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大臣怎么上朝?
赵祯就这么理直气壮的休假了,可怜的户部,被赵祯活生生的无视了。
反正差不多大半个月吧,那些个朝臣才陆陆续续的到达京城,同时被京城的巍峨所震撼。
跟这里一比,汴梁城简直就像是小县城,完全没有可比性……
朝臣上岗后发现他们工作的地方更大了,休息室也非常的舒适,沙发地热,一样都不缺,比起汴梁来,这就跟升级了一样。
升级这个词,也是最近才听说的,反正就是比原来好。
这么一来,朝臣的怨气好像也没之前多了,甚至想不起来,先前为什么打死也不肯来了。
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好像也不是,他们大都不是汴梁本地人,很多都是从外地科考过来的,到后来官越做越大,自然就在汴梁城扎根了。
谁能想到,京城还能搬迁的。
好在走水运,速度快又稳当,还不用担心水匪,是的,水匪什么,都快绝迹了,也是比较难的,赵爵拉着他的水师,让他们没事就溜达,看到水匪就清理一下,正好增强一下实战经验。
水匪都哭了,为什么偏偏要拿他们来练手啊?
唯一让朝臣们不满的是,宅子是够大,可是为什么没有地暖?
赵爵才不管他们,建宅子的钱先给了再说别的,至于自行去找人装地暖?不好意思,整个北方,能装地暖的,全是他的人。
来都来了,还能走不成?
朝臣除了乖乖交银子,还能怎么办,跟赵爵斗?
谢谢了,如今的京城就是赵爵的地盘,吃喝拉撒,只要你想的到的,都跟赵爵的买卖有关系。
先前还想算计赵爵的银子,现在好了,反过来要送银子给他,还有比这更心塞的?
而且赵爵的理由很充分,建造城池的银子是朝廷的,你们是想欠朝廷的银子?
那是不可能的,敢欠朝廷的银子,那等于就是把那乌纱帽还给皇帝,这么辛苦才读出来,好不容易当官了,就因为这么个小宅子,把乌纱帽送出去,那是不可能的!
反正陆陆续续的,就有朝臣将银子交到了户部,对此户部的人每天都是眉开眼笑的,这可都是银子!
户部是大宋最难的部门,大宋就好像一部运行的机器,什么地方都需要花费银子才能运转的起来,至于贪,呵呵,真以为如今大宋的银子这么好贪吗?
就他们户部内部,每七天就会检查账簿,全部人分开查账,一有不对,就立刻全部停职,一直到查清楚为止。
简直不要太吓人了,据说这个方法,是襄阳王的王君想出来的,更不要说皇帝还专门搞了廉政的官员,只为了盯梢,当然了,他们并不是只盯梢户部,他们是所有朝廷的部门都盯梢,连他们自己内部都不放过。
在大宋,你想赚钱可以,贪污,就是不行!
没有道理可言,自打赵祯上位以后,光是大宋关于贪污的律例就改了几回。
被打入天牢的贪污犯也是不少,基本抓到一个就没有轻饶的。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大宋的朝臣俸禄这么高,还这般不要脸的贪,活该被打入天牢。
估计这一届的户部,是有史以来,户部最清廉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不清廉。
更何况那些个花楼的职业,在赵爵严厉的打击下,几乎快要从京城消失不见了。
赵爵就是以抓邻国探子为由,顺便就打击了不少,大宋人口缺的要死,他们还拿那些姑娘去做那样的生意!
敢去花楼的纨绔,都没有好果子吃,因为朝臣没有胆敢去的,也就是家里有钱的纨绔,问为什么单指有钱的,而不是有权的,不好意思,有权的家中的纨绔,都在温山书院关着呢。
想出来逛花楼那是不可能的,要是被书院发现,怕不是要打断他们的狗腿?
更怕是要他们抄写院规,院规也不是太长,也就堪堪一本大宋律例这么厚的样子。
其实温山书院的院规,就是大宋律例,敢违反的,基本要么充军,要么砍头。
赵爵觉得凭什么做坏事了就充军,以为边军是收垃圾的吗?
全部丢去挖矿!
第211章 梦见下厨
如今的厢军, 早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厢军了,什么破铜烂铁的都会收入,现在厢军入伍的要求严格, 要求身体健康,身家清白。
哪像以前,犯事的基本都是充军。
这也为什么以前厢军里面参差不齐,一般家里没点事,谁愿意进这里?
