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

强”折节下交,纡尊降贵地过来攀谈……这妥妥的是仇恨连锁的节奏啊。
  “那个讨厌至极还看不起我的混帐竟然对此人另眼相看?很好,两个都拉黑了。”
  崔颂在心里补全了一场戏,只觉得祢衡抛出的这个“橄榄枝”是个带荆棘刺儿的,接了刺手,不接么保不准直接被当场抽死。
  崔颂惆怅了半天,只得折中道:“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颂虽驽钝,亦有搦朽之心,让君见笑。”——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我虽然愚笨平庸,却也有励志上进的想法,让你见笑了。
  崔颂直接把祢衡那句话的主语默认成了自己,生生扛下这“庸夫俗子”之名。
  这也是祢衡那句话的第三种理解——庸夫俗子仅仅指代崔颂,而非其他人。然而这种解释比较牵强,毕竟谁都知道祢衡是什么样的人,目中无人到怎样的程度。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崔颂认下这名,乃是为诸多士子解围,故意曲解祢衡之意。
  而他的那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更是让憋屈的不行的无名士子宛若喝了一口热汤,发自体内的热乎。
  孔子都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名士怎么了?名士也有不知道的事啊,说不定刚好被我们指导了呢?我们虽然没什么名气,但也不至于不配与名士交谈吧?
  “崔君敦睦豁达,雅量高致,非常人所及。”
  “想我原以年岁小而轻忽于他,实在愧甚。”
  ……
  在士子们看来,崔颂的行为非常难得。因为古代士子极看重名声,自谦是一回事,可谦虚不是谦卑,某些话要是由别人出口,那就是侮辱了。
  有的人为了维护名声,甚至甘愿以死明志,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些士子潜意识里认定,崔颂应当和他们一样,是惜名的。刚刚说的那番话,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维护他们这些士子的名声与尊严。甚至,不惜委屈自己,生生受了祢衡的鄙薄。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解围是真,但崔颂心中所想,完全没有这些士子所理解的那般高大上。
  事实上,崔颂的观念与他们截然不同。
  因为现代教育与性格使然,美名、脸皮什么的在他看来全是虚的,自黑一下又掉不了肉,别瞎拉仇恨才最实在。
  说白了,他只是不想得罪人。至于什么受辱,什么委屈,半点没往这方面想。
  所以当周围人连声赞叹,祢衡一脸看傻子的表情对向他的时候,他还没明白过来这是什么状况。
  在人群外沿,靠近西园的地方,两名面容俊逸、气质高卓的士子抄手而立,静静听着前方传来的议论声。
  二人仿佛对这一情景早有预料,脸上未见讶异与惊叹,倒是有一丝叹息之色。
  这二人,崔颂都曾见过。
  较为年轻的一人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果如公达所言,崔郎赤子之心,纯善温敦……只这般仁笃,恐为他人所乘。”
  另一人眉宇微紧,深以为然:“到底尚未及冠,不知世事险恶,又无长辈在旁教导。君子慎独,诚无垢,思无辱,然则小人难缠。崔郎如此,实叫人放心不下。”
  他朝从父一拜,转身往湖畔的方向行去。
  那一处人迹最少,地域稍偏,唯有一条曲饶的小径,可蜿蜒抵达亭榭之所在。
  亭榭附近,祢衡上上下下怪异地打量了崔颂几眼,拂袖冷笑:“罢罢罢,终究不过是被腐儒教坏的木头疙瘩,衡又何必在这自讨没趣。你既喜欢,便与他们继续聊吧。”
  ……等等。
  崔颂不由一怔。
  祢衡的意思是……他原打算带自己脱离这被包围的窘境,隔绝诸多士子的纠缠?
  崔颂在内心尔康手。
最`新`沷`怖`网 6j6j6j.康~姆


最`新`沷`怖`网 6j6j6j.℃.〇.Μ
  眼见祢衡扭头就走,崔颂眼疾手快地抓住他的衣袖。
  祢衡怒而转头:“作甚?”
  崔颂脸不红心不跳地道:“还未感谢祢兄弟先前的仗义执言……”
  “很不必。”祢衡甩了甩袖子,没甩开,睁大眼不可思议地瞪着无耻扯着他袖子的某人,却只换来后者无辜的回视,“清河崔颂,你这是何意?”
  “颂曾听家师提及祢兄弟,言辞间多有激赏。听闻祢兄弟敏于文,善作赋,颂心甚慕,今日一见,当促膝长谈,以全拳拳之心。”
  ——大哥,带我走啊。
  崔颂眼巴巴地看着祢衡,面带微笑,内心却一点也不淡定。
  至于原主的老师是否提过祢衡?这不重要,反正都是山东人,圈子就那么大,祢衡的才名就算没传到中央,在山东名士那一圈子里肯定是听过的,不怕穿帮。
  祢衡再次甩了甩袖子,还是没甩开。
  明明是崔颂拉着他不放,可因为汉衣的袖子太过宽广,再加上视角的因素,在外人看来,崔颂只是恳切地握住祢衡的手,而祢衡停在原地,显然是有所意动。
  袖摆因而甩手而细微震动,倒像是祢衡因为被名士搭讪而心旌神摇,激动地回握住对方的手。
  想到祢衡三番两次找崔颂说话,虽然言辞很不客气,却实打实地帮他解了围,一部分人恍然大悟:
  原来高调出场,一脸狂妄,还打扮得这么另类,是为了引起名士的注意啊。
  这套路深的,竟然还成功了?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