疚,不至于对祝家下狠手。”
☆、玉佛(待修)
祝临默然片刻,轻轻笑了:“知道了,姑姑交代的事,侄儿一定尽心办好。”
“你……”淑妃许是对他这么容易便接受了自己的解释感到些许惊讶,但很快她便转过弯来,“阿临果真是大了。”
祝临没接话,守门的两个大宫女却神色淡淡地进来站到了淑妃身侧。
淑妃端起个笑,不再多言。
那些被支使出去的宫女们也陆陆续续进了门,祝临这才按着礼数起身告辞。
他随着引路的宫女穿过御花园,那宫女规规矩矩眼观鼻鼻观心地垂着脑袋闷头走路,一句话也不敢跟他说,祝大公子亦是乐的清净。
行至半途,花叶间远远传来几声笑,祝临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发觉是个花枝招展的娘娘。
那女人的面容,颇为眼熟。
祝临无甚情绪地望了眼顿步的小宫女,小宫女这才回神,急急忙忙道:“祝大人咱们快些走吧,许充容似是要过来了。”他身为外男,实在不宜与这位充容碰面。
“陛下何时封了充容?”祝临很配合地加快了步子,却仍是心下存疑。
小宫女用力垂着头,飞快地走着:“是前些天方封的,大人别问了,快些出去吧。”
祝临于是也不好再追问,只得自个儿垂眸回忆,片刻后,他才惊觉,那位充容竟是原先服侍在赵婕妤身边的小宫女。
他有些意味深长地笑了声,却没有再与小宫女搭话,安静地走出了御花园。
日光在不算茂密的疏叶间投下一大片阴影,影下热意涌动,像是夏季烈日残留在暴雨前的余威。
上京的盛夏,到了。
祝家虽然没有那日日吃斋念佛的老夫人坐镇,但每年的礼佛,祝沈氏都还是办的妥妥当当。今年祝临归了,也还是循着惯例,祝沈氏只携了祝丞相的几个妾室和家里未及冠的男子。祝丞相和祝临这两个有官位在身的便不再跑那佛寺,由女眷祈福。
祝沈氏收拾妥当,备了车马,便要赶往京郊佛寺,祝丞相与祝临便做样子地来送。
祝临这才见着那据说很是受宠的孙姨娘。
孙姨娘和祝沈氏的气质很是不同,祝沈氏是满身华贵雍容的气度,孙姨娘却是那种春日杏花般的温婉。
孙姨娘怀里抱着的幼童,便是他离开这些年,父亲新添的庶子了。
祝沈氏倒是极大气似的,唤那孙姨娘抱着儿子与祝临见礼。
孙姨娘便施施然走出来,与祝临礼过,又唤儿子:“来,琮儿,见过大哥。”
那小子便睁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怯怯喊了声:“大哥。”
祝临对小孩子提不起多大兴趣,只是见这庶弟虽年纪小,却不似其他孩童般吵闹,又碍于礼数,便倾身前去握住他的手儿:“琮儿,挺机灵的。”片刻后,他从身上摸出个小小的平安扣,递到那孩子手里:“大哥给你的见面礼。”
小孩儿虽机灵得很,却也不过孩童心性,见了对方给东西,便懵懵懂懂去拿。
孙姨娘千恩万谢过了,才小心翼翼将那平安扣给自己儿子挂上。
忽地,这小子似是看到了什么更为有趣的东西,一个猛起身,抓住了块雕得精美的玉佛,还甚是欢喜地不肯放。
祝临怔了怔,这才发现自己一贯挂在脖子上的玉佛不知何时从衣领中滑了出来,还被这小子眼疾手快地攥紧了。
“这也是你能抢得的?”孙姨娘大惊失色,忙斥儿子,“快松开。”
可那无知幼童却懵懵懂懂看着祝临,扁了扁嘴。他许是觉得,这位大哥都送了自己平安扣了,便不至于为块玉佛跟自己发火。
“松手。”可这次祝临却没那么好脾气了,即便声音依旧温柔,话语却是不那么客气。
祝丞相看不下去了,悠悠然开口道:“阿临,跟弟弟计较个什么。不就是块玉佛,琮儿喜欢便赠与他又能如何?下次再买一块便是。”
祝临脸色微沉:“父亲,这玉佛是……”
“不必了,这般贵重的东西,还是别……大少爷,实在对不住。”孙姨娘眼见这父子二人起了冲突,一时间更是自危,忙不迭出声劝。
祝临没吭声,有些许失望地望了眼祝丞相。
祝丞相皱了皱眉,眼见着气氛尴尬,便想了个自以为合适的折中法子:“阿临,先借弟弟玩会儿,待夫人他们礼佛回来了,琮儿自然就玩儿腻了,届时再归还与你。”
祝临神色冷凝,并不吭声。
“长兄,”祝臤许是觉着自己袖手旁观不好,此时也行至祝临身旁当起了和事老,“我帮你看着些,不会让他给你弄丢的。”
眼见祝臤这般淡漠之人都为祝琮出言帮腔,祝临也不好再斤斤计较,只得不情不愿解了玉佛的红绳,小心翼翼给放到祝琮手里,不再出声。
他也不顾他人脸色,当即撂下还未启程的几人,自个儿回房里了。
失了自己从小就挂在身上的玉佛,祝临自然是心下烦躁,只好将门窗都关了个严实,吩咐下人万不可打扰自己,一笔一划地临帖来静心。
他这字儿一写就是一上午,到了用饭时间才出了房门。
偏生这个时候,他那候在外头的贴身小厮凑上来,犹犹豫豫对他道:“大少爷,今儿早上……您进房间以后,三少爷的小厮墨竹来过一趟。”
“他来干什么?”祝临淡淡道。
☆、玉佛(待修)