要知道古代征兵,那是强制的, 在不打仗的年岁里,拿银子可以免去当兵的苦, 不过在战事起的时候,银子也是没有用的。
不过这一切,因为赵爵的出现,变的不一样了。
光是当初的厢军,就被裁了好大一批人,赵爵等人深刻的体会到, 队伍在精不在多。
猪队友什么的, 再多也没什么用处, 只会拖后腿。
还不如放回去种地,放牛羊什么的, 好歹还能创收呢。
至于那些个被发配来的, 好歹也拼过命, 只要犯的不是某些罪, 基本上也就被免了罪行,统统分去种地了。
不适合打仗的人,还是算了,老老实实的去种地得了。
古代对那些罪犯,其实很不友好,刺字什么的,简直了,根本不给改过自新的机会。
庞昱见识过几起冤假错案的,哪怕平反了,那脸也不能看了。
赵祯就这么理直气壮的休假了,可怜的户部,被赵祯活生生的无视了。
反正差不多大半个月吧,那些个朝臣才陆陆续续的到达京城,同时被京城的巍峨所震撼。
跟这里一比,汴梁城简直就像是小县城,完全没有可比性……
朝臣上岗后发现他们工作的地方更大了,休息室也非常的舒适,沙发地热,一样都不缺,比起汴梁来,这就跟升级了一样。
升级这个词,也是最近才听说的,反正就是比原来好。
这么一来,朝臣的怨气好像也没之前多了,甚至想不起来,先前为什么打死也不肯来了。
是不愿意背井离乡?好像也不是,他们大都不是汴梁本地人,很多都是从外地科考过来的,到后来官越做越大,自然就在汴梁城扎根了。
谁能想到,京城还能搬迁的。
好在走水运,速度快又稳当,还不用担心水匪,是的,水匪什么,都快绝迹了,也是比较难的,赵爵拉着他的水师,让他们没事就溜达,看到水匪就清理一下,正好增强一下实战经验。
水匪都哭了,为什么偏偏要拿他们来练手啊?
唯一让朝臣们不满的是,宅子是够大,可是为什么没有地暖?
赵爵才不管他们,建宅子的钱先给了再说别的,至于自行去找人装地暖?不好意思,整个北方,能装地暖的,全是他的人。
来都来了,还能走不成?
朝臣除了乖乖交银子,还能怎么办,跟赵爵斗?
谢谢了,如今的京城就是赵爵的地盘,吃喝拉撒,只要你想的到的,都跟赵爵的买卖有关系。
先前还想算计赵爵的银子,现在好了,反过来要送银子给他,还有比这更心塞的?
而且赵爵的理由很充分,建造城池的银子是朝廷的,你们是想欠朝廷的银子?
那是不可能的,敢欠朝廷的银子,那等于就是把那乌纱帽还给皇帝,这么辛苦才读出来,好不容易当官了,就因为这么个小宅子,把乌纱帽送出去,那是不可能的!
反正陆陆续续的,就有朝臣将银子交到了户部,对此户部的人每天都是眉开眼笑的,这可都是银子!
户部是大宋最难的部门,大宋就好像一部运行的机器,什么地方都需要花费银子才能运转的起来,至于贪,呵呵,真以为如今大宋的银子这么好贪吗?
就他们户部内部,每七天就会检查账簿,全部人分开查账,一有不对,就立刻全部停职,一直到查清楚为止。
简直不要太吓人了,据说这个方法,是襄阳王的王君想出来的,更不要说皇帝还专门搞了廉政的官员,只为了盯梢,当然了,他们并不是只盯梢户部,他们是所有朝廷的部门都盯梢,连他们自己内部都不放过。
在大宋,你想赚钱可以,贪污,就是不行!
没有道理可言,自打赵祯上位以后,光是大宋关于贪污的律例就改了几回。
被打入天牢的贪污犯也是不少,基本抓到一个就没有轻饶的。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大宋的朝臣俸禄这么高,还这般不要脸的贪,活该被打入天牢。
估计这一届的户部,是有史以来,户部最清廉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不清廉。
更何况那些个花楼的职业,在赵爵严厉的打击下,几乎快要从京城消失不见了。
赵爵就是以抓邻国探子为由,顺便就打击了不少,大宋人口缺的要死,他们还拿那些姑娘去做那样的生意!
敢去花楼的纨绔,都没有好果子吃,因为朝臣没有胆敢去的,也就是家里有钱的纨绔,问为什么单指有钱的,而不是有权的,不好意思,有权的家中的纨绔,都在温山书院关着呢。
想出来逛花楼那是不可能的,要是被书院发现,怕不是要打断他们的狗腿?
更怕是要他们抄写院规,院规也不是太长,也就堪堪一本大宋律例这么厚的样子。
其实温山书院的院规,就是大宋律例,敢违反的,基本要么充军,要么砍头。
赵爵觉得凭什么做坏事了就充军,以为边军是收垃圾的吗?
全部丢去挖矿!
第211章 梦见下厨
如今的厢军, 早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厢军了,什么破铜烂铁的都会收入,现在厢军入伍的要求严格, 要求身体健康,身家清白。
哪像以前,犯事的基本都是充军。
这也为什么以前厢军里面参差不齐,一般家里没点事,谁愿意进这里?
要知道古代征兵,那是强制的, 在不打仗的年岁里,拿银子可以免去当兵的苦, 不过在战事起的时候,银子也是没有用的。
不过这一切,因为赵爵的出现,变的不一样了。
光是当初的厢军,就被裁了好大一批人,赵爵等人深刻的体会到, 队伍在精不在多。
猪队友什么的, 再多也没什么用处, 只会拖后腿。
还不如放回去种地,放牛羊什么的, 好歹还能创收呢。
至于那些个被发配来的, 好歹也拼过命, 只要犯的不是某些罪, 基本上也就被免了罪行,统统分去种地了。
不适合打仗的人,还是算了,老老实实的去种地得了。
古代对那些罪犯,其实很不友好,刺字什么的,简直了,根本不给改过自新的机会。
庞昱见识过几起冤假错案的,哪怕平反了,那脸也不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