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既然那么说了,清安也不好再留他。只好又去扶他叫他起来。
清恪没有起来,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咚的一声格外的响亮。
“公子。”清恪的声音里满是不舍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晦涩,“您可千万照顾好自己。”
“好……好了!你快起来。”清安又叫了一声。
清恪却又咚咚的磕了两个头,震得清安脚底有些发麻。
“你……起来!”清安的口气有些急躁,清恪顿了顿,终于起身,双手拢在袖子里,垂眸看着脚尖。
“清安~我好了,咱们走吧……”小皇子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
“是,殿下。烦请殿下稍等。”清安仰着脖子对着外面应了一声,深深的看了清恪一眼,随即迈着步子出了门。
这次跟清安闹了不愉快,清安走后,清恪远远的看着清安越来越小的身影,在门口站了良久。
他不能跟着公子了,再这么下去,公子会死的。
……
黄昏的火烧云染透了半边天,清恪站在司礼监的院子里,呆呆地看着院子里被锁在笼子里半死不活的鹰。
——可惜那天空霸主又如何?终究不还是被那人锁在这里?
他在等着曹瑾回来。
“哟,这不是小十九么?”
戏谑的声音从耳边传来,清恪缓缓地扭头,迎面而来的少年依旧穿着一身月白的锦袍,面如冠玉。
“六哥。”清恪淡淡的冲那人打了招呼。
六哥勾了勾唇,也懒得瞎扯,只是走到清恪面前打量了他一圈,“让我猜猜看,你舍得离开你那主子了?”
清恪抿了抿唇,眸光暗了暗,他还没说话,就听着六哥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小十九,你可真不会隐藏情绪。”
清恪垂眸,没有说话。六哥走到他背后,亲昵地搂住他地脖子,自言自语般喃喃道:“别忘了你说过什么……我等着你……”
曹瑾回来时见清恪站在院子里等他,微微有些意外地挑挑眉,“想通了?”
清恪垂首:“是,干爹。”
曹瑾慢条斯理的迈着步子走进屋子里,清恪恭敬的跟在后面。
一进屋,曹瑾就转过身在太师椅上坐下,翘起二郎腿,“你主子知道么?”
清恪微微愣了一下,随后应道:“奴才从今以后只有干爹了。”
那也就是说,下定了决心了?还以为要等把那丞相庶公子一起送上战场才会屈服呢……曹瑾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识时务。”
短暂的沉默之后,清恪开口道:“奴才以后一定好好跟在干爹身边尽孝。”
曹瑾笑了笑,喝了一口茶,终于满意了。
中秋过后,皇上派来武安侯府的公子上了战场。
六哥难得的和曹瑾闹了红脸,被罚扫了三天院子。
皇上这次下了决心,要把来犯的东鄂打回他姥姥家。可是这些马上生存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本就厉害。
这仗打的极为不易,足足打了一年多,所幸年关将至之前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只是武安侯府的公子,长宁长公主的相公,废了。他不幸瘸了一条腿,刚回京那会他不忍拖累长公主,想和长公主和离,公主不同意。一时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
反正最后也没和离成功。(当然这不重要)
清恪走了。清安和小皇子又回到了两人相依为命互相取暖的日子。
随着年轮一圈圈增长,小皇子也逐渐显现出他的才华和聪颖。清安也一直守着自己的承诺,一直守着小皇子,这一守就是十年。
十年的相依为命,清安几乎是陪伴小皇子长大的唯一的玩伴。
十年恍然而过,十年,足够让小皇子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曾经的小小少年长成了如今风华正茂的青年。
季浮尘(小皇子)站在阁楼上,他金冠束发,锦衣缎带,一身的贵气,长身玉立的模样,常引得无数贵女驻足而立。而他却浑然不觉,反而总嘲笑清安长得太扎眼。
十年过去,清安不过只穿一件平常的儒雅长衫罢了,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冠上了一“京城第一美男子”的称号。
季浮尘十六岁便出宫建了府封了王,封号“宁”。
第21章
京城如今不太平。
四皇子母妃通敌卖国被赐死,四皇子被关入天牢后逃狱,刺杀皇上未果,联合外祖家镇南王在徐州起兵造反。
皇上被一个小太监救了一命,大病了一场。
镇南王早年跟着先帝四处开疆扩土,是先帝亲封的外姓王爷,皇上登基之后,自请去了徐州。在徐州拥兵自重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以来都是皇上的心腹大患。
如今起兵造反迅速占下大半个北方,要说是蓄谋已久也不为过。
偏生这个当口,东鄂又来边境骚扰。
内忧外患,夜冥危矣。
偏生皇上一生只有九个儿子。如今皇上卧床不起,大皇子要监国,又有二皇子和五皇子在一边虎视眈眈。三皇子几年前被分到边外建了府,六皇子是个纨绔,整天流连烟花之地,七皇子天生体弱,一直用药吊着,八皇子早夭。
这般境地,能上战场的也就只剩下九皇子了。
季浮尘(小皇子)被宣进大殿接圣旨,清安就站在殿外等他。
清恪就在外面,低眉顺眼的站在殿门口,一副恭敬温和的样子。
清安见了他,含笑冲他走过去:“清恪。”
清恪没有起来,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咚的一声格外的响亮。
“公子。”清恪的声音里满是不舍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晦涩,“您可千万照顾好自己。”
“好……好了!你快起来。”清安又叫了一声。
清恪却又咚咚的磕了两个头,震得清安脚底有些发麻。
“你……起来!”清安的口气有些急躁,清恪顿了顿,终于起身,双手拢在袖子里,垂眸看着脚尖。
“清安~我好了,咱们走吧……”小皇子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
“是,殿下。烦请殿下稍等。”清安仰着脖子对着外面应了一声,深深的看了清恪一眼,随即迈着步子出了门。
这次跟清安闹了不愉快,清安走后,清恪远远的看着清安越来越小的身影,在门口站了良久。
他不能跟着公子了,再这么下去,公子会死的。
……
黄昏的火烧云染透了半边天,清恪站在司礼监的院子里,呆呆地看着院子里被锁在笼子里半死不活的鹰。
——可惜那天空霸主又如何?终究不还是被那人锁在这里?
