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妒忌,却总有几分薄怒。
“明日你启程回封地,我会调阿映去幽州视事,与你同行。”高珩将猫放走,复而偏过头看着高构,“北康王便好好在府邸里待着罢,过几日,便该龙袍加身了。”
“侄儿定会感念皇叔恩德。”高构慌忙起身行礼道,对皇位的憧憬短时间内盖过了旁的想法,可想到高珩漠不关心的高桓的生死,又觉得当皇帝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
“侄儿来日若是教皇叔不满意了,皇叔能否留侄儿一命。”他低声问了,心里虽清楚这话算不上数,却仍希冀求一刻的心安。
“这得看是什么事了。不过北康王应当不比陛下荒唐,做不出教孤不满意的事。”高珩说,高构只觉自己心底的事皆已被高珩看穿,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待了。
他起身告退,等到要出了院子,却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猫已经跳到了树上,而卫映已经坐到了高珩身侧。花树掩映下,高珩喂给他一片果脯,他埋首在高珩怀中,朝他讨巧地笑起来。
第二日各路王侯便回了封地,高构与卫映同坐一车,比起往常拘谨许多。
高构年纪一到,便立刻封王别居,是以并没有见过几次那个传言中跋扈嚣张的卫公子,而他那时也并没有什么心思去关注旁的,他生母无宠早逝,封地苦寒,又自知没有琅琊王那样的才干,便安心在封地过日子。突厥来犯,被围困城中时,他也并没有什么慌乱:他没什么资本,能仰仗的只有这座城池,投降突厥,必不能再享受王爵生活,而即便屠城,他也是最后死的那个。
可他运气够好,等到了邺城派人来救:他自城楼上看见一支身着玄红重甲的骑兵自远方踏沙而来,领头的那个提着枪,勒马指向突厥王旗的方向:“那便是突厥诺伯力可汗,得其首级者,千金万户侯!”
十万大军,轻易便被这支骑兵撕开一条口子,而后步兵自此涌入厮杀,疲敝之师便溃不成军。
三千铁骑破北康,给年少封侯的卫映又添上一笔战绩,进了城,他摘下头盔,露出的脸孔还带着少年稚气:“你是北康王吧?是皇帝的二弟还是五弟来着?”
“是三弟。”他说,而后那个漂亮得的叫人不敢逼视的小将军忽然哧笑起来,他说对不起啊,我对皇帝的事不太熟,你叫高构是吧,我会记得你名字的。
他封留朔侯,更响亮的却是煌昭将军的名号,煌者光亮,昭者显张,而这个年少成名、未尝一败的小将军,当真是个太阳般耀眼的人。
七日后他们终于到了封地,名义上是卫映说要在这里歇几日,实则都知晓他是要在这里待到起事。是,卫映找了酒,坐在他身旁饮着,黑眸中波光潋滟,没到醉的地步,却也起了兴致。他摇了摇酒盏,问他:“当真不尝尝吗?”
“我喝不来酒。”他摇摇头,看着他近在咫尺的漂亮脸孔,心中那想要靠近甚至拥有的欲望如同扑不灭的野火,他问,“我能叫你阿映吗?”
他听到过高珩唤他阿映,一声声温柔纵容,而他笑着应答,显然极为受用。
“当然可以啊。”卫映喝了口酒,疑惑问,“你以前不是这么叫我的吗?”
他只敢叫他将军或者侯爷,所以他总是避免要称呼他的时刻:“我没注意.......我再给你拿酒。”
“多谢。”卫映看了看已经快见底的酒盏,摆了摆手。高构起身的时候留恋地看了他一眼,里面是浅浅的愧疚和更深重的贪婪。他将酒拿给卫映,而后回房写了封信,落笔时手腕发抖,几次搁不成笔,最终还是书写完成,将信送了出去。
卫映在北康王府住了十余日,脾性喜好给府中人摸了个透。他本来也不是什么不好伺候的主,只是天性散漫,多少有些教人摸不清楚。
这日高构不在府中,卫映本是在后院中喝酒,却听到府中有喧嚣之声。他顿时警惕,提起剑便去了前庭,看看是什么动静。
那队人马衣饰华丽,为首那人坐在轮椅上,高声叫嚷着:“本侯今天就是要进来!”
是熟人啊。卫映心中冷笑,提剑起身时微有眩晕,却并未在意,他信步走到门口,抱剑讥笑道:“腿还没好全呢,居然千里迢迢跑来北康王府撒野。乐昌侯是不是非要进趟诏狱才长记性啊?”
楼晃转眼看到他,却并没有被激怒,而是森森冷笑:“你来的正好啊!把他拿下!”
卫映恼怒,刹然拔剑指向楼晃:“我乃列侯,谁敢动我?”
“陛下可否?”楼晃挑起眉梢,“给本侯宣旨!”
他身侧一天使打扮的人便捧出圣旨宣读,卫映不耐,抬剑将圣旨挑过来见上面并没有加盖朱印,心下便了然了。
“没有摄政王加盖玉玺的圣旨就是废纸一张!”他冷笑,随手撕碎了那黄帛,“陛下断不会做出这等愚蠢之事,怕不是乐昌侯你假传圣旨吧?”
