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完信的第一个反应是:对信中暗示我花了两三年时间为杨小青心理分析却没把她治疗好、任由她病情日益恶化的指责感觉强烈不满;认为凌海伦不该以完全外行人的立场胡乱猜测,并且轻易听信杨小青的丈夫,就断言好友患了精神分裂症!
第二才是对杨小青目前状况的忧心。
从多次检阅病历、和根据杨小青这些年来言行的变化再三分析,我推断她并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甚至微小的症状也不曾显示。充其量只是轻度抑郁、和思维充满创意、常有幻想的倾向。所以治疗过程中,我除了使用普通镇定剂,从不曾为她开过任何药物,仅以面谈方式引导她的思路、安定偶发性的情绪波动。
大凡受过高等教育、喜欢用脑,和处于无忧无虑生活中的人,常常因为思考过度、或有太多闲暇专注情绪的起伏而变得特别敏感,甚至钻牛角尖,以为自己精神失常、患了什么人格分裂症,是目前社会上某些阶层十分普遍的现象。可是一般人并不明暸:精神失常和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以当事人能否有效照顾自身平日的生活,和维持与他人的社会关系、感情关系为其衡量的标准。
换言之,也就是说许多以为得了精神病的『病人』,其实根本不够资格称为『病患』,只需要经由咨询、辅导就可以靠自我思维的力量改进心理状态。虽然治疗过程的快、慢,难易的程度因人、因例而异;但是都不该以世俗眼光将他们当成精神『病患』,或更贬抑、难听地以『疯子』视之。
可惜当今社会对这方面仍然有着严重的无知和谬解,更有不少人居心叵测,利用医师的误判、或买通医师故意妄断病情,然后假藉它对亲人、家属进行斗争与迫害。导至本来不是精神病患的人反而因为被迫用药、或遭受禁锢而成了身心受害者。这才是我们从事本专业不能忽视的现象。
〔待续〕
======================================================================
现在总算写完30~32三集,每集上、中、下三部分,可以按每日一帖校稿完成就贴的进度刊出来,希望大家批评指教。由于《沙发》一文己渐进尾声,对故事的主人翁小青的目前状况及她的未来如何交待?是否仍以《沙发》的文体交待,还是改一个不同文体,也就是说结束沙发、另外新开一文作交待?尚在考虑中。
不论何种形式,总之一定要把小青系列的“完结篇”写出来、贴上,这样才能算有始有终,对不对?
我将在台湾之吻贴出以下各集《沙发》的旧文,供朋友摘取。每天两帖合集,五天十帖重新贴出。届时还会告诉大家,请移驾前往采文,并推文使它集中,方便其它朋友!
沙发上的小青(30)与旧情人约会(中)
收到凌海伦信的第二天清晨,我接到杨小青打来的电话。
“嗨,Dr.强斯顿!”银铃般明亮的声音由话筒里传来。
我从睡梦中惊醒、揉着眼睛,却自然而然打起精神:“嗨,张太太!”
“没想到吧!猜我人在那儿?”
“猜不出,妳声音倒很清楚。”
“嘻嘻,当然啰,是从五星级饭店房间打的……”吃吃笑道:“在台北~”
“哦!……怎么跑到旅馆房间打长途电话呢?”
“因为~人家刚刚弄完,还没来得及出旅馆嘛!嘻嘻……”她娇滴滴笑道。
“啊~,妳还在玩报复游戏啊?!”我表示惊讶。
“嗯~,不过这次情况很不一样耶!……而且非常需要你帮我分析一下。”她顿了顿、才问:“Dr.,想不想听?”
“好啊,既然张太太等不及要告诉我。”
于是我坐靠起身,一手捻亮床畔几灯,一手持话筒、洗耳恭听。
“Dr.强斯顿,记不记得我以前有个情人叫徐立彬的?”杨小青劈口就问。
我被问得一头雾水:“谁是徐立彬?”
“哎呀!就是那个。我在台北跟他好过一阵,而且好疯他的那个。大学时代的同学,怎么你忘得一乾二净啦!?”她口气中带着抱怨。
“对不起、对不起!我睡得迷糊、要仔细想才记得起来!”
杨小青等不及似的抢着道:“哎呀~,就是小朱写我的《情人》写得好那个好那个的,多年前有一次我回台北,他刚好也在台大讲学,我们异地重逢、发生了关系的老情人啊!……哎,真不相信你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还有,就是我跟他一起的时候,又和另外一个英国摄影记者名叫钱宁的上床、发生一夜情的那件事,想起来了吗,Dr.?”
“喔~!想起来了,张太太,我想起来了!”我恍然大悟。
(译注:请参阅《小青的情人》,里面男主角就是这位徐立彬。)
“妳的老情人!”
杨小青兴奋地感慨:“对,就是他,过了多年终于再度被我踫上,旧情复燃跑到他住的福华饭店上了床、作完爱!……嗳~,你别讲人家老啊,他可一点儿不老、该说是旧情人才对!”
