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

得难看,这般行为,至两国威严于何地?尔等可知罪否?”
  底下的使臣们听着身边的翻译,当即傻眼了,不都说中原人爱面子吗?这怎么从中原皇帝到大臣,那是一个比一个不要脸,能颠倒黑白啊?
  他们要是真的按照中原皇帝的说法去做,那妥了,等皇帝判决下来的时候,他们国家还有没有活人都两说了。
  当即,洪沙瓦底地使臣趴地哭诉道:“□□皇帝陛下,我等并非不愿意递交国书讨要说法,实在是怕到那时候,我等早已国破人亡了。”
  安南使臣也道:“我等屡次送出降书求和,但是贵国将军一直置之不理不算,还加紧攻击,我国子民,如今只能用生灵涂炭来形容,请陛下为我等做主啊。”
  孔雀国大约是被打怕了,使臣道:“我等不求别的,只希望贵国都督能手下留情,给我们一条生路,我孔雀国愿意俯首称臣,岁岁纳贡,这是降书。”
  说着,趴在地上的孔雀国使臣,将怀中的国书降表举过头顶,等着人拿与皇帝,他们实在是伤得起不来了。
  其他两国使臣也不敢耽误,赶紧将他们国家的降书举过头顶,生怕晚了之后,被皇帝再抓住把柄认为不主动。
  通过之前,张裕和皇帝的言行,他们就已经明白了大庆的态度,早早就收起了之前的小心思,开始行使第二套臣服方案,态度放得很低,同时在心里痛骂孔雀国的龟孙子狡猾。
  皇帝点头,示意谷满仓呈上来,谷满仓带着三个小太监来到使臣面前,由小太监用银针以及试毒验毒之后,才用托盘接过来,呈给皇帝。
  皇帝看了一眼之后,道:“让太子看看,可有什么看法。”
  谷满仓应诺一声之后,又将托盘送到太子面前,太子倒是当真仔仔细细地将三份臣表降书看了一遍,这才合上。
  皇帝问道:“看过之后,太子可有何想法啊?”
  太子对皇帝一礼之后道:“启禀父皇,儿臣有话想问问三国使臣。”
  皇帝不在意道:“准!”
  太子对着这些使臣温和地问道:“孤且问你们,之前给西南大都督和将军们送去的,可是这样的降书?”
  三国使臣稍微有些心虚,毕竟,那时候他们送去的降书,是他们各自怀里的另一份,他们出发前,各自的王就交代了便宜行事,所以,每人都带了三份降书。
  两国打仗,为了的就是利益和岁贡,所谓的降书,就是愿意称臣纳贡,这降书里面的诚意就是能不能打动胜利的一方同意他们求和的关键。
  若是诚意足够,对方自然会派来使臣谈判,岁贡肯定是要比降书上说的多些,但也不会出入太多。
  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中原人号称□□上国,自有风度,一般不会在意岁贡多寡,而是更在意臣表的言辞。
  他们几乎是将所有能说会道的人都集合在一起,就差将皇帝说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能力胜过秦皇汉武了。
  但是,他们不傻,在看到大庆皇帝的态度之后,他们立即意识到,他们得到的消息有误,这代的皇帝不好忽悠,就不约而同的将最有诚意的那一份递了出来。
  作为这次战争的主力,洪沙瓦底地使者硬着头皮说道:“这次是我国大学者们写的,是为了体现对皇帝陛下的尊重,之前的,是武将所书,但我们都是诚心诚意归降的。”
  另外两国使者一听,也赶紧表示同意,他们也是这样的。
  太子对他们的狡辩不予置否,只是又淡淡地问道:“所以,书写的都是用的你们自己的文字?”
  三国使者懵了,这降书不用自己的文字书写,那用什么文字?但还是点头表示是这样的。
  太子摇头叹气,然后转身对皇帝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知道,大都督为何接到降书,仍不停手,这确实是个误会啊。”
  皇帝嘴角一抽,但还是配合地问道:“太子为何如此笃定,且说来听听。”
  太子道:“回父皇,依儿臣所见,大都督根本不认识降书上的内容,反倒以为他们在挑衅!”
  这下别说是三国使臣,就算是站班的文武大臣们闻言,都差点儿趴下了。
  皇帝勉强没让自己被口水呛到,看了一眼傻眼的三国使臣之后,问道:“太子所言可有依据?”
  太子道:“据儿臣所知,荣国公征战沙场数十年,虽有儒将之称,但本身文采却极为一般,对他国文字,更是不可能认识。”
  “听闻,二十三年前,征讨茜香国的时候,茜香国女皇也曾命人递上降书,但因当时负责军务的宁国公负伤回京救治,荣国公就曾因误解其鄙视自己不通他国文字,笑其不通文墨大怒,并且,自那之后,周边藩国无人不知,若是递上降表,需配以大庆文字翻译,否则均视为挑衅。”
  “因此,荣国公作战,军中一般是不会配以翻译,因为,荣国公实在不愿意打仗的时候,还要分出心神,照顾文职者。”
  妈的,还可以这么解释?谁不知道当年贾代善说的那些都是借口,其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兄长贾代化报仇?
  但是,这话不能说,再加上看皇帝若有所思的点头之后,就开始发呆,明显是不想解决,于是,臣工们开始议论开了,整个朝堂嗡嗡地乱成一团。
  而三国使者在知道这些人讨论的内容的时候,那真是差点儿气吐血,因为他们挣得面红耳赤的问题是:打仗的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