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能松懈。
从那天起,一到下课,沈昀宝就精神百倍地抓着三人去体育馆训练。
顾城三人认为没必要这么紧张,偶尔也可以偷个懒,奈何他们之前给沈昀宝打的鸡血太足,想溜都溜不了,每天下午只能扼腕地跟在他身后老老实实往体育馆去。
于是整个一中的人,每天下午下课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一幕:沈昀宝像个小鸡崽,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三只懒洋洋的大公鸡。
公鸡们排着队,眼神有点幽怨,小鸡崽还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如果他手里有绳子,大概会把三只公鸡栓起来一起拖着走。
周唐深以为沈昀宝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这次比赛点他做陪练,自己连咆哮的次数都少了很多,万一要给他转成正式队员,还真是舍不得呢!
第 16 章
周唐这个速滑队里只有三人报名,因为沈昀宝没上,甚至都凑不齐接力赛的成员。
没办法,这年头,学体育的人也看有没有前途,像短道速滑这种永远都在搞糊了的运动项目上,除非真的喜欢或者特殊情况,一般人也不乐意把一辈子压在这上面。
周唐给三个人分别报了不同的项目,丘实耐力足,后期爆发力强,报了男子一千五百米的长距离比赛。
顾城报了男子五百米和一千米,而张骅则报了男子一千米。
周唐把自己的鸡蛋分开各个篮子装好后,心里踏实了不少。
就这样的一个小比赛,如果他还能全军覆没,真的可以去找根面条上吊了。
因为三人的比赛项目不尽相同,训练时沈昀宝的任务就格外繁重。
周唐为了提高质量,都是一对一的训练,所以顾城练完五百米和一千米之后可以休息会儿,但沈昀宝不行,他只能喘口气,补充点水分,继续跟着张骅和丘实练习。
每天下来,累地话都说不出,气也喘不匀,他却从没抱怨过,比三个要参加比赛的人还积极。
三位室友比赛可以取得好成绩,对他来说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在他这种兴奋状态的影响下,另外三条咸鱼一样的参赛选手也不自觉端正了态度。
一时间,训练场的氛围格外肃穆,搞得校体育馆其他运动员们每每经过短道速滑赛道时,都像是在参加葬礼一样凝重而安静。
这种紧张而快节奏的生活持续了大半个月,他们终于迎来了区里的比赛。
比赛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沈昀宝在车上没坐多久,就瞌睡地东倒西歪,在他的脑袋第三次撞上前面的座椅后,旁边的顾城终于伸出大手,轻轻托着他的头,搁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坐在两人身后的张骅拍了下丘实,示意他看前面,丘实回过头来跟张骅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看到了很丰富的信息。
周唐坐在前面,对后面的暗潮汹涌无知无觉。
他带着四名弟子来到比赛场馆,跟沈昀宝大概讲解了下赛场的布置安排,沈昀宝连连点头,就差没拿到小本子记笔记了。
这种小型比赛,看台上也没多少观众,一眼扫过去,全是空位,冷清的很。
几个人在看台上坐下来,生活助理李祥去买水了,另外一位助教刘洋,看着跟周唐大咧咧地坐在一起的沈昀宝,不着痕迹地皱了下眉头。
“沈昀宝,你没事的话,就去给顾城他们拿点水,拎下衣服。”一个都没办法正式上赛场的陪练队员,在这里跟大爷似地坐着,干什么呢?
沈昀宝没听出他的不满,只觉得自己也有用处了,开心地不行。
他屁颠屁颠地跟在顾城几人身后,顾城换比赛服,他就跟在后面去拎衣服,他们喝水,他就主动去拎水瓶。
对方看着他跑前跑后的,也没阻止,只是看了眼刘洋,又摸了下沈昀宝的脑袋,想把他头顶的那搓一翘一翘的呆毛压下来。
李祥回来后,发现自己差点失业了。
速滑队里,除了主教练周唐外,还会配两名助理教练,刘洋主要协助周唐处理平常训练和比赛事宜,李祥则更偏向生活上的打点。
李助理是个憨厚而老实的胖子,动作比不上沈昀宝灵敏,本来是他的活,现在被别人抢着干了,他没觉得轻松,只觉得有点惶恐。
这小子别是来跟自己抢饭碗的吧?
沈昀宝忙活了半天,终于感觉到了李祥身上传来的一大团怨念,这才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解释道:“李助,我看你去买水了,忙不过来,所以搭把手。”
李祥这才放下一颗心。
沈昀宝这是第一次参加正规的短道速滑比赛,虽然只是来看热闹的,但是对于比赛的规则和概念,比刚来一中时熟悉了很多。
队里的助教刘洋每到比赛的时候,就会跟队员们讲解规则,尽管大同小异,但该说的还是不能省。
更何况沈昀宝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这次要不说清了,看个比赛,那也是两眼一抹瞎。
短道速滑比赛一般采用淘汰制,按照每场比赛的排名,前两名的晋级,依次从预赛进四分之一决赛,再进到半决赛,最后是决赛。
比赛的时候,运动员们围绕赛道逆时针的方向跑动,短距离比赛,比如五百米,一千米之类的,一般是四个运动员一场,长距离比赛,是六到八名选手同时出发。
尽管只是区级比赛的预赛,选手数量也不少,一二十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