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尘后出来留下的。
  跟着出来的邱晨说那双鞋子上面被擦拭过,没有发现有用线索。
  他看着地上鞋印周围有堆积的灰尘,说道:“你看,”他指了指鞋印周围一圈泥土的痕迹,“鞋印周围曾经有一个小水洼。这几天只有3号那天从上午开始下小雨,一直下到晚上八点左右。要形成这样的鞋印,说明地面水已经渗透得差不多了,这样推算就是在雨停后两小时左右。也就是晚上十点。”
  “鞋印留下的时间是3日晚上十点前后。”袁彻总结道。
  邱晨点点头。袁彻顺着脚尖朝向看过去,那边是他们下来时的楼梯。
  “我们过去看看。”
  袁彻摆了摆手示意顾华宇跟上来,才接着刚才顾华宇的话说:“报案人不在啊。阿诚在局里,你让他去查一下报案人信息。”
  阿诚在出警前被叫去填什么表格,袁彻急着出来就没带上他。
  顾华宇联系完,跟上往东走的袁彻,一直到了路口都没有发现监控摄像头。
  路对面的标识牌上面,有一个道路监控,袁彻让顾华宇去查看监控信息。袁彻顺着平地上的一条走廊似的小路往对面走,所见之处皆是被灰尘封住的门窗。
  为什么凶手要把尸体搬到这儿,而且这具尸体被刻意摆放过,像是在进行某一种仪式。锁着的门,是凶手不想让人知道这儿有一具尸体。报案又像是怕人不知道。很矛盾啊!
  回到警局,做了例行汇报后,局长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有些不寻常地嘱咐袁彻抓紧时间破案就打发他走了。
  没有给出时限,甚至都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今天的局长好像换了一个人。
  队长和局长今天都有些反常。
  顾华宇去查看监控,没有什么收获。道路监控拍不到那个出口,只能拍到向左的一个斜角。
  那个出口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个死角。
  回到局里,刘灵玲把各派出所上报的失踪人口汇总后,剩下的就等凌萧雨的尸检结果,再缩小尸源的范围。
  最后赶回来的刘贺诚带来了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
  报案人打来的电话是一家酒店的前台电话,距离发现尸体的地方有五公里。
  接警中心的录音里报案人的声音是故意压低声线的,没有透露姓名,只是大体判断是一个男人。
  尸体所在位置和报案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如果是路人发现的,多半就在这附近报警,报案人怎么会跑到五公里外的酒店再报警?
  而据刘贺诚说酒店前台工作人员没人打电话报警。
  那个时间正巧赶上一群旅行团的人扎堆登记,整个前台工作人员都很忙碌。好像有谁说过手机没电要借用电话之类的,但人太多,对那个人印象不深了。
  刘贺诚查找了酒店监控,结果那个报案人被人群遮挡着,只能看到露出来的一只手。报案人穿得非常严实,同样只能判断是一个男人。
  那个人离开酒店一路上也是遮遮掩掩的不是走在柱子后面,就是走在人群中检,像是对这个酒店的每一个摄像头的位置都很清楚。
  出了酒店,他拐进了旁边的胡同,那条胡同里没有监控摄像头,里面小路盘错,出口却有很多。
  那个报案人就这么消失了。
  如此高明的躲避警察追踪,报案人具有一定反侦察能力。
  这么费尽心机躲避警察的报案人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凶手。
  如果报案人是凶手,为什么要报案?为什么会在三天后?如果不是凶手这样故弄玄虚的报案方式,是在怕什么?
  有问题来却没有答案,只能等尸检结果出来,找到死者身份,才能制定侦查方向。
  尸体腐败程度严重,尸检一时半会儿完不了。袁彻让几个人先各回各家,自己守在办公室等尸检结果。
  赶走了念念叨叨越来越像他妈的刘灵玲,袁彻把接警中心转发过来的报案录音放出来听了听。
  那个声音听上去非常低沉,明显刻意压低声线说话。
  报案内容非常简短:你们会在瑞祥街青林港的一间屋子里发现一具尸体。
  没有紧张、慌乱、语调平稳得有些不寻常。
  袁彻反复听了几遍,也没有从这一句话里听出报案人任何情绪来。
  袁彻正眉头纠结反复品着这段录音,门口传来敲门声,小吴探头探脑地推门进来。
  他已经换下了警服,该是准备下班了,却跑来找他,还堆着一脸求人的笑容。
  “袁彻,你今儿又不回去了?”小吴客套了一句开场白。
  袁彻晃动着椅子点点头:“有事儿?”
  小吴竖了个拇指凑过来,拉把椅子坐在袁彻身边笑嘻嘻说:“要我说你是我见过最敬业的人。”
  袁彻递了一个少来的眼神,让他说下文。
  小吴又凑近了一些:“听说你国庆假期的时候去参加余光的签售会了?”
  余光是一个作家,大概写了十几本书,据说很出名,他在国庆假期期间在T市举行签售会。
  袁彻签售会倒是去了,不过并非本意,而是被他妈连威胁带利诱才勉强答应去的。结果去了才知道,那是一场变相相亲。
  袁彻不太想回顾那个毛骨悚然的场面,想赶快结束话题:
  “你怎么知道的?”
  小吴忙掏出手机:“我老婆是余光的书迷,我们那天没去上,就关注签售会的消息。你看这都上热搜了,签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