祝临默然片刻,轻轻笑了:“知道了,姑姑交代的事,侄儿一定尽心办好。”
“你……”淑妃许是对他这么容易便接受了自己的解释感到些许惊讶,但很快她便转过弯来,“阿临果真是大了。”
祝临没接话,守门的两个大宫女却神色淡淡地进来站到了淑妃身侧。
淑妃端起个笑,不再多言。
那些被支使出去的宫女们也陆陆续续进了门,祝临这才按着礼数起身告辞。
他随着引路的宫女穿过御花园,那宫女规规矩矩眼观鼻鼻观心地垂着脑袋闷头走路,一句话也不敢跟他说,祝大公子亦是乐的清净。
行至半途,花叶间远远传来几声笑,祝临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发觉是个花枝招展的娘娘。
那女人的面容,颇为眼熟。
祝临无甚情绪地望了眼顿步的小宫女,小宫女这才回神,急急忙忙道:“祝大人咱们快些走吧,许充容似是要过来了。”他身为外男,实在不宜与这位充容碰面。
“陛下何时封了充容?”祝临很配合地加快了步子,却仍是心下存疑。
小宫女用力垂着头,飞快地走着:“是前些天方封的,大人别问了,快些出去吧。”
祝临于是也不好再追问,只得自个儿垂眸回忆,片刻后,他才惊觉,那位充容竟是原先服侍在赵婕妤身边的小宫女。
他有些意味深长地笑了声,却没有再与小宫女搭话,安静地走出了御花园。
日光在不算茂密的疏叶间投下一大片阴影,影下热意涌动,像是夏季烈日残留在暴雨前的余威。
上京的盛夏,到了。
祝家虽然没有那日日吃斋念佛的老夫人坐镇,但每年的礼佛,祝沈氏都还是办的妥妥当当。今年祝临归了,也还是循着惯例,祝沈氏只携了祝丞相的几个妾室和家里未及冠的男子。祝丞相和祝临这两个有官位在身的便不再跑那佛寺,由女眷祈福。
祝沈氏收拾妥当,备了车马,便要赶往京郊佛寺,祝丞相与祝临便做样子地来送。
祝临这才见着那据说很是受宠的孙姨娘。
孙姨娘和祝沈氏的气质很是不同,祝沈氏是满身华贵雍容的气度,孙姨娘却是那种春日杏花般的温婉。
孙姨娘怀里抱着的幼童,便是他离开这些年,父亲新添的庶子了。
祝沈氏倒是极大气似的,唤那孙姨娘抱着儿子与祝临见礼。
孙姨娘便施施然走出来,与祝临礼过,又唤儿子:“来,琮儿,见过大哥。”
那小子便睁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怯怯喊了声:“大哥。”
祝临对小孩子提不起多大兴趣,只是见这庶弟虽年纪小,却不似其他孩童般吵闹,又碍于礼数,便倾身前去握住他的手儿:“琮儿,挺机灵的。”片刻后,他从身上摸出个小小的平安扣,递到那孩子手里:“大哥给你的见面礼。”
小孩儿虽机灵得很,却也不过孩童心性,见了对方给东西,便懵懵懂懂去拿。
孙姨娘千恩万谢过了,才小心翼翼将那平安扣给自己儿子挂上。
忽地,这小子似是看到了什么更为有趣的东西,一个猛起身,抓住了块雕得精美的玉佛,还甚是欢喜地不肯放。
祝临怔了怔,这才发现自己一贯挂在脖子上的玉佛不知何时从衣领中滑了出来,还被这小子眼疾手快地攥紧了。
“这也是你能抢得的?”孙姨娘大惊失色,忙斥儿子,“快松开。”
可那无知幼童却懵懵懂懂看着祝临,扁了扁嘴。他许是觉得,这位大哥都送了自己平安扣了,便不至于为块玉佛跟自己发火。
“松手。”可这次祝临却没那么好脾气了,即便声音依旧温柔,话语却是不那么客气。
祝丞相看不下去了,悠悠然开口道:“阿临,跟弟弟计较个什么。不就是块玉佛,琮儿喜欢便赠与他又能如何?下次再买一块便是。”
祝临脸色微沉:“父亲,这玉佛是……”
“不必了,这般贵重的东西,还是别……大少爷,实在对不住。”孙姨娘眼见这父子二人起了冲突,一时间更是自危,忙不迭出声劝。
祝临没吭声,有些许失望地望了眼祝丞相。
祝丞相皱了皱眉,眼见着气氛尴尬,便想了个自以为合适的折中法子:“阿临,先借弟弟玩会儿,待夫人他们礼佛回来了,琮儿自然就玩儿腻了,届时再归还与你。”
祝临神色冷凝,并不吭声。
“长兄,”祝臤许是觉着自己袖手旁观不好,此时也行至祝临身旁当起了和事老,“我帮你看着些,不会让他给你弄丢的。”
眼见祝臤这般淡漠之人都为祝琮出言帮腔,祝临也不好再斤斤计较,只得不情不愿解了玉佛的红绳,小心翼翼给放到祝琮手里,不再出声。
他也不顾他人脸色,当即撂下还未启程的几人,自个儿回房里了。
失了自己从小就挂在身上的玉佛,祝临自然是心下烦躁,只好将门窗都关了个严实,吩咐下人万不可打扰自己,一笔一划地临帖来静心。
他这字儿一写就是一上午,到了用饭时间才出了房门。
偏生这个时候,他那候在外头的贴身小厮凑上来,犹犹豫豫对他道:“大少爷,今儿早上……您进房间以后,三少爷的小厮墨竹来过一趟。”
“他来干什么?”祝临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