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圣旨上写的是,代父守边。若说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他守了七年,皇帝也从未有什么封赏,若说无用,如今就派上用场了。
  太子自然不能立一个昏庸无能之辈。
  洪大人拟好了旨,在皇帝耳边诵读了一遍,洪大人不愧为文坛泰斗,顷刻之间提笔写就的这洋洋洒洒的圣旨也文采斐然,皇帝微微点头。
  来不及了,原本他要做的事,来不及了。
  他不能把江山交到宣和手中,便只能选择一个愿意护宣和一生的人。
  大雍对文人还算宽厚,极少有需要朝臣下跪的时候,洪大人却在临行前在皇帝床前跪下,磕了个头。
  起身之后便疾步离去,事发突然,谁都没有做好准备,他如今正是要去做些准备。
  第二日宫门便开了,所有朝臣都在太和殿前听旨。宣旨的不是司礼监的人,而是当朝首辅洪大人。
  没有人说今日宣的是什么旨,但所有人都知道圣旨上写的事什么,只是不知是哪一位。
  如今还有继承权的四位亲王跪在最前方,那宝郡王今日却不在此处。
  洪大人手持圣旨,一言不发,下方众人跪在石砖上听旨,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几百人的广场上竟无一丝声响。
  谢润看着洪大人手中的圣旨,喉咙有些干涩,成败就这一瞬。
  就连大皇子和六皇子也有些紧张,只有谢淳,他看的是养心殿的方向,宣和如今就在那。
  不论是谁,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京中掣肘颇多,若圣旨上的人不是他,他还是要回凉州去,才好另行谋划,只是,还有宣和。
  凉州是苦寒之地,宣和多半是不愿意去的,他也不愿叫阿和吃那样的苦,但留他在京中……谢淳又想起了那个梦,过于真实的梦。
  他不可能放宣和一人在京中。
  皇帝这几日都是睡的时候多,醒的时候少,宣和劝着贵妃去休息,自己却片刻未离。如今不必当初,老二被除名,老五被圈禁,周家已经倒了,太后也没有倚仗,没有人会对他指手画脚。
  宣和知道,洪大人今日在宣旨,皇帝醒来的第一日,便见了洪大人。
  他不知道是谁,原本是或许会是小皇孙,但如今……
  宣和想,谢淳也好,老大老三老六也好,其实都一样,以后的事都在以后,最当前的是,他要照顾好爹爹。
  谢汲说镇南王府有一位善解蛇毒的大夫,他已经快马加鞭派人去请,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呢?
  他从没有这样清晰地认识到皇位的更迭意味着皇帝生命的终结,或者说他潜意识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
  他一直都知道,谢淳是要当皇帝的,却从来没有这样的直观地感受,他当登基的时候,皇帝便已经是先帝了。
  他就没有爹爹了。
  太和殿前,洪大人说出皇七子谢淳几字时,下方有一瞬间的骚动,紧接着便是沉默。谢润错愕地抬头,有些不可置信,朝中他的呼声比谢淳要高上许多,论功行赏也该是他。
  老**宫那日,带人守着乾清宫的是他,为护驾受伤的也是他。
  他牵制住了老二,救驾有功,而谢淳,他不过是去了一趟郡王府。
  不过是,去了一趟郡王府。
  谢润忽然就明白自己输在了哪,他不是输给谢淳,他是输给了宣和,从小到他,他都没赢过。
  他还是不够了解父皇,谁能想到一个君主,居然真的会将养子与江山放在一样重的位置上考量。
  谁能想到,皇帝真的会因为谢淳更重视宣和而选择他。
  石砖上跪得久了,寒气沁入了膝盖,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上些许的不适,众人眼中或是震动或是释然或是不甘。
  当事人却十分淡然,心中所想也不过是,不必叫阿和吃那样的苦了。
  圣旨一宣,谢淳便是太子。
  他站起身,洪大人将手上的圣旨交给他,头一个向他行礼。
  接着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朝拜之声。
  宣和依稀听见了“太子殿下”几个字,往太和殿的方向看了一眼,不知道是谁。
  他仍是松了一口气。
  不论是谁,如今储君已立,社稷无忧,皇帝的病情不必再隐瞒,他们可以倾国之力去寻求解毒之法了。
  皇帝似乎是感应到了什么,睁开了眼,问宣和:“几时了?”
  “辰时初刻。”
  得到答案之后他点点头,知道圣旨已经宣了:“宝儿觉得是谁?”
  宣和摇头:“我不知道。”
  原本他会觉得是谢淳,但后来皇帝似乎是有心要立小皇孙,他便摸不清他的态度了。
  皇帝说:“哪个对你好些?”
  他原本要立的也不什么皇孙,不过如今说这些都没有意义了。
  面上都是挑不出错的,尤其是老三,但宣和很清楚,不论谢淳对他是什么心思,会发自内心地照顾他的只有谢淳。
  这是他幼时自己做的选择,有些事,早已注定。


第67章
  储君已立,国祚安稳陛下的病情很快就传遍了朝野。
  各地府衙在当地寻求名医送他们入京,这些人自然不可能都见到皇帝,多半还是跟太医院的太医们先交流一番。
  宝郡王亲自坐镇,太医们也不敢有所隐瞒,群策群力之下,皇帝的病情暂且稳住了,但总也不见好。
  宣和觉得这大约是什么神经毒素,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或许只能靠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