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

析先走,容乐又单独坐了片刻,才起身出门。
  因着送布这件事,柳家算是在京中颜面扫地,但同时,容乐手上那家绸缎庄也终于步上了正轨。
  如今大家都知道这家铺子背后的人是端王世子,至少是不会来找麻烦的。那掌柜虽然胆子小了点,但是为人圆滑,做生意的手段也不错。
  容乐看他还算忠心,索性放手让他去做,只每月将账本送上就成。
  这样一来,他每个月终于有了近百两的进账。
  而另一边,书店租书的事宜也根据容乐的指示做了起来,只是事情的进展并不算顺利。
  原本容乐对此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特地跟掌柜还有陈姨一起商量出来了章程。为了避免书籍破损丢失,凡在此租书者,都需要先交上押金,每本书日租金三文,若是延期交书,每日需再多交一文钱。
  还回来的书需要进行检查,一旦有脏污破损,都要从押金里扣钱。
  另外书店里毕竟还是要做生意,所以容乐便让人把书店一分为二,一面卖书,另一面放上租借的书。
  因为是首次试水,本来书店里客流量就不大,所以并没再多招人,还是掌柜和原来的伙计负责。
  不过容乐也说了,若是店中忙不过来,可以再多雇几个伙计帮忙,这点钱他还是出得起的。
  租书这事毕竟是第一次见,一开始还有些人不太敢相信,生怕掌柜拿着押金的钱跑了。
  结果那名叫赵二的小伙计脑筋确实灵巧,一张嘴差点能说出花来,“咱们书店开了有快十年,掌柜是这一片的老人,就连家眷都在这条街上呢。一本书定金才几两银子,值得掌柜的冒这么大的风险抛家弃子往外跑。何况这租书的生意就是个下金蛋的母鸡,哪能做这种杀鸡取卵的傻事?”
  众人一想确实如此,总算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只是这年头识字的人不多,既然拿得起束修也不差几两银子买四书五经,是以这类学习书籍几乎人手一部,基本没人来借。
  剩下的就是农书医书之类的杂学,但读书人自持身份,又不乐意去学习这些知识,何况他们大多数人把精力放在了学经上,很少人能有精力再学另一门课程。
  至于有闲情逸致的世家子们,人家家中的藏书比书店还多,何必花那几文钱借来看?
  所以虽然有了租书这个渠道,但每日进账却并不多。
  再有就是对这些学子来说,抄写是门基本功。很多贫困的寒门子弟为了读书,都是管同学或老师借了书手抄一遍,省下买书的钱。租书正好方便了他们,只要花上几文钱,把书借回家,小心不要将原书弄脏,然后花费几天的时间手抄一本,再把书还回去。这就相当于他们花费了一天的饭钱,就拿到了一本书。
  而当他们把书抄下后,他们也就没必要再花钱借来看了。
  于是,书店利润的大头,竟然还是靠赵二忽悠那些不谙世事的公子哥□□gong图。
  只是最近正值选秀,京中严打,这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
  这还是容乐第一次在这个世界提出自己的商业大计,没想到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他心道主要还是最开始的定位错了。无论是什么时候,这些工具书的借用率都不会高,就像是他上学时学校门口的租书店,有哪个同学会去租教材租卷子吗?
  最受大家钟爱的是各种课外读物,言情和武侠小说。
  容乐再次去了书店,问伙计赵二有没有什么话本小说,赵二挠了挠头,“咱家店里没有,您若是想看,我可以帮忙找来几本。”
  赵二也是后来才知道容乐是书店的幕后老板。虽然因为一开始卖给老板春X图这件事心中忐忑,但看容乐为人温和好说话,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胆子。
  这伙计因为在书店上工,也跟掌柜的学了几个字,而且他脑袋灵巧,那春X图的进货渠道,还是他去打听的。
  容乐有些疑惑:“书店里除了四书五经和杂学,竟然连话本都没有?”
  赵二道:“有钱有闲的人家自己养戏子,哪稀得看话本呢?至于那些穷书生,一来没钱买,二来瞧不起这些下里巴人的东西。人家是要读圣贤书的。”他最后一句话调侃意味很浓。
  容乐敲了一下他的头,“管好这张嘴,怎么什么都往外说。”
  赵二忙用手捏住嘴巴,示意自己绝不多说话。
  虽然赵二这么说了,但容乐并不认为小说读物在这里没有市场。
  书籍的承载方式虽然会随着时代而变化,从纸质版进化到电子书,但是这种文化形式是不会消失的。
  就像是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发展,有了电视、网络、自媒体,大家也多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像是看电视剧看电影看短视频,但这些形式最多是对网络小说造成了冲击,却不会挤压小说的生存空间。
  因为对于很多喜欢书籍的人来说,他们更乐意在脑海中幻想着书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进行剧情,而非是通过真人将这些本就千人千面的细节直观地演绎出来。
  赵二做事麻利,没一会儿就给他拿来了几个话本,容乐看着上面半文不白的话就头痛,皱着眉翻了一遍,大概看懂了情节,就扔到一边去。
  小说讲究的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能吸引读者的是情节的发展和转折,这些话本都太粗糙了。
  容乐虽然没写过,但至少博览X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