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教自己父母爷奶学认字。
********
119. ‘小’老师和‘大’学生
扫盲任务得到奖励积分的时限只有两年,而澧城之地虽然不算大,但也有数千里范围,就算只算5-50岁也有七八十万的人口数量,这么多人用普通办法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
所以唐钰考虑过后,干脆参考当初华国建立之初的扫盲计划,培养孩子,再由孩子们回去教自己父母,以兵养兵之法,成年人学会识字,孩子们也巩固基础。
为了让这件事情更加有行动力,唐钰可是费尽心思,不仅给教父母识字这个特殊家庭作业制定了任务比赛,还不惜花费资金设立了荣誉奖项,按照比赛名次奖励铜钱。
天下花钱去求着人家学的,也就他这独一份了简直。
但是如此做的效果是非常显着的,孩子们回去一说这不仅是课业,还能比赛拿钱,不谈前几名有多少,就最后一名都有足足上百文的钱拿,顿时激动放光。
反正管它认的是古秦文字,还是秦国字、楚国字,总之有钱的事情积极就对了。何况孩子们完不成这个课业,据说要被退学,那就蹭不到免费又营养的饭食,损失巨大……
不过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天下没有真正掉馅儿饼的,一群半辈子不识字的大人们忽然学习识字,那画面着实惨不忍睹。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小孩子处于发育阶段,正是吸收外界知识最好的时候,学习起来有着天生的优势;可成年人不行,大脑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根本比不了,何况还是从来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此刻学字真的是个困难问题。
只是两天的功夫,兴致勃勃的大人们就表情焉儿了下来,跟打了霜的茄子似的,迅速的生出了退缩之心,他们宁愿去田里不停得干一天的苦力,也不愿意去认那几个跟天书似的字!难怪读书人金贵,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但是大人们退缩,孩子们可就不同意,学堂先生说了,这不仅是荣誉比赛,还是考试,如果教不会爹娘认字,他们就不能继续呆在学堂了。
或许对现代孩子来说不上学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是对这里的孩子来说,虽然学认字枯燥了些,可呆在学堂不用干活,能跟伙伴们玩耍,最重要是比家里吃得好,不仅有肉偶尔还有糕点甜嘴,傻孩子才会想回家!
苦逼的大人们对着沙盘中的字眼睛转圈圈,痛哭流涕,“……娃,咱们不去学堂了行不?反正那什么古秦文学了也当不了官,没用,回家,爹娘养你们,咱不稀罕蹭那两顿饭了。”
已经沉迷学堂饭食的孩子们,坚决摇头,一副很爱学习的样子,“不要,读书有大出息,我们要努力!”
一众爹娘辛酸泪:……
其实大人们心酸,给自己爹娘做小老师的孩子们心中也很是苦逼的,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爹娘竟然那么笨,学个认字而已,教了五十遍都还不会,简直气到吐血。
反正自从唐钰安排的特殊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后,整个澧城之地每天晚上,各家各户基本都是鸡飞狗跳。
别的不说,就拿唐家来举典型。
按照5-50岁的扫盲年龄范围,唐家除了唐祖母和老管家,基本一个不漏的全在其列。
何况唐家还是自家人,唐钰怎么能够不好好培养自家呢,日后所谓的古秦文可是要成为大众趋势的,所以家里的堂弟堂妹包括唐小姑,全部都送到了学堂跟着学。
既然身为学堂的学生,自然要遵守学堂规则,完成学堂布置的作业。
几个堂弟堂妹都有爹娘,唐小姑肯定也不能落下,她也有娘啊,所以唐祖母很不幸的一把年纪了被抓壮丁,成了小女儿的课业实验品。
然后,唐家也就不免跟其他家庭一样,每天晚上鸡飞狗跳……
“爹,你咋这么笨!我都教了你几十遍了,就两个字你都记不住!”
“儿子,你,你再教一遍,再一遍爹肯定记住。”
”那好,我再教您一遍,这个字读獠,獠牙的獠——好了,爹你读一遍。”
“……儿子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
这是憨厚老实的三房。
“娘啊,这个字明明很好拼的嘛,gua瓜,我们吃的那个瓜呀,白瓜的瓜,你再试试。”
“g-u-a——嘎,白嘎的嘎。”
“……娘,我们爹啥时候回来?我们想爹了。”
这是鬼机灵的四房。
“娘,你是要气死我啊!不教了不教了,我对您老放弃治疗!”
