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

——那天夜里的月亮特别亮,特别美,亮得摄人心魂,美得惊心动魄。俞仁杰还沉浸在案子中,无心赏月,程斌便未提起,只自己静静地看着月亮,享受夜风的轻抚。
  为了纪念这枚月亮,程斌决意下厨,他进厨房炒了一盘小菜。等他兴匆匆地端出来时,却发现俞仁杰已经睡着了。睡颜安详。
  俞任杰的内心比外表看起来更为柔软,却没程斌想得那般脆弱。如此很好。
  程斌微笑着,将小菜放进了冰箱,为俞任杰盖上了一条毛毯。再度望了一眼窗外的月亮后,他也回了房里。


第48章 散装饼干(11)
  问遍律师后,
  吴旭的希望破灭了,
  他无法让母亲无罪释放。于是他退而求其次,
  希望母亲能少判几年,
  只要不是死刑就好。
  即便他还恨着母亲,
  但毕竟父亲已经没了,
  母亲成了他唯一的支柱。他开始想起母亲的好来,
  在生命中第一次深切地感恩母亲,他想了一百种孝敬母亲的方法,只要母亲能从监狱里出来。
  但吴旭的话的确给了李芳希望,
  那句“你不会有事的”成了李芳第二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幻想过轻判甚至是无罪释放的光景后,她忽然不想死了,她还想回家。她想照顾儿子,
  想抱孙子,
  她想到很久以后孙子孙女上大学的情景…求生的欲望死死地缠住了她的脖颈,这根让她几乎窒息的细弦却成了她生命唯一的支撑。
  当律师告诉她要做最坏的心理准备时,
  她崩溃了,
  捂着脸面痛哭,
  并开始责怪起儿子来。她指着儿子的鼻尖大骂:“都是你,
  要不是你没出息,
  你爸爸会走吗?现在妈妈也要死了!”
  害死亲人的指责对任何人来说都太过沉重,
  吴旭与她争吵,吵得不可开交,许多年前陈谷子烂芝麻的旧账都被翻了出来。最后李芳说,
  你别管我了,
  让我一个人死吧,你和女朋友好好过。吴旭反过来指责她,我是想好好过,是你不让我好好过,我的一生都被你毁了!
  之后吴旭好几天没来看李芳,李芳在看守所里天天以泪洗面。后来吴旭又来了,她还是继续哭,但开始求饶,旭旭,我不想死,你要救救妈妈。吴旭红着眼眶说,我能不救你嘛,你是我妈。
  此后便是痛苦的准备与等待,李芳的命根本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掌握在她不成器的儿子手里。吴旭找的是三流律师,他压根没钱请一流的。而对法律一窍不通的他只有被律师哄得团团转的份儿,从这儿已经可以预见事情的后续发展了。
  在内部讨论会中,队里的两名女士对李芳表示了同情,特别是同为人母的西施。她啧啧了两声道:“这李芳也是不容易,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其实我挺能理解她的,我也愿意为了我的女儿牺牲一切。”
  程斌嗤笑一声:“你什么时候能理解杀人犯了?”见西施皱着脸要反驳,他解释道:“谁都可能动害人的念头,但在脑海中想象和真正的实施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即便把你放在她的位置上,我相信你也不会这么做的。”
  西施撇了撇嘴道:“队长,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接着小宓叹了口气:“要我说最可怜的还是吴旭,老爸死了,老妈又被抓起来了,一下子家里人都没了。”
  但潘卫说:“他们是可怜,但谁来可怜可怜其他人呢?”
  奚振宁夫妇,徐海波夫妇,还有年仅八岁的蔡志豪小朋友,又有谁来可怜他们呢?
  为何温柔贤惠的李芳会转眼杀了三个人呢?程斌说,这个叫去个性化效应。
  “去个性化”这个概念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系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该现象会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去个体化效应常发生在人群之中,当人数中众多时,或个体的容貌特征被掩藏时,这种效应尤其明显。比如多次上演过的足球迷冲突,平时温文尔雅的人们充满戾气,殴斗不休,这时他们融入了集体,短暂地忘却了自己的个性。又比如上起马路袭击案,平日里在工厂忍气吞声的工人在戴上马脸面具后,摇身一变成为凶恶的判官,对陌生人进行残忍的攻击。
  融入集体后,个人的责任变淡了,戴上面具后,被人认出来的可能性变小了,人性的阴暗面便悄悄地从面具后走出来,冲动和攻击本能压迫一切,占据了人类的大脑。
  而这次案件,是相反的。就因为李芳没有站在小店前看着顾客买走饼干,没有见过他们的容貌,没有听过他们的声音,也不曾想过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拥有各自的生活和家庭,她才毫不犹豫地下了毒。在她的眼里,那些因毒饼干伤亡的人们不具有独特的个性,只不过是新闻里念过的几个名字,甚至和路上的蚂蚁没什么区别。毒死人后,她并没有太多的罪恶感。
  爱是无私的,又是自私的。为了一己幸福,李芳毁了四个家庭。
  后来徐海波出院了,带着妻子的骨灰离开了这座冰冷的城市。
  蔡志豪小朋友康复了,但需定期上医院接受透析治疗。他的记忆力受到了一定影响,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好在他还能跑能跳,能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
  两周后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