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7

场合。
  这时才恍然大悟,徐斯奕他转发交流会直播的微博,哪里是他对交响乐感兴趣,分别就是因为男朋友嘛!
  消息很快传开, 本来对交响乐没什么兴趣的乔粉们, 纷纷打开央视音乐频道, 兴奋地观看直播。
  顺便吸引来大批吃瓜群众,连带着徐斯奕粉丝们, 也有不少抱着纠结的心情打开电视。
  [许乔还是琵琶首席, 这什么情况……?]
  [要是三弦首席我还能理解, 他之前在国风露的那一手确实精彩,但没听说过他还会琵琶啊]
  [等着听吧,应老师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用意在]
  [哥哥加油,为国争光啊]
  [为国争光?别丢脸丢到国外就好了]
  [不杠要死哦?]
  小春在世界各地参加过很多回比赛了,还是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这样壮丽辉煌的音乐大厅,少不得有一些紧张。
  她坐在后面,看到前方许乔的背影,怦怦跳动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她憧憬着首席的位置,也一直努力练习向这个位置靠拢。乐团里所有人都说她天赋出众,总有一天这个位置会落到她的头上。
  小春一直期待着这么一天。直到许乔加入了民乐团,这样的期待才突然消退了。
  她知道自己还差的远,她的心学会了沉淀。她再也不执著于某一个代表着荣誉的位置,而是在弹奏时,真正将心思全部放在了手中琵琶上。
  应文林说这是好事,未来走的路会更宽更远。
  小春目光落回到琵琶上,首席的位置给了许乔,她心里冒出的全然都是与有荣焉的崇敬。
  评委席上,评委们打开了民乐团准备的乐曲资料,彼此低声讨论着。
  “《姑苏月夜》,有些陌生的曲名,我看看……果然是新作的,作曲人是许乔、应文林。”这两个名字的发音对于他们而言很拗口,要费些劲才能念出来。
  “应文林是中国很有名的民族音乐家,这位名叫许乔的是……我看看,是他们乐团的首席,名字在应之前?有意思。”
  “他看上去很年轻。”
  “是的太年轻了。”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太年轻了,能作出优秀的曲子吗?
  在音乐最辉煌的时代,天才涌现群英荟萃的那个时代,天才们确实可以在这样的年纪作出令人惊艳的传世曲目。
  但本世纪,这样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还没有出现。
  演奏正式开始。
  许乔抱着琵琶,想起了先前自己同应文林的谈话,缓缓拨动琴弦。
  “它会缓慢而坚定地形成自己的体系,它本来就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果把西方交响乐形容为一幅色彩厚重的油画,那么民乐就是一幅水墨画。
  画一幅油画,需要先用大笔刷铺一层背景,再一层一层地上颜料,最后画出来的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画——这就是西方交响的特点。
  满、立体、注重层次。
  但中国、中国人的艺术,讲究的是空,是写意,是留白,是少即是多。
  一支毛笔,笔锋落下,笔画间线条的起落、粗细、转折、飞白,什么样的深浅浓淡都有了。
  不应该是对西方交响乐的拙劣模仿,那样只会带来杂糅的不和谐。
  一段散板出来,许乔率先用弹挑、轮指的手法由慢到快引入。大幅度的快推慢挽,回滑音的配合运用倏地勾住人心神。
  台下评委们眯了眯眼,盯紧了这个年轻人。
  因为疲惫有些分散的注意力,经由他弹奏的手,一下被集中起来。
  在刚刚的乐声中,他们感受到了一丝微风吹拂江面的轻灵感,他的弹奏太过自然了。
  洞箫与古筝、二胡的声音也加入进来,齐奏中音色达到了和谐。
  偌大的音乐厅内,观众们越发安静了,整个大厅只有那微风一般的乐声,疲惫都好像被驱散不少。
  他们不由自主进入了这首曲子所勾勒的画面中。
  是什么……是月亮,对,是初升的明月?还有风,是来自东方某个宁静城市夜晚的风。
  不需要旁人解释,聆听的观众们已经明白,这奏出的是江面水波的声音。
  那大阮沉沉富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是船桨在击水。
  短短一小段乐曲,竟在脑海中营造出了如此鲜明的画面感。
  “它会让世界看到听到它独特的魅力。”
  一副姑苏月夜山水画卷缓缓舒展开来。
  在箜篌、鼓、笙、洞箫奏出的恬静旋律中,领奏的淙淙琵琶声像点睛之笔,在平稳中描画出起伏。那个美好的东方古城仿佛一幅单调的线稿上了色,有了清晰的颜色出来。
  旋律在平稳悠扬中呈上升之势,情绪层层向上,乐曲不断升高不断推进,映照出明月上升的场景来。
  而没等观众期盼月色彻底照拂大地,大胡等低音乐器音色蓦然厚重起来。
  月色被浓云遮挡,光线暗淡下来。
  “咚——咚——”鼓声也变得沉闷。
  极低、极沉的音色,牵动着观众紧张的心情。
  就在观众们为此揪心时,一个强拍,琵琶清越明亮的泛音响起,拨开层层云雾,天上皎皎一轮明月。
  “啊!”有人心情激荡,不小心发出低呼,赶紧捂住嘴。
  首席具备过硬的独奏能力是基本要求。这场演奏中所有琵琶独奏的部分,都由许乔来完成。
  在接下来,旋律升高,音色变得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