“诶,闺女等等,娘年纪大了记不住正常,你再教一遍,娘就想学我大孙孙的名字。”
“那好,我再写一次,娘您再不会,我不理你了。”
“嗯嗯……”
这是兴致勃勃又虚心求教,却奈何资质有限的唐祖母。
一场扫盲教育把整个澧城搞得是‘腥风血雨’,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家庭和睦,父子‘成仇’……但总体任务效果确实出奇的显着。
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不快,但根基却十分巩固;大人们虽然学得痛苦,可也慢慢有进步,如果只是识字扫盲的标准,按照这种形式下去,在两年内完成扫盲任务并不困难。
-
而魏秉郡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返程之后,也在这个热闹的时候终于抵达澧城。
当
********
119. ‘小’老师和‘大’学生
扫盲任务得到奖励积分的时限只有两年,而澧城之地虽然不算大,但也有数千里范围,就算只算5-50岁也有七八十万的人口数量,这么多人用普通办法肯定是完不成任务的。
所以唐钰考虑过后,干脆参考当初华国建立之初的扫盲计划,培养孩子,再由孩子们回去教自己父母,以兵养兵之法,成年人学会识字,孩子们也巩固基础。
为了让这件事情更加有行动力,唐钰可是费尽心思,不仅给教父母识字这个特殊家庭作业制定了任务比赛,还不惜花费资金设立了荣誉奖项,按照比赛名次奖励铜钱。
天下花钱去求着人家学的,也就他这独一份了简直。
但是如此做的效果是非常显着的,孩子们回去一说这不仅是课业,还能比赛拿钱,不谈前几名有多少,就最后一名都有足足上百文的钱拿,顿时激动放光。
反正管它认的是古秦文字,还是秦国字、楚国字,总之有钱的事情积极就对了。何况孩子们完不成这个课业,据说要被退学,那就蹭不到免费又营养的饭食,损失巨大……
不过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天下没有真正掉馅儿饼的,一群半辈子不识字的大人们忽然学习识字,那画面着实惨不忍睹。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小孩子处于发育阶段,正是吸收外界知识最好的时候,学习起来有着天生的优势;可成年人不行,大脑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根本比不了,何况还是从来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人,此刻学字真的是个困难问题。
只是两天的功夫,兴致勃勃的大人们就表情焉儿了下来,跟打了霜的茄子似的,迅速的生出了退缩之心,他们宁愿去田里不停得干一天的苦力,也不愿意去认那几个跟天书似的字!难怪读书人金贵,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但是大人们退缩,孩子们可就不同意,学堂先生说了,这不仅是荣誉比赛,还是考试,如果教不会爹娘认字,他们就不能继续呆在学堂了。
或许对现代孩子来说不上学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是对这里的孩子来说,虽然学认字枯燥了些,可呆在学堂不用干活,能跟伙伴们玩耍,最重要是比家里吃得好,不仅有肉偶尔还有糕点甜嘴,傻孩子才会想回家!
苦逼的大人们对着沙盘中的字眼睛转圈圈,痛哭流涕,“……娃,咱们不去学堂了行不?反正那什么古秦文学了也当不了官,没用,回家,爹娘养你们,咱不稀罕蹭那两顿饭了。”
已经沉迷学堂饭食的孩子们,坚决摇头,一副很爱学习的样子,“不要,读书有大出息,我们要努力!”
一众爹娘辛酸泪:……
其实大人们心酸,给自己爹娘做小老师的孩子们心中也很是苦逼的,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爹娘竟然那么笨,学个认字而已,教了五十遍都还不会,简直气到吐血。
反正自从唐钰安排的特殊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后,整个澧城之地每天晚上,各家各户基本都是鸡飞狗跳。
别的不说,就拿唐家来举典型。
按照5-50岁的扫盲年龄范围,唐家除了唐祖母和老管家,基本一个不漏的全在其列。
何况唐家还是自家人,唐钰怎么能够不好好培养自家呢,日后所谓的古秦文可是要成为大众趋势的,所以家里的堂弟堂妹包括唐小姑,全部都送到了学堂跟着学。
既然身为学堂的学生,自然要遵守学堂规则,完成学堂布置的作业。
几个堂弟堂妹都有爹娘,唐小姑肯定也不能落下,她也有娘啊,所以唐祖母很不幸的一把年纪了被抓壮丁,成了小女儿的课业实验品。
然后,唐家也就不免跟其他家庭一样,每天晚上鸡飞狗跳……
“爹,你咋这么笨!我都教了你几十遍了,就两个字你都记不住!”
“儿子,你,你再教一遍,再一遍爹肯定记住。”
”那好,我再教您一遍,这个字读獠,獠牙的獠——好了,爹你读一遍。”
“……儿子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
这是憨厚老实的三房。
“娘啊,这个字明明很好拼的嘛,gua瓜,我们吃的那个瓜呀,白瓜的瓜,你再试试。”
“g-u-a——嘎,白嘎的嘎。”
“……娘,我们爹啥时候回来?我们想爹了。”
这是鬼机灵的四房。
“娘,你是要气死我啊!不教了不教了,我对您老放弃治疗!”
“诶,闺女等等,娘年纪大了记不住正常,你再教一遍,娘就想学我大孙孙的名字。”
“那好,我再写一次,娘您再不会,我不理你了。”
“嗯嗯……”
这是兴致勃勃又虚心求教,却奈何资质有限的唐祖母。
一场扫盲教育把整个澧城搞得是‘腥风血雨’,不知道‘破坏’了多少家庭和睦,父子‘成仇’……但总体任务效果确实出奇的显着。
孩子们的学习进度不快,但根基却十分巩固;大人们虽然学得痛苦,可也慢慢有进步,如果只是识字扫盲的标准,按照这种形式下去,在两年内完成扫盲任务并不困难。
-
而魏秉郡在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返程之后,也在这个热闹的时候终于抵达澧城。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