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沿海之地的唐潇收到了邵坤的亲笔信,说有书生过来,都是县里的孩子,代表邵记作为东道主招呼他们一下,信后还有一张要搞店庆的活动,连店联动,又能大赚一笔。而且店庆这种活动每年都不一样。
放下书信,唐潇也颇为高兴,真不知道邵坤怎么那么聪明。每次搞各种活动都能狠狠的赚一笔。现在沿海之地商会都派人瞧着他们,一旦出了新的活动跟在邵记后面学,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商界领头羊了,这要在过去,谁能想到还有这么一天呢。
第156章 番外8:达则兼济天下
姜安民连夜找到了邵坤,开门的时候,邵坤的身上只是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什么事儿还值得师父大晚上特意来一趟。
“怎么了?”
“进去说。”姜安民的语气十分严肃。
邵坤直接把迎进了会客室。
跟姜安民一块来的还有一个侍奉多年的老仆,邵坤本来要睡了,可是看到他这么严肃的样子也精神了一些,给他们放了一碗煮的秋梨汤。
姜安民道:“我现在跟你说的这些,不是仗着师父的身份来要求你。而是作为父母官来跟你这个商人商量。这事儿若是成最好,若是不成就当没来过!”
邵坤的神色微凛道:“到底是什么事儿?”
姜安民道:“隔壁南云省现在出乱子了。他们那的气候跟咱们这不一样。今年雨水少,又遭遇了一波蝗虫灾,百姓颗粒无收。他们那的知府乃是我的至交好友。已经多次上书求赈灾。但是京城那边也很无奈。有的地方蝗灾,有的地方水患,有的地方谋反。京城那边能给的帮助极少。
南云省现在百姓民不聊生。省内粮食大户囤粮售高价,老百姓吃不起粮,都已经沦落到卖儿卖女的地步了,咱们跟南云省也就三五天的路程,他们想要在咱们这买一些救济粮过去救市……”
粮食一向是老百姓的命。那些本地商人却只顾着发灾难财,任由百姓饿死。巨大的利益面前甚至还抱团来对抗知府。当地已经迫在眉睫。若是这样的日子再维持一段时间,死伤怕是要超过十几万人。
姜安民痛心疾首,当初求学便是本着治国安民的。如今恶毒奸商竟囤积粮食,断了百姓的活路。
当地官员也没办法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今之计只有大量的平价粮食冲击市场,才能平稳下乱相。
可是哪儿有那么多的粮食呢。
姜安民就想到了邵记。但他是凭一腔热血来救人的。可是却没办法要求徒弟必须帮忙。
细说起来自从邵坤拜入门下,一直是徒弟给他增添助力。开办邵记书院投入大量的银子,甚至还把两个能赚钱的方子给了他。缺粮这本是高官皇帝犯愁的事儿,把压力放在一届商户身上,甚至要求他们拿出巨量的粮食救人,本就不是他应该做的,真是张不开这个嘴。
谁知邵坤听到了这事儿道:“好。我明天就把粮食铺子关门。一边清点一边运输。但是路上的安全就要仰仗县里了。”路上三天,难免遇到饿疯了的流民,他愿意帮忙但也要保证那些押运伙计们的安全。
“放心,我会派出最精锐的衙役,个个拿武器来守护这些东西。”姜安民连连说着。脸上也露出了今晚上第一个喜色,道:“太好了,谢谢你。”
邵坤道:“我虽未曾完整的读过书,也听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挽救南云,必定义不容辞。师父你年岁大了,今儿就别回去了就在这睡下,明儿我带你一块去解决此事。”姜安民岁数也大了,这么折腾怕是身体受不了。
“如此就叨扰你了。”
“太客气了。”邵坤见姜安民还是一派忧愁之色。对他道:“我这边粮铺和库房里大概有几万斤的粮食。再加上北坡地窖里还存了将近七万斤的粮食。差不多十几万斤的粮食。我跟附近几个产量大村的老百姓都相处的还行。回头再个人收购一部分,尽量凑足二十万斤。”
若是又这么多的粮食。足以把这次灾难撑过去,回头再清算省内那些等着吃人血馒头的恶毒粮商。
姜安民一直紧绷的弦儿松了,到底是年岁大了也跟着疲惫了起来。被老仆扶着去了客房休息。
老仆道:“主子,邵坤很好!”是个仁商,再这等大灾面前无惧无忧,根本没提钱的问题。急人所急,帮人所难。这种人活该他有钱。
姜安民也没想到邵坤还有个地窖能有那么多的粮食,忍着倦意,提笔给好友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盼着事情早日解决,让他们出动守卫兵马来护粮。
第二天,县里的粮铺子关了门。大伙儿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县没有遭受蝗灾。再加上邵记总搞活动平常早已经把粮食囤的七七八八了。而且邵记一关。其余的米行的生意也好了不少。
对整个县内市场也是个好事儿。
一车一车的粮食摞的老高,第一车粮食已经走了一天,最后一车粮食还没出县呢。
二十万斤粮食一下子掏空了邵坤全部的家底,以及他跟唐泽手里的银子。但是钱没有可以再赚。但是这种事儿唇亡齿寒若是南云省乱了,作为邻居这里也难像之前那么安逸富足。
邵记的粮食过去,一下子解决了南云省的燃眉之急立刻给百姓发放救济粮。省内安置好几个施粥的大棚。
那些囤货等着涨价的大粮行没想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