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织机旁瞧瞧。要紧的地方她便亲自动手,虽说六个妇人织麻衣的技术参差不齐,但经过钱母的鉴定与裁剪,织出来的麻衣质量都过关,人人都说比成衣店里的衣服还要好。
于此同时乔纪维和钱大永则准备着各类染料。各种植物捣碎制成的染料是不同的,比如靛蓝能成蓝色或青色染料,弄碎荩草能成黄色染料,红花茜草里面有大量的红色色素,而紫苏自然是紫色染料的原料。
乔纪维又从匠人那里买来王水,从盐碱地里挖了些碱土。他按照比例调制好酶染剂,这调酶染剂的手艺看着挺简单的,但调好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毕竟这时候也没有鉴定酸碱性的科技。
待一切物什准备好,这边十几件衣服也织好了。钱大永把麻衣放进染料里,在烈火上面煮。煮到一半再加入酶染剂。各种染料需加入酶染剂的量不同,煮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加热时间长了,有的染料就容易褪色。
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之后,钱大永和乔纪维基本掌握了染麻衣的门道,其中几件麻衣还染得很好。
钱大永和乔纪维随后又到县城去了一趟,买了各种颜色的线。丝线买回来一些妇人在村口争着围观。丝线中有黄的、紫的、橙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总之什么颜色的都有,妇人们一时也看得新鲜。
堆在牛车旁的妇人虽然知道这些都是乔纪维的主意,但还不太习惯跟乔纪维打招呼,便一齐向钱大永问话:“大永,你家买这些线做什么?”
“织衣服。”乔纪维回答道。
乔纪维专找二八花钿少女织麻衣,山水花草鸟兽各种图案任意织,就是不准重样。这时候的少女春心萌动,富于幻想,又得到了母亲倾心的教授,织出来的图案想必也是很美的。
织完一件衣服乔纪维给她们二十文钱,但尽管如此,村子里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也只有四个。这还是钱大永挨家挨户找的,这些女孩的父母不太想让闺女到一个光棍家里干活,乔纪维对他们晓之以理,简直快磨破了嘴皮子。
但刺绣是件细活儿,四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一天的工夫四个女孩一件衣服都没刺好,脸上香汗淋漓的。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不等麻衣卖出去,天就要转凉了。
翠花在自家院子里时常听见机杼的声音,不由得也想织些衣服赚些铜板。她在钱家门外见四个小姑娘刺麻衣刺得很吃力,就想着自己也跟着这四个姑娘一起给这些麻衣刺绣。
她虽然过了这个年龄,但对自己的刺绣手艺心里还是有底气的。乔纪维正好从院中走过,翠花急忙伸手喊住他。看了一眼乔纪维,用手指了指那四个刺麻衣的小姑娘,“纪维,我想绣这些麻衣。”
翠花看乔纪维的脸色跟看普通邻居的脸色无二,平静中又有一丝豪爽的意味。显然对那天的事情已经释怀,也没想着纠缠他,乔纪维这时想起那天的事情,心里却有些惭愧,后悔没有在事后安慰她,这些人一直顾着做生意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他不禁对这个女子另眼相看,在他印象里,古代女子都是那种惯于忍气吞声,柔软地经不起坏名声打击的人,而且不会轻易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翠花显然是个例外。
“好啊,我正求之不得呢!”
有了翠花的加入,缝制麻衣的进度明显加快。四个小姑娘有啥不懂的地方便问这个大姐。翠花虽然在男人面前蛮横,对待比自己小的妹妹们还是很温柔的,也乐意教她们。不久翠花又到邻村找了两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姑娘,绣麻衣的进度进一步加快。
等到积累到十几件麻衣的时候,乔纪维和钱大永便赶着公牛上路了。这十几件麻衣颜色各不同,一小半是给男人穿的,一多半是给女人穿的。
摊子前乔纪维和钱大永各据一边,钱大永的姑妈则在摊子前洗着一件染色麻衣。乔纪维就是想开诚布公,让街上的人见识一下染色麻衣的染色效果。
街上的人不时往摊子上瞧,见这麻衣织得线路缜密,与街上成衣店的麻衣有得一比,甚至还要更好。而且这些麻衣还染着各种颜色,绣着花虫鸟兽各种图案,这些绣在上面的东西虽然有些质朴,但也着实好看。再看一看洗的那件麻衣,盆里的水虽然也有颜色,但很浅。
他们都清楚麻衣不易染色,而且一洗便褪色。没想到还真得有染色的麻衣,这种工艺他们还是第一次见,不免感到有些稀奇。
“小哥儿,这麻衣多少钱?”
