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多长时间就走完了,不但如此,竟然还有时间去参观不远处的北京大学。
小时候留下来的错觉,在夏令营结束以后不久就修正了。后来他们很快就得知,那天所谓的参观,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一些旅游景点,真正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逛的时候他们还奇怪,怎么都没有看到什么学生。
“飞机晚点了?”牟云笙把书包放到了座位上,对坐在对面的新朋友说。
小孩儿嘴唇上沾着一颗米饭,睁着大眼睛点头,腼腆笑道,“钰博哥的学校好大!比新竹那个大多了。”
牟云笙笑着帮他把嘴唇上的米饭捻掉,“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有点找不到北。不过你怎么不先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好去机场接你?”
“他说想体验一下北京的地铁交通。”单钰博无奈叹气,跟小孩儿说,“本来我们打算去接你,然后在二环以内带你逛逛,你自己跑到学校来,只能吃食堂饭了。”
小孩儿天真地说,“食堂饭也很好吃啊。晚上不能参观你们学校吗?”
“晚上景点照明非常差,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不过你想去看看老头老太太们跳舞也行。”单钰博如实告知。
“饭卡给你。”单钰博把自己的校园卡给小孩儿,往牟云笙那里抬了抬下巴,“明天我有个小组谈论会要参加,没时间。牟云笙陪你,你要逛学校或者去哪里玩,跟着他就行。”
小孩儿笑着问,“云笙哥也很熟你们学校哦?”
“他全北京除了自己的学校,最熟的就是我这里了,闭上眼睛都不带迷路的。”单钰博笑着看向牟云笙。
牟云笙微微错愕,故作轻松地耸了耸肩。
第11章
尽管天气预报和新闻上都曾经提起过海淀区下雪的消息,但整个冬天,单钰博都没有看到一颗雪粒。
转眼间,满城飞絮的季节到了。单钰博就算到了雾霾天,也未必会戴口罩,可到了这个时节,却不得不把口罩拿出来。
毕竟是鲜花盛开的春天,虽然随风飘落的柳絮把校园里的池塘都弄得浑浊不堪,可还是不能阻止游客们的热情。
有不少市民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游春,学校的景点时常能够看到挥着小旗子的导游。因为过了白天上课时间,学校各个校门就会停止拒绝校外人员入内,所以络绎不绝的人流在日落以后,不减反增。
单钰博在二教听完课,打算直接往西门走,取自行车时竟然看到有游客在大草坪上野餐。
他一边看着他们一边戴上口罩,开锁时听到刚刚过来停车的同学和他的朋友说,“呵,那根针又弯了。”
单钰博提了车以后特意绕到日晷前望了一眼,果然在一组游客之间看到草坪前面的日晷再度被破坏。
“同学,请问那个荷塘月色怎么走啊?”一位女士偶然之间和他目光对上,立即抓住机会问道。
“是荷塘月色还是荷塘月色的亭子?”单钰博反问。
那位女士和她的朋友对看了一眼,一脸茫然。
单钰博把口罩摘下来,耐心地解释道,“荷塘月色在近春园那个池子的西北,东边的山上有一个荷塘月色的纪念亭。自清亭在工字厅东墙那边的土山上。”
“谢谢你!”女士和她的朋友都高兴地回答。
“不客气。”他微微笑了一笑,重新戴上口罩,骑车走了。
来到牟云笙的学校,单钰博熟门熟路地把自行车停在了他宿舍楼下,往楼上跑,正好遇到了牟云笙的学长。
对方一看到他就笑道,“好久不见。推了研就是不一样啊,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的。”
推研的结果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单钰博也就是上一次来找牟云笙时正好他也在,被问起后随口说了一句,没有想到对方还记挂在心上。
他看到对方怀里拿着几本司法考试需要用的书,象征性地扬了扬嘴角,“去上自习?”
“是啊。”他说着,把书背到了身后。
“那我先去找牟云笙了,回头见。”除此之外,单钰博没有说任何鼓励的话。也许因为牟云笙的关系,他也不太喜欢这位学长。
往年这个时候,凡是要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都到了真正要焦虑和紧张的阶段。牟云笙的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正在把一只装满书的大纸箱往铁架床底下塞。
单钰博知道那个箱子里装的都是国内司法考试需要用到的资料。他看到牟云笙起身险些撞到上铺,不禁皱起了眉头。
“来了?”牟云笙拍拍手上的灰,将放在枕头旁的几本书放进书包里,背上以后说,“我去洗个手就走。”
“嗯。”单钰博连书包也没放下。
牟云笙经过小书桌时,把自己那张板凳放回了桌子底下,像是刚才才有人坐过的样子。
“我刚刚上楼的时候,见到你那个姓张的学长了。叫……张什么敏?”单钰博提起这件事。
他们走到公用洗手间,牟云笙走进去洗了个手,出来说,“张志敏?”
单钰博确认点头,奇怪道,“他怎么还在学校里?不是早该毕业了吗?”
