另一个“崔颂”问:“是筹谋还是绸缪?”
  他在纸上用隶书写下“绸缪”二字。
  “崔颂”有些惊讶:“看来这位朋友确实对你情谊不浅。”
  “这话怎么说?”
  “崔颂”把手机递给他:“度娘在手,天下你有。”
  崔颂对他偷懒的行为感到不可置信,但还是接过手机,自己查询起来。
  百度:绸缪chou2mou2
  1、紧密缠缚。示例:未雨绸缪。
  呃,是让他未雨绸缪的意思?
  他再往下看。
  2、连绵不断。
  3、缠绵悱恻的恋情。
  ……
  %*@什么鬼,郭嘉送给他的东西不可能是这种意思吧?
  他再继续往下看,终于在最末尾找到答案。
  8、情意深切。示例:“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汉·李陵[1])
  对了,郭嘉说另外半把匕首叫「独觞」,可不就是“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的意思吗?……不过等等,这首诗到底啥意思?
  毫无诗歌细胞的崔颂又开始纠结,最终将目光落在“情意深切”四个字上。
  反正就是“情意深切”的意思吧,具体的意境还是不要管了……
  崔颂将「绸缪」放进袖子的暗囊中,贴身携带。前往长安的一路并不太平,流民苦大仇深,饿殍尸横遍野,他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忘不了那些惨烈的场景,而这,仅仅只是开场。
  当他们终于抵达长安城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松了口气。
  崔颂取了从洛阳城带来的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书,递给守城士兵。
  其中一个士兵带着文书进城,剩下的仍然拦着他们,分不清善意还是恶意的目光直往他们身上扫。
  甘姬对这些肆无忌惮的目光有些恼怒,但却发作不得。
  不一会儿,士兵回来了,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军官。
  “胡骑督,就是这几人。”
  被称为胡骑督的军官上下打量着他们,见他们身上佩着外族人赠送的行囊,眼中流露出一丝轻蔑。
  “如今长安乃是国都,天子脚下,岂容尔等随意进出?”
  ※※※※※※※※※※※※※※※※※※※※
  [1]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据说此诗只是假托李陵苏武之名,作者另有其人。但一般默认是李陵的诗。
  ※久违的小剧场:
  崔·懵圈·子琮:缠绵悱恻什么鬼……多义词真可怕。
  郭·乌鸦·奉孝(深沉):现在不是这个意思,以后就不一定了。
  崔·毒奶·子琮(果断):奉孝的意思我明白了,兄弟情深嘛,我懂我懂。
  崔·毒奶·子琮:……


第53章 贾氏文和
  崔颂没想到自己竟会被人拦在城外,上前一步, 行了一礼:“在下是洛阳的学子, 携仆从而来, 因故需在长安住上几日,还望骑督放行。”
  此时的学子讲究游学之风,加上时局混乱、对人员流动的管制大不如前,在崔颂出示身份证明后, 守城官本该放他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