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奔波时身体不好,所以即便看着对方穿了外衣还是忍不住将自己的外袍给人也披上去捂着。
“我……”薛斐还想辩驳,却突然卡了壳,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自小失了双亲,这些年薛家都靠他一个人撑着,少年老成,学着那些老大人们稳重都成了习惯,屋里屋外哪有什么人会认认真真与他辩驳这些。
羡知跟着他贴身伺候,知道的多注意的也多,可从来都是恭恭敬敬地请他回屋,甚至跪下求,却从来没有说过要陪他坐在这风口吹着,更不会这样理直气壮地驳他的话。
一时间心下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薛斐只听到自己轻轻咳了一声,不甚自在地挪开视线:“算了,今儿我还真说不过你,你真非要在这坐会儿就坐会儿吧。”
祝临只是极轻极轻地笑了两声,帮他挑了挑油灯里的灯芯,那灯轻轻炸了一声,便更亮堂了,暖黄色的光直直落进薛斐眸底。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不是故意迟的,我昨天忘记了存稿箱的存稿发完了的事情,刚刚写完论文挣扎着打开一开才发现没更。猛虎落地式道歉。
☆、疏桐
祝临平日里话不少,但祝家大公子到底也是系出名门,自小便学着那些繁杂规矩,就算心里不喜,也早就懂得同人相交的分寸,薛斐办着正事儿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不该随意出声打扰,因而这一陪,还真就成了安安静静坐在人身边儿不出声只看着的陪。
月色浅淡,祝临没别的事儿做,也只能撑着下巴端详薛斐认真批阅文书时的模样。说来有趣,他幼时心思活络,向来坐不住,三字经都要背小半个月才能勉勉强强记住,此时却竟能熬着夜吹着冷风在这院子里眼都不眨地看着薛斐皱眉,又把眉头松开,抬腕落笔,一笔一划。
离京五年才回来,于他而言,上京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这家铺子易了主,那户人家搬了屋倒是轻的,人变得快才是最叫他措手不及的。祝家的种种关系总是错综复杂,他倒不怎么关心,只是薛斐毕竟不同于那些乱七八糟的外戚。
薛斐是他的发小,打小搭伙在上京城祸祸别家孩子的竹马。他也曾为了些吃的玩的眼巴巴跟着薛斐喊了他十来年“斐哥哥”,连自家弟弟祝臤在他这都没这么亲近的待遇。可未曾想,他去南疆走了一遭,转眼这人就从“斐哥哥”变成了“薛大人”。
搁谁都冷脸的那个小公子也学会了对很多人假模假式地笑,身边亲近的也不止他一个人,同僚之间尽是来来往往的奉承。可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认如今的薛斐足够出挑,年纪轻轻便才名远播,也叫不少闺中少女暗自思慕。
“你总盯着我做甚,我都快不敢动了。”薛斐不知何时停了笔,微挑眉觑着他,眸中映着冷白的月光,裹挟点促狭的笑意。
祝临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出了神,却也不至于觉得尴尬,只是皱了皱眉,目光向下移,落到人手边那一摞文书上:“户部的公文单落到你手里的就这么多,文官可真不轻松。我爹竟还想叫我弃武从文……我还是早些叫他醒了这春秋大梦吧。”
“你这话要是叫祝丞相听见,别说消气让你进祝府大门了,怕是要连夜赶你回南疆日晒雨淋去。”薛斐失笑,却也不嫌他待在边儿上烦,甚至有闲心同他玩笑。
祝小祖宗心下深以为然,也跟着笑起来,抬眼见油灯又暗了几分,十分自觉地起身拿着簪子挑了挑,顺手将一只要朝火里扑的蛾子捉了扔出亭去。
薛斐见他动作,不自觉跟着弯了弯眸,又抬腕沉心扑在公文里去了。
祝临轻轻打了个呵欠坐回薛斐身侧,习惯性朝人手底下瞟了两眼,却也不怎么关心内容,只囫囵得出个薛斐字儿写得真漂亮的结论便作罢。不过这位小祖宗幼时背那四书五经被折磨出了阴影,一见着白纸黑字儿就犯困,真真一言不发地盯着薛斐写了会儿字,很快就瞌睡起来。
在南疆时的日子过得并不金贵,祝临习惯了哪儿哪儿都能睡,这会儿也不嫌石桌冷硬。待到薛斐不紧不慢地阅完那些公文,如释重负地揉揉手腕时,姓祝的小祖宗早已趴在旁边睡了个天昏地暗。
薛斐微微皱了皱眉,念及祝临此时只着中衣,忧心对方睡着了伤寒,便很利索地上前将外袍给人披了回去,但毕竟睡这儿一夜也不是个事儿,还得想法儿给他弄回房去。
薛斐思索片刻,轻轻拍了拍祝临的肩,柔声唤他:“阿临,别在这儿睡,久了容易着凉。”
这般坦然的温柔对他而言已是破天荒了,然而睡着的人同生病的人总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最明显的一点便是不讲道理,祝临一点儿没觉出薛斐这两句话的温柔,反而皱起了眉。
薛斐没法子,又凑近了几分,直到影子尽数落在人侧脸上才低下头,轻声唤:“阿临,回房睡去?”