“他司法考试又没过,住学校附近蹭课蹭自习,刚才还来问我借书。”牟云笙轻描淡写地说着,“你头发上——”他顺手帮他一拨,奇怪道,“柳絮。”
“他又没过?这要考第三次了吧?!”单钰博以为自己听到了天方夜谭。
牟
小时候留下来的错觉,在夏令营结束以后不久就修正了。后来他们很快就得知,那天所谓的参观,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一些旅游景点,真正学生们上课的地方,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逛的时候他们还奇怪,怎么都没有看到什么学生。
“飞机晚点了?”牟云笙把书包放到了座位上,对坐在对面的新朋友说。
小孩儿嘴唇上沾着一颗米饭,睁着大眼睛点头,腼腆笑道,“钰博哥的学校好大!比新竹那个大多了。”
牟云笙笑着帮他把嘴唇上的米饭捻掉,“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有点找不到北。不过你怎么不先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好去机场接你?”
“他说想体验一下北京的地铁交通。”单钰博无奈叹气,跟小孩儿说,“本来我们打算去接你,然后在二环以内带你逛逛,你自己跑到学校来,只能吃食堂饭了。”
小孩儿天真地说,“食堂饭也很好吃啊。晚上不能参观你们学校吗?”
“晚上景点照明非常差,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不过你想去看看老头老太太们跳舞也行。”单钰博如实告知。
“饭卡给你。”单钰博把自己的校园卡给小孩儿,往牟云笙那里抬了抬下巴,“明天我有个小组谈论会要参加,没时间。牟云笙陪你,你要逛学校或者去哪里玩,跟着他就行。”
小孩儿笑着问,“云笙哥也很熟你们学校哦?”
“他全北京除了自己的学校,最熟的就是我这里了,闭上眼睛都不带迷路的。”单钰博笑着看向牟云笙。
牟云笙微微错愕,故作轻松地耸了耸肩。
第11章
尽管天气预报和新闻上都曾经提起过海淀区下雪的消息,但整个冬天,单钰博都没有看到一颗雪粒。
转眼间,满城飞絮的季节到了。单钰博就算到了雾霾天,也未必会戴口罩,可到了这个时节,却不得不把口罩拿出来。
毕竟是鲜花盛开的春天,虽然随风飘落的柳絮把校园里的池塘都弄得浑浊不堪,可还是不能阻止游客们的热情。
有不少市民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游春,学校的景点时常能够看到挥着小旗子的导游。因为过了白天上课时间,学校各个校门就会停止拒绝校外人员入内,所以络绎不绝的人流在日落以后,不减反增。
单钰博在二教听完课,打算直接往西门走,取自行车时竟然看到有游客在大草坪上野餐。
他一边看着他们一边戴上口罩,开锁时听到刚刚过来停车的同学和他的朋友说,“呵,那根针又弯了。”
单钰博提了车以后特意绕到日晷前望了一眼,果然在一组游客之间看到草坪前面的日晷再度被破坏。
“同学,请问那个荷塘月色怎么走啊?”一位女士偶然之间和他目光对上,立即抓住机会问道。
“是荷塘月色还是荷塘月色的亭子?”单钰博反问。
那位女士和她的朋友对看了一眼,一脸茫然。
单钰博把口罩摘下来,耐心地解释道,“荷塘月色在近春园那个池子的西北,东边的山上有一个荷塘月色的纪念亭。自清亭在工字厅东墙那边的土山上。”
“谢谢你!”女士和她的朋友都高兴地回答。
“不客气。”他微微笑了一笑,重新戴上口罩,骑车走了。
来到牟云笙的学校,单钰博熟门熟路地把自行车停在了他宿舍楼下,往楼上跑,正好遇到了牟云笙的学长。
对方一看到他就笑道,“好久不见。推了研就是不一样啊,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的。”
推研的结果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单钰博也就是上一次来找牟云笙时正好他也在,被问起后随口说了一句,没有想到对方还记挂在心上。
他看到对方怀里拿着几本司法考试需要用的书,象征性地扬了扬嘴角,“去上自习?”
“是啊。”他说着,把书背到了身后。
“那我先去找牟云笙了,回头见。”除此之外,单钰博没有说任何鼓励的话。也许因为牟云笙的关系,他也不太喜欢这位学长。
往年这个时候,凡是要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都到了真正要焦虑和紧张的阶段。牟云笙的宿舍里只有他一个人,正在把一只装满书的大纸箱往铁架床底下塞。
单钰博知道那个箱子里装的都是国内司法考试需要用到的资料。他看到牟云笙起身险些撞到上铺,不禁皱起了眉头。
“来了?”牟云笙拍拍手上的灰,将放在枕头旁的几本书放进书包里,背上以后说,“我去洗个手就走。”
“嗯。”单钰博连书包也没放下。
牟云笙经过小书桌时,把自己那张板凳放回了桌子底下,像是刚才才有人坐过的样子。
“我刚刚上楼的时候,见到你那个姓张的学长了。叫……张什么敏?”单钰博提起这件事。
他们走到公用洗手间,牟云笙走进去洗了个手,出来说,“张志敏?”
单钰博确认点头,奇怪道,“他怎么还在学校里?不是早该毕业了吗?”
“他司法考试又没过,住学校附近蹭课蹭自习,刚才还来问我借书。”牟云笙轻描淡写地说着,“你头发上——”他顺手帮他一拨,奇怪道,“柳絮。”
“他又没过?这要考第三次了吧?!”单钰博以为自己听到了天方夜谭。
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