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绪反应在晋地,晋地的修士却未出现,于是人心更慌。
直到第二日傍晚,一袭青衣出现。
陆地上明明是无水的,那人却在舟上,任清风吹拂,遗世独立,灵气化作繁星在他周身轻嗅着,将舟身一同点亮。初见时,他隔人群极远,再见时,他却已在眼前。
“皆起来,跪着是无法说事的。”他清越的嗓音浇化了在场的烦躁。
众人在那一刻静了,都不敢说话,唯恐惊醒,发现诸般皆为幻境。
“尔等于昨日傍晚等到今日,可有何感悟,是否反省己心,实现自我之顿悟。”崇修仙人说着话,他问出问题来,却并不是让众人去回答的,而是接着往下说道:“只一日,虽少却仍可算横迹无边,吾往年常问,尔等来作何,皆答曰听吾讲道,可讲道又是为了何?为了心性之开扩,为了触及道之边,享受那一刹那的顿悟?皆不是,只是为提升修为,增强法力或活得更久,真心为修道本身的太少。”
他顿了下,望着远处的不周山脉,“人谁无欲?法之欲?活之欲?还是道之欲,吾求道可算是对道有欲,吾从不轻视这一点。尔等却轻视自己对他物的欲望,欲望的确不可太重,但欲不重的前提是认知自己有欲,在场诸人皆有欲而不愿承认,言说自己做的足够好,言说自己心诚,虚伪的心诚是骗人骗己的。”
“仙人
崇修仙人不看跪着的人,“吾有欲,所以不及天,却仍自知有欲。尔等不如吾,离天更是远,却说无欲,无欲不是这个样子的。”他终于低头看向那些人,“但天存善,永远善待改过的人,如懂了我的话,便接着上山,延续先前的事吧。”
话讲完,他从舟上下来,走到了山脚,一步步,状似缓慢却实为轻稳的消失了。
跪着的人抬头,许多都发出了痛哭声,只是大多脸上洋溢着迷茫的光。
迷茫不是真迷茫,只是懂了些事。
崇修仙人任他们想事,是将事与昨日会上那不许生男女之欲挂钩,还是与他们生口舌争辩之欲挂钩,皆与他无关,他只是让他们想,尽可能地想。
“你往常便这般骗他们?你走明明是想去做其他事,不是为了给这些人时间让他们在痛苦中认知自己。”殷烈的声音传来,他承认晋仇方才说的话有用,但再有用理由也是假的。
“密,若无言。”崇修仙人看他儿子一眼,转身往山顶走去。
此时的天已完全黑了,聚集在他身上的那些灵气跳动着,星星点点,不肯离去。
他今日这些话却是才想出来的,无缘无故离开对他的名声极不好,虽然嘴上都说他是仙人,哪怕他做出什么都会原谅他,实际仙人也是要看重人心的,人心如此次觉得他有些错,下次再觉得他有些错,他便是罪人而不是仙人了。
殷王以暴力镇压世人,他以礼乐教化世人,只是他偶尔会羡慕殷王,做圣人本就是累的。
六千年的圣人做下来,他已感到疲倦。
身上那些灵气仿佛感到他不开心了,便离他更近些。
这些灵气与他有缘,此处原叫听松堂,虽叫堂,却是山名。山中有上万洞窟,将灵气封住,而留人在洞中修行,便于增长修为。只是一遇狂风天,山中所种之松便会发出巨大声响,松一响,便是警告世人风雨袭来,灵气将短暂地从禁锢中解脱,攻击那些禁锢了它们还不顾松之警告而硬要修行的。
他以前被人下药,于松响时留在洞中,遭其折磨过,还不止一次。
如此,虽少一修仙妙处,却使灵气恢复了自由身,灵气本身是无过的,关它们的人才有错,谁都知晓这道理。
对于灵气来说,关了它们的是仇人,放了它们的却是恩人。
其实是殷王的功,但殷王不来晋地,这些灵气也见不到他。
便只能感谢自己。
半夜丑事三刻,各地掌门终于都爬了上来,中也不乏本就未下山的,聚在一起,便又接着讲先前之事了。
“可论未来之规划。”崇修仙人提出,只要修仙界不大乱,他对这些年的过往是全无兴趣的。
更何况先前所讲之事已完,实无纠缠的必要。
可他这话刚说出,便听见空中一阵巨响。
修仙之会所处的山是由听松堂的废石聚成,虽也有六千年,比之其他山却太年轻了,也不够稳当。
山体经此巨响,竟开始摇晃,却又不曾发生其他事,只是晃着,丝毫不曾开裂。
但除此山,远处轰鸣声亦不断,连成一片,竞相滚落岩石碎屑,树木无风自动,一切诡异地躁动着,有鼠目窜出,而被碎石砸裂。
“休要惊慌,是不周山脉在动!”崇修仙人站起,道出一句。同他一起坐着的掌门倒平静,只是山脚下的人太多,又有石滚落下去,虽不至伤人性命,却瞧着颇为恐怖。
他对此亦不算太熟,只知不周山脉有腾跃期,他上次见腾跃期还是在魏地,六千年前,自从混元沉睡,不周山脉便跟着沉睡,再不曾腾跃了。
他传声下去,是平稳人心。毕竟不周山脉的腾跃向来不伤人,而只会助人。
这些人未见过,却只会怕。
果然,随着他这话讲完,远处的不周山脉动了,它似有魂般,形拔高十倍以上,望之比东海还宽,却不与地面接触,而离地有百丈。人望而不知其高,但捅穿天处已粗不知几何,料想未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