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7

视线有些紧张地扫了扫郑和的位置,就发现不仅是这位大伴,就算是刚才宫殿内守着的其他内侍宫女,全部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何玉轩:……这还挺有眼色的。
  朱棣两手搭着靠椅扶手倾近,那并未退去的龙袍还残留着宫殿外的凉意,帝王低低的嗓音就好似浸染着迷人的醉意,“子虚……”
  帝王并未说些什么,只不过是那唇舌间流泻而出的淡淡叹息,就足以拨动人的心弦。
  那侵染了寒意的龙袍落在帝王身后,何玉轩被朱棣紧紧的抱在怀中,那桎梏感紧得不可分割,又好似在渴求着些什么。
  何玉轩的心跳声越来越大,哪怕是迟钝的他都能感觉到,帝王正在边界边徘徊。
  顷刻后,何玉轩额头一暖,随即帝王便松开手来,握着何玉轩的手起身,带着他跨过地上那件龙袍往前头布置好的宴席而去,就好似刚刚什么都没发生过。
  何玉轩低头看着两人的手,那指根相触,朱棣的手比他大得多,牢牢地握紧了何玉轩的手,耳边是朱棣看似冷淡实则宽和的话语,那声音带着点点无奈的笑意,“子虚莫要再诱惑我了。”
  若非帝王还秉持着那你情我愿的态度,刚才何玉轩就会被吞噬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忍耐从来都是甘苦又美味。
  只因那忍耐后结出的果实会愈发美味。
  何玉轩忍不住想说些什么给自己辩解,但是回想着他刚刚因听到朱棣靠近说话的嗓音就面红耳赤的模样,他又觉得什么解释都没用了。
  天知道何玉轩真的是因为昨天的后遗症……罢了,现在就算他浑身上下都有嘴都说不清了。
  何玉轩就不该小觑小黑屋的改进,原本以为只是一个让他能够更方便快捷看书的东西,没想到这个变化还暗藏祸机。
  凉。
  天要亡他。
  中午这顿饭吃得何玉轩很尴尬,他坐立不安的模样,落在朱棣的眼中好似成了有趣的事情。
  若是易地而处,何玉轩也会觉得很有趣,如今这个人成了他自己,那可就真的如坐针毡。
  好不容易熬到了午朝的时候,何玉轩的身影掩藏在众位大臣的中间,松了口气的同时,那振奋后的倦怠就席卷而来。
  何玉轩默默的从袖口中摸出了一颗药丸,接着袖子的遮掩吞了下去,整个人顿时就清醒了许多。
  毕竟谁能够在嘴巴中弥漫着又酸又涩的味道时,还继续发困呢?
  何玉轩嚼了两下就把那药丸吞下去,缓过劲来后便认真听着今日朝会的内容。
  朱棣的勤政或许是和朱元璋一脉相承,这精力充足得或许朝臣都疲累了,而帝王还是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这午朝本来不一定要帝王出席,可自从有了这个制度,朱棣那可是一次不落。而乾清宫的灯火能燃烧到深夜,几乎是灯火通明。如此勤奋的帝王带动得大臣们也不敢懈怠。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有朝臣建议帝王移驾皇家别院,说是让帝王能休养生息,实则怕是大臣们心中另有所想。
  果不其然,朱棣十动然距。
  今日姚广孝也在,正在同朱棣汇报修缮大典的经过。姚广孝在朝廷中算是一个超然的存在,他虽然游走于朝政之外,可与朝政息息相关,朱棣又时不时的招他入宫。如此恩宠,也让人不敢小觑他。
  何玉轩听着姚广孝的话,渐渐有了明悟。
  这一次修缮大典,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帝王安抚南方士人的一种手段。
  朱棣夺取朱允文的帝权已成为过往,可南方的氏族大多都是支持朱允炆的。当初朱棣登基之后,方孝孺反抗如此之激烈,却偏偏是南方学子之表率。
  这只是一个缩影。
  天下之大,江南恰恰是士人才子频出之地,这一批人不可小觑。
  如今朝廷广贴皇榜,邀请天下有学之士,皆可入京参与修书。这对绝大部分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大荣耀,无形间就抹去了永乐元年的凶残。
  如今进京人数就超过两千余人,能自由出入文渊阁的有数百上千,他们夜以继日的参与到这庞大的修缮中,哪怕是朝廷的官员也可涌入,这几乎近来京城最大、也是最经常被人提起的佳闻。
  这或许是朱棣当初对解缙不满的缘由之一。
  何玉轩步出宫殿,提醒自己要告诫解缙,近段时日莫要再招惹汉王了。原本汉王就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要是频频由他引起事端,何玉轩担心他会成为汉王下手的首要人选。
  解缙能耐再大,总抵不过父子情面。
  午朝刚散,何玉轩就忙不迭地回到了工部,只留下了一道潇洒的背影,这让杨荣还有点奇怪,嘟哝着说道:“什么时候和大人竟如此勤快了?”
  他还想找何玉轩说说话呢。
  何玉轩这散漫的态度几乎满朝皆知,可他偏生又能够完成他该做的事情,就算有人看不过眼,也没有能教训的余地。
  这工科给事中怕是最纠结的一批,看是绝对看不顺眼的,举检又没有真的能抓得到把柄的地方。
  只能继续纠结下去。
  何玉轩这人除了上朝的时候会和其他的大人多说几句话,又或者在工部的时候处理事物会交流一二,一旦回到何府就再不接触他人。除了一个户部侍郎徐玮辰偶尔会登门拜访外,竟然从没见过何玉轩外出溜达的时候。
  人能疲懒到如此,确实罕见。
  何玉轩在坊间传闻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