必然是皇帝知晓了废立之事,决定一搏,现下情势不对,他只想快些回离开这里,只是高构还没有回来,他还不能一走了之。
楼晃带了二十几个人,杀出去不难,但要一直纠缠必然吃亏,楼晃行动不便,挟持他或许可拖延到高构过来。
他看准时机,举剑佯装要刺向那宣旨的内侍,想在他躲闪之时背刺楼晃。他出手极快,楼晃身边人立刻护住楼晃。一招未中,他正想着如何再动手,脚步却开始觉得虚浮,手中长剑如同
“明日你启程回封地,我会调阿映去幽州视事,与你同行。”高珩将猫放走,复而偏过头看着高构,“北康王便好好在府邸里待着罢,过几日,便该龙袍加身了。”
“侄儿定会感念皇叔恩德。”高构慌忙起身行礼道,对皇位的憧憬短时间内盖过了旁的想法,可想到高珩漠不关心的高桓的生死,又觉得当皇帝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
“侄儿来日若是教皇叔不满意了,皇叔能否留侄儿一命。”他低声问了,心里虽清楚这话算不上数,却仍希冀求一刻的心安。
“这得看是什么事了。不过北康王应当不比陛下荒唐,做不出教孤不满意的事。”高珩说,高构只觉自己心底的事皆已被高珩看穿,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待了。
他起身告退,等到要出了院子,却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猫已经跳到了树上,而卫映已经坐到了高珩身侧。花树掩映下,高珩喂给他一片果脯,他埋首在高珩怀中,朝他讨巧地笑起来。
第二日各路王侯便回了封地,高构与卫映同坐一车,比起往常拘谨许多。
高构年纪一到,便立刻封王别居,是以并没有见过几次那个传言中跋扈嚣张的卫公子,而他那时也并没有什么心思去关注旁的,他生母无宠早逝,封地苦寒,又自知没有琅琊王那样的才干,便安心在封地过日子。突厥来犯,被围困城中时,他也并没有什么慌乱:他没什么资本,能仰仗的只有这座城池,投降突厥,必不能再享受王爵生活,而即便屠城,他也是最后死的那个。
可他运气够好,等到了邺城派人来救:他自城楼上看见一支身着玄红重甲的骑兵自远方踏沙而来,领头的那个提着枪,勒马指向突厥王旗的方向:“那便是突厥诺伯力可汗,得其首级者,千金万户侯!”
十万大军,轻易便被这支骑兵撕开一条口子,而后步兵自此涌入厮杀,疲敝之师便溃不成军。
三千铁骑破北康,给年少封侯的卫映又添上一笔战绩,进了城,他摘下头盔,露出的脸孔还带着少年稚气:“你是北康王吧?是皇帝的二弟还是五弟来着?”
“是三弟。”他说,而后那个漂亮得的叫人不敢逼视的小将军忽然哧笑起来,他说对不起啊,我对皇帝的事不太熟,你叫高构是吧,我会记得你名字的。
他封留朔侯,更响亮的却是煌昭将军的名号,煌者光亮,昭者显张,而这个年少成名、未尝一败的小将军,当真是个太阳般耀眼的人。
七日后他们终于到了封地,名义上是卫映说要在这里歇几日,实则都知晓他是要在这里待到起事。是,卫映找了酒,坐在他身旁饮着,黑眸中波光潋滟,没到醉的地步,却也起了兴致。他摇了摇酒盏,问他:“当真不尝尝吗?”
“我喝不来酒。”他摇摇头,看着他近在咫尺的漂亮脸孔,心中那想要靠近甚至拥有的欲望如同扑不灭的野火,他问,“我能叫你阿映吗?”
他听到过高珩唤他阿映,一声声温柔纵容,而他笑着应答,显然极为受用。
“当然可以啊。”卫映喝了口酒,疑惑问,“你以前不是这么叫我的吗?”
他只敢叫他将军或者侯爷,所以他总是避免要称呼他的时刻:“我没注意.......我再给你拿酒。”
“多谢。”卫映看了看已经快见底的酒盏,摆了摆手。高构起身的时候留恋地看了他一眼,里面是浅浅的愧疚和更深重的贪婪。他将酒拿给卫映,而后回房写了封信,落笔时手腕发抖,几次搁不成笔,最终还是书写完成,将信送了出去。
卫映在北康王府住了十余日,脾性喜好给府中人摸了个透。他本来也不是什么不好伺候的主,只是天性散漫,多少有些教人摸不清楚。
这日高构不在府中,卫映本是在后院中喝酒,却听到府中有喧嚣之声。他顿时警惕,提起剑便去了前庭,看看是什么动静。
那队人马衣饰华丽,为首那人坐在轮椅上,高声叫嚷着:“本侯今天就是要进来!”
是熟人啊。卫映心中冷笑,提剑起身时微有眩晕,却并未在意,他信步走到门口,抱剑讥笑道:“腿还没好全呢,居然千里迢迢跑来北康王府撒野。乐昌侯是不是非要进趟诏狱才长记性啊?”
楼晃转眼看到他,却并没有被激怒,而是森森冷笑:“你来的正好啊!把他拿下!”
卫映恼怒,刹然拔剑指向楼晃:“我乃列侯,谁敢动我?”
“陛下可否?”楼晃挑起眉梢,“给本侯宣旨!”
他身侧一天使打扮的人便捧出圣旨宣读,卫映不耐,抬剑将圣旨挑过来见上面并没有加盖朱印,心下便了然了。
“没有摄政王加盖玉玺的圣旨就是废纸一张!”他冷笑,随手撕碎了那黄帛,“陛下断不会做出这等愚蠢之事,怕不是乐昌侯你假传圣旨吧?”
必然是皇帝知晓了废立之事,决定一搏,现下情势不对,他只想快些回离开这里,只是高构还没有回来,他还不能一走了之。
楼晃带了二十几个人,杀出去不难,但要一直纠缠必然吃亏,楼晃行动不便,挟持他或许可拖延到高构过来。
他看准时机,举剑佯装要刺向那宣旨的内侍,想在他躲闪之时背刺楼晃。他出手极快,楼晃身边人立刻护住楼晃。一招未中,他正想着如何再动手,脚步却开始觉得虚浮,手中长剑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