“是、是,旧情绵绵的旧!”我立
我读完信的第一个反应是:对信中暗示我花了两三年时间为杨小青心理分析却没把她治疗好、任由她病情日益恶化的指责感觉强烈不满;认为凌海伦不该以完全外行人的立场胡乱猜测,并且轻易听信杨小青的丈夫,就断言好友患了精神分裂症!
第二才是对杨小青目前状况的忧心。
从多次检阅病历、和根据杨小青这些年来言行的变化再三分析,我推断她并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甚至微小的症状也不曾显示。充其量只是轻度抑郁、和思维充满创意、常有幻想的倾向。所以治疗过程中,我除了使用普通镇定剂,从不曾为她开过任何药物,仅以面谈方式引导她的思路、安定偶发性的情绪波动。
大凡受过高等教育、喜欢用脑,和处于无忧无虑生活中的人,常常因为思考过度、或有太多闲暇专注情绪的起伏而变得特别敏感,甚至钻牛角尖,以为自己精神失常、患了什么人格分裂症,是目前社会上某些阶层十分普遍的现象。可是一般人并不明暸:精神失常和分裂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以当事人能否有效照顾自身平日的生活,和维持与他人的社会关系、感情关系为其衡量的标准。
换言之,也就是说许多以为得了精神病的『病人』,其实根本不够资格称为『病患』,只需要经由咨询、辅导就可以靠自我思维的力量改进心理状态。虽然治疗过程的快、慢,难易的程度因人、因例而异;但是都不该以世俗眼光将他们当成精神『病患』,或更贬抑、难听地以『疯子』视之。
可惜当今社会对这方面仍然有着严重的无知和谬解,更有不少人居心叵测,利用医师的误判、或买通医师故意妄断病情,然后假藉它对亲人、家属进行斗争与迫害。导至本来不是精神病患的人反而因为被迫用药、或遭受禁锢而成了身心受害者。这才是我们从事本专业不能忽视的现象。
〔待续〕
======================================================================
现在总算写完30~32三集,每集上、中、下三部分,可以按每日一帖校稿完成就贴的进度刊出来,希望大家批评指教。由于《沙发》一文己渐进尾声,对故事的主人翁小青的目前状况及她的未来如何交待?是否仍以《沙发》的文体交待,还是改一个不同文体,也就是说结束沙发、另外新开一文作交待?尚在考虑中。
不论何种形式,总之一定要把小青系列的“完结篇”写出来、贴上,这样才能算有始有终,对不对?
我将在台湾之吻贴出以下各集《沙发》的旧文,供朋友摘取。每天两帖合集,五天十帖重新贴出。届时还会告诉大家,请移驾前往采文,并推文使它集中,方便其它朋友!
沙发上的小青(30)与旧情人约会(中)
收到凌海伦信的第二天清晨,我接到杨小青打来的电话。
“嗨,Dr.强斯顿!”银铃般明亮的声音由话筒里传来。
我从睡梦中惊醒、揉着眼睛,却自然而然打起精神:“嗨,张太太!”
“没想到吧!猜我人在那儿?”
“猜不出,妳声音倒很清楚。”
“嘻嘻,当然啰,是从五星级饭店房间打的……”吃吃笑道:“在台北~”
“哦!……怎么跑到旅馆房间打长途电话呢?”
“因为~人家刚刚弄完,还没来得及出旅馆嘛!嘻嘻……”她娇滴滴笑道。
“啊~,妳还在玩报复游戏啊?!”我表示惊讶。
“嗯~,不过这次情况很不一样耶!……而且非常需要你帮我分析一下。”她顿了顿、才问:“Dr.,想不想听?”
“好啊,既然张太太等不及要告诉我。”
于是我坐靠起身,一手捻亮床畔几灯,一手持话筒、洗耳恭听。
“Dr.强斯顿,记不记得我以前有个情人叫徐立彬的?”杨小青劈口就问。
我被问得一头雾水:“谁是徐立彬?”
“哎呀!就是那个。我在台北跟他好过一阵,而且好疯他的那个。大学时代的同学,怎么你忘得一乾二净啦!?”她口气中带着抱怨。
“对不起、对不起!我睡得迷糊、要仔细想才记得起来!”
杨小青等不及似的抢着道:“哎呀~,就是小朱写我的《情人》写得好那个好那个的,多年前有一次我回台北,他刚好也在台大讲学,我们异地重逢、发生了关系的老情人啊!……哎,真不相信你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还有,就是我跟他一起的时候,又和另外一个英国摄影记者名叫钱宁的上床、发生一夜情的那件事,想起来了吗,Dr.?”
“喔~!想起来了,张太太,我想起来了!”我恍然大悟。
(译注:请参阅《小青的情人》,里面男主角就是这位徐立彬。)
“妳的老情人!”
杨小青兴奋地感慨:“对,就是他,过了多年终于再度被我踫上,旧情复燃跑到他住的福华饭店上了床、作完爱!……嗳~