那人一抬头,脸上不禁微微有些惊讶,这不就是那天卖土豆泥的两人吗?他那天还从这里买了两碗土豆泥呢。这两天没来县城,他还以为这两个人已经迁到了别的地方。现在怎么又卖起麻衣来了。
乔纪维冲那人一笑,回答道:“两百文。”
听到这个价钱,有些想买这种麻衣的人纷纷望而却步。成衣店最贵的衣服也不过一百五十文,就这么一件衣服就两百文?这些人寻思着不能被坑,随之踱到了别的摊子上。
姑妈洗好衣服,找了个衣杆把衣服晾上,便回到自家。
日头越升越高,钱大永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他刚刚特意买了一把扇子,但自己不扇,给了乔纪维。街上的人陆续到摊子上观赏染了色的麻衣,但没一个人掏钱买。乔纪维瞧这些人的穿着,猜他们是普通的布衣百姓,也不像能买得起这衣服的。
钱大永见麻衣迟迟没
于此同时乔纪维和钱大永则准备着各类染料。各种植物捣碎制成的染料是不同的,比如靛蓝能成蓝色或青色染料,弄碎荩草能成黄色染料,红花茜草里面有大量的红色色素,而紫苏自然是紫色染料的原料。
乔纪维又从匠人那里买来王水,从盐碱地里挖了些碱土。他按照比例调制好酶染剂,这调酶染剂的手艺看着挺简单的,但调好就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毕竟这时候也没有鉴定酸碱性的科技。
待一切物什准备好,这边十几件衣服也织好了。钱大永把麻衣放进染料里,在烈火上面煮。煮到一半再加入酶染剂。各种染料需加入酶染剂的量不同,煮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加热时间长了,有的染料就容易褪色。
有了几次失败的经历之后,钱大永和乔纪维基本掌握了染麻衣的门道,其中几件麻衣还染得很好。
钱大永和乔纪维随后又到县城去了一趟,买了各种颜色的线。丝线买回来一些妇人在村口争着围观。丝线中有黄的、紫的、橙色的、绿色的、红色的……总之什么颜色的都有,妇人们一时也看得新鲜。
堆在牛车旁的妇人虽然知道这些都是乔纪维的主意,但还不太习惯跟乔纪维打招呼,便一齐向钱大永问话:“大永,你家买这些线做什么?”
“织衣服。”乔纪维回答道。
乔纪维专找二八花钿少女织麻衣,山水花草鸟兽各种图案任意织,就是不准重样。这时候的少女春心萌动,富于幻想,又得到了母亲倾心的教授,织出来的图案想必也是很美的。
织完一件衣服乔纪维给她们二十文钱,但尽管如此,村子里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也只有四个。这还是钱大永挨家挨户找的,这些女孩的父母不太想让闺女到一个光棍家里干活,乔纪维对他们晓之以理,简直快磨破了嘴皮子。
但刺绣是件细活儿,四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一天的工夫四个女孩一件衣服都没刺好,脸上香汗淋漓的。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不等麻衣卖出去,天就要转凉了。
翠花在自家院子里时常听见机杼的声音,不由得也想织些衣服赚些铜板。她在钱家门外见四个小姑娘刺麻衣刺得很吃力,就想着自己也跟着这四个姑娘一起给这些麻衣刺绣。
她虽然过了这个年龄,但对自己的刺绣手艺心里还是有底气的。乔纪维正好从院中走过,翠花急忙伸手喊住他。看了一眼乔纪维,用手指了指那四个刺麻衣的小姑娘,“纪维,我想绣这些麻衣。”
翠花看乔纪维的脸色跟看普通邻居的脸色无二,平静中又有一丝豪爽的意味。显然对那天的事情已经释怀,也没想着纠缠他,乔纪维这时想起那天的事情,心里却有些惭愧,后悔没有在事后安慰她,这些人一直顾着做生意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他不禁对这个女子另眼相看,在他印象里,古代女子都是那种惯于忍气吞声,柔软地经不起坏名声打击的人,而且不会轻易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翠花显然是个例外。
“好啊,我正求之不得呢!”
有了翠花的加入,缝制麻衣的进度明显加快。四个小姑娘有啥不懂的地方便问这个大姐。翠花虽然在男人面前蛮横,对待比自己小的妹妹们还是很温柔的,也乐意教她们。不久翠花又到邻村找了两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姑娘,绣麻衣的进度进一步加快。
等到积累到十几件麻衣的时候,乔纪维和钱大永便赶着公牛上路了。这十几件麻衣颜色各不同,一小半是给男人穿的,一多半是给女人穿的。
摊子前乔纪维和钱大永各据一边,钱大永的姑妈则在摊子前洗着一件染色麻衣。乔纪维就是想开诚布公,让街上的人见识一下染色麻衣的染色效果。
街上的人不时往摊子上瞧,见这麻衣织得线路缜密,与街上成衣店的麻衣有得一比,甚至还要更好。而且这些麻衣还染着各种颜色,绣着花虫鸟兽各种图案,这些绣在上面的东西虽然有些质朴,但也着实好看。再看一看洗的那件麻衣,盆里的水虽然也有颜色,但很浅。
他们都清楚麻衣不易染色,而且一洗便褪色。没想到还真得有染色的麻衣,这种工艺他们还是第一次见,不免感到有些稀奇。
“小哥儿,这麻衣多少钱?”
那人一抬头,脸上不禁微微有些惊讶,这不就是那天卖土豆泥的两人吗?他那天还从这里买了两碗土豆泥呢。这两天没来县城,他还以为这两个人已经迁到了别的地方。现在怎么又卖起麻衣来了。
乔纪维冲那人一笑,回答道:“两百文。”
听到这个价钱,有些想买这种麻衣的人纷纷望而却步。成衣店最贵的衣服也不过一百五十文,就这么一件衣服就两百文?这些人寻思着不能被坑,随之踱到了别的摊子上。
姑妈洗好衣服,找了个衣杆把衣服晾上,便回到自家。
日头越升越高,钱大永的额头上都冒出了汗。他刚刚特意买了一把扇子,但自己不扇,给了乔纪维。街上的人陆续到摊子上观赏染了色的麻衣,但没一个人掏钱买。乔纪维瞧这些人的穿着,猜他们是普通的布衣百姓,也不像能买得起这衣服的。
钱大永见麻衣迟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