可祝临似乎是铁了心不肯自己站起来走回客房,死死趴在原处,任了对方怎么唤都八风不动。
薛斐稍有些无奈,但他着实做不出高声将人吵醒这样的不雅举动,直接把对方扛回去又不现实,只好在原地顿了会儿,半是出神半是想辙儿。
祝临生的一点也不像个武将,忽略他厌恶文墨这一点,倒是更像个儒生。这人平日里一身的张扬恣意总是将这等恬淡压下,此刻闭了眼静静睡着,那
“我……”薛斐还想辩驳,却突然卡了壳,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自小失了双亲,这些年薛家都靠他一个人撑着,少年老成,学着那些老大人们稳重都成了习惯,屋里屋外哪有什么人会认认真真与他辩驳这些。
羡知跟着他贴身伺候,知道的多注意的也多,可从来都是恭恭敬敬地请他回屋,甚至跪下求,却从来没有说过要陪他坐在这风口吹着,更不会这样理直气壮地驳他的话。
一时间心下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薛斐只听到自己轻轻咳了一声,不甚自在地挪开视线:“算了,今儿我还真说不过你,你真非要在这坐会儿就坐会儿吧。”
祝临只是极轻极轻地笑了两声,帮他挑了挑油灯里的灯芯,那灯轻轻炸了一声,便更亮堂了,暖黄色的光直直落进薛斐眸底。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不是故意迟的,我昨天忘记了存稿箱的存稿发完了的事情,刚刚写完论文挣扎着打开一开才发现没更。猛虎落地式道歉。
☆、疏桐
祝临平日里话不少,但祝家大公子到底也是系出名门,自小便学着那些繁杂规矩,就算心里不喜,也早就懂得同人相交的分寸,薛斐办着正事儿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不该随意出声打扰,因而这一陪,还真就成了安安静静坐在人身边儿不出声只看着的陪。
月色浅淡,祝临没别的事儿做,也只能撑着下巴端详薛斐认真批阅文书时的模样。说来有趣,他幼时心思活络,向来坐不住,三字经都要背小半个月才能勉勉强强记住,此时却竟能熬着夜吹着冷风在这院子里眼都不眨地看着薛斐皱眉,又把眉头松开,抬腕落笔,一笔一划。
离京五年才回来,于他而言,上京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这家铺子易了主,那户人家搬了屋倒是轻的,人变得快才是最叫他措手不及的。祝家的种种关系总是错综复杂,他倒不怎么关心,只是薛斐毕竟不同于那些乱七八糟的外戚。
薛斐是他的发小,打小搭伙在上京城祸祸别家孩子的竹马。他也曾为了些吃的玩的眼巴巴跟着薛斐喊了他十来年“斐哥哥”,连自家弟弟祝臤在他这都没这么亲近的待遇。可未曾想,他去南疆走了一遭,转眼这人就从“斐哥哥”变成了“薛大人”。
搁谁都冷脸的那个小公子也学会了对很多人假模假式地笑,身边亲近的也不止他一个人,同僚之间尽是来来往往的奉承。可即便如此,也不可否认如今的薛斐足够出挑,年纪轻轻便才名远播,也叫不少闺中少女暗自思慕。
“你总盯着我做甚,我都快不敢动了。”薛斐不知何时停了笔,微挑眉觑着他,眸中映着冷白的月光,裹挟点促狭的笑意。
祝临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出了神,却也不至于觉得尴尬,只是皱了皱眉,目光向下移,落到人手边那一摞文书上:“户部的公文单落到你手里的就这么多,文官可真不轻松。我爹竟还想叫我弃武从文……我还是早些叫他醒了这春秋大梦吧。”
“你这话要是叫祝丞相听见,别说消气让你进祝府大门了,怕是要连夜赶你回南疆日晒雨淋去。”薛斐失笑,却也不嫌他待在边儿上烦,甚至有闲心同他玩笑。
祝小祖宗心下深以为然,也跟着笑起来,抬眼见油灯又暗了几分,十分自觉地起身拿着簪子挑了挑,顺手将一只要朝火里扑的蛾子捉了扔出亭去。
薛斐见他动作,不自觉跟着弯了弯眸,又抬腕沉心扑在公文里去了。
祝临轻轻打了个呵欠坐回薛斐身侧,习惯性朝人手底下瞟了两眼,却也不怎么关心内容,只囫囵得出个薛斐字儿写得真漂亮的结论便作罢。不过这位小祖宗幼时背那四书五经被折磨出了阴影,一见着白纸黑字儿就犯困,真真一言不发地盯着薛斐写了会儿字,很快就瞌睡起来。
在南疆时的日子过得并不金贵,祝临习惯了哪儿哪儿都能睡,这会儿也不嫌石桌冷硬。待到薛斐不紧不慢地阅完那些公文,如释重负地揉揉手腕时,姓祝的小祖宗早已趴在旁边睡了个天昏地暗。
薛斐微微皱了皱眉,念及祝临此时只着中衣,忧心对方睡着了伤寒,便很利索地上前将外袍给人披了回去,但毕竟睡这儿一夜也不是个事儿,还得想法儿给他弄回房去。
薛斐思索片刻,轻轻拍了拍祝临的肩,柔声唤他:“阿临,别在这儿睡,久了容易着凉。”
这般坦然的温柔对他而言已是破天荒了,然而睡着的人同生病的人总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最明显的一点便是不讲道理,祝临一点儿没觉出薛斐这两句话的温柔,反而皱起了眉。
薛斐没法子,又凑近了几分,直到影子尽数落在人侧脸上才低下头,轻声唤:“阿临,回房睡去?”
可祝临似乎是铁了心不肯自己站起来走回客房,死死趴在原处,任了对方怎么唤都八风不动。
薛斐稍有些无奈,但他着实做不出高声将人吵醒这样的不雅举动,直接把对方扛回去又不现实,只好在原地顿了会儿,半是出神半是想辙儿。
祝临生的一点也不像个武将,忽略他厌恶文墨这一点,倒是更像个儒生。这人平日里一身的张扬恣意总是将这等恬淡压下,此刻闭了眼静静睡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