他在等着曹瑾回来。
“哟,这不是小十九么?”
戏谑的声音从耳边传来,清恪缓缓地扭头,迎面而来的少年依旧穿着一身月白的锦袍,面如冠玉。
“六哥。”清恪淡淡的冲那人打了招呼。
六哥勾了勾唇,也懒得瞎扯,只是走到清恪面前打量了他一圈,“让我猜猜看,你舍得离开你那主子了?”
清恪抿了抿唇,眸光暗了暗,他还没说话,就听着六哥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小十九,你可真不会隐藏情绪。”
清恪垂眸,没有说话。六哥走到他背后,亲昵地搂住他地脖子,自言自语般喃喃道:“别忘了你说过什么……我等着你……”
曹瑾回来时见清恪站在院子里等他,微微有些意外地挑挑眉,“想通了?”
清恪垂首:“是,干爹。”
曹瑾慢条斯理的迈着步子走进屋子里,清恪恭敬的跟在后面。
一进屋,曹瑾就转过身在太师椅上坐下,翘起二郎腿,“你主子知道么?”
清恪微微愣了一下,随后应道:“奴才从今以后只有干爹了。”
那也就是说,下定了决心了?还以为要等把那丞相庶公子一起送上战场才会屈服呢……曹瑾赞赏的看了他一眼:“识时务。”
短暂的沉默之后,清恪开口道:“奴才以后一定好好跟在干爹身边尽孝。”
曹瑾笑了笑,喝了一口茶,终于满意了。
中秋过后,皇上派来武安侯府的公子上了战场。
六哥难得的和曹瑾闹了红脸,被罚扫了三天院子。
皇上这次下了决心,要把来犯的东鄂打回他姥姥家。可是这些马上生存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本就厉害。
这仗打的极为不易,足足打了一年多,所幸年关将至之前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只是武安侯府的公子,长宁长公主的相公,废了。他不幸瘸了一条腿,刚回京那会他不忍拖累长公主,想和长公主和离,公主不同意。一时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
反正最后也没和离成功。(当然这不重要)
清恪走了。清安和小皇子又回到了两人相依为命互相取暖的日子。
随着年轮一圈圈增长,小皇子也逐渐显现出他的才华和聪颖。清安也一直守着自己的承诺,一直守着小皇子,这一守就是十年。
十年的相依为命,清安几乎是陪伴小皇子长大的唯一的玩伴。
十年恍然而过,十年,足够让小皇子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曾经的小小少年长成了如今风华正茂的青年。
季浮尘(小皇子)站在阁楼上,他金冠束发,锦衣缎带,一身的贵气,长身玉立的模样,常引得无数贵女驻足而立。而他却浑然不觉,反而总嘲笑清安长得太扎眼。
十年过去,清安不过只穿一件平常的儒雅长衫罢了,竟然莫名其妙的被冠上了一“京城第一美男子”的称号。
季浮尘十六岁便出宫建了府封了王,封号“宁”。
第21章
京城如今不太平。
四皇子母妃通敌卖国被赐死,四皇子被关入天牢后逃狱,刺杀皇上未果,联合外祖家镇南王在徐州起兵造反。
皇上被一个小太监救了一命,大病了一场。
镇南王早年跟着先帝四处开疆扩土,是先帝亲封的外姓王爷,皇上登基之后,自请去了徐州。在徐州拥兵自重不是一天两天了,一直以来都是皇上的心腹大患。
如今起兵造反迅速占下大半个北方,要说是蓄谋已久也不为过。
偏生这个当口,东鄂又来边境骚扰。
内忧外患,夜冥危矣。
偏生皇上一生只有九个儿子。如今皇上卧床不起,大皇子要监国,又有二皇子和五皇子在一边虎视眈眈。三皇子几年前被分到边外建了府,六皇子是个纨绔,整天流连烟花之地,七皇子天生体弱,一直用药吊着,八皇子早夭。
这般境地,能上战场的也就只剩下九皇子了。
季浮尘(小皇子)被宣进大殿接圣旨,清安就站在殿外等他。
清恪就在外面,低眉顺眼的站在殿门口,一副恭敬温和的样子。
清安见了他,含笑冲他走过去:“清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