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

有没有烟花,人们在说着什么话,茯苓已经完全听不见也看不见了,他只记得这个温柔绵长的吻,带着甜味、烟火气,还有火光的温度。
  这个吻,足以让他把今日的一切美景,全都铭记在心里。
  上元节过后的第二日,茯苓牵着黑马乌云,穿一身黑袍,身后背着龙牙刀。
  这一次,他身边没有暗卫,偌大的城门下,他牵着马,当着所有来送行的人的面,他径直走到颜烛面前,拉着颜烛的衣襟,印上一个吻。
  守城的守卫,后面的李忠、丁淮乃至五皇子,都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站着。
  颜烛毫不避讳,专注地加深这个吻。
  今日以后,他们天各一方,不再朝夕相伴,耳鬓厮磨,茯苓在江湖上四处游历,行侠仗义,看尽天下美景,做一个逍遥侠客,颜烛则在朝堂上杀伐决断,惩奸除恶,为一代盛世明君。
  一吻结束,茯苓弯起眼睛笑了笑,道:“我走了。”
  说完,他翻身上马,身下黑马嘶鸣一声,如风驰电掣般向城外奔去。
  马上的人将墨发束在身后,发丝在风中纷飞不定,潇洒又恣意。
  茯苓本该如此,他本该这样自由自在,做一个侠客,畅游于天地间。
  “之前他走的那一次,我明知他会回来,可还总想拦着不让他离开,我心里虽难过,但更多的是纠结,”颜烛望着那目所不能及的远处,缓缓道:“现在他真的走了,不会回来了,我却不拦他了,我心里也万分难过,然而只是为他不在我身边而难过,他若活得自在快乐,也值得了。”
  颜烛眼中俱是不舍,他站上城墙,久久地远眺着,最后却释然地笑了笑。
  那一人一马渐渐只剩一点墨痕,消失在城外远之又远的另一边。
  茯苓第一个去的地方,是冬青镇,这里和三年前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茯苓在街上上走着,却有一点若有似无的陌生之感。
  他所熟悉的人都不在了,这再熟悉的地方,也慢慢地在记忆中褪色。
  原来他所以为难以渡过的难关、难以逾越的困难,难以忘却的痛楚,难以放下的一切人和事,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他的恨意、他带着血色的记忆终于还是散了,只剩下那一段温暖的时光,带着馒头的清香和鸡蛋的温热。
  “茯苓?”
  “”茯苓一回头,他身边站着一个老头,穿一身粗布棉衣,端着一碗馄饨,正眯起眼笑。
  “李叔?”
  李叔笑着点头:“好久没见你了,坐下吃完馄饨吧。”
  茯苓坐下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混沌下肚,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李叔这三年老了不少,头发白了大半,精神却很好,他一边拿着铁勺,一边喋喋不休道:“我也好些日子没见到子安了,他还跟以前一样,老跟你过不去吗?你别介意,子安从小就这样,他其实心地不坏的。”
  茯苓放下筷子,闻言笑了笑道:“我明白的,师兄对我很好,他现在应该也过的很好吧。”
  师兄一定和师父、师娘团聚了,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人,下一辈一定能投个好人家。
  茯苓买了些酒肉、馒头、果品,去了墓地。
  当时丹穴峰之战后,颜烛已经派人将吴子安送回来,与吴恒和崔氏葬在了一起。
  茯苓将买来的东西都放在墓前,又上了几柱香,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
  “师父、师娘、师兄,我是个扫把星,没给你们带来什么好,这辈子恩情我还不上了,下辈子……若下一辈子,我一定加倍报答。”
  在地上跪了许久,茯苓站起身,看着这三块墓碑,深深地缓了一口气。
  他离开坟地,顺着冬青镇往荠麦村走,不知走了多久,茯苓路过田间小道,隐隐听到有女子和孩童的声音,这里还没到荠麦村,但听女子的口音,却像荠麦村的人。
  走了没多久,果然看见一个穿着粗布麻裙的女子,牵着一个七八岁的男童,迎面走来。
  女子相貌平平,毫无特别之处,茯苓却觉得似在哪里见过这般长相。
  “夫人,你手帕掉了。”
  茯苓捡起地上的手帕,刚想递过去,却发觉手帕上绣着两个字。
  那应当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林芸。
  茯苓的目光定住了,他有些失神地看向女子。
  女子转身,很快地接过手帕,奇怪地看了茯苓一眼,陌生又疏离,她什么也没说,牵着孩童走了。
  茯苓回过神,心下了然。
  这才是林芸,林勇的妹妹,那个早就远嫁的、荠麦村的林芸。
  她是真正的林芸,可她不是小芸姐姐。
  那个总是笑意盈盈,给他糖吃、为他讲故事,又害他家人惨死的小芸姐姐,已经为了他,死在了大漠的黄沙里。
  逝者已随风而去,唯余荠麦青青,一如往昔。
  作者有话要说: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快完结了,有好多话想说,不过还是等完结再说吧ヾ(≧∪≦*)ノ〃


第85章
  “您……真的考虑好了吗?”
  “没什么要考虑的,”颜烛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旁边的玉印,沾了印泥之后,盖在了明黄色的圣旨上,“这三年除奸革弊,大小官吏、赋税、田户……该做的都做了,五皇子也大了,今年在朝堂上,许多政务见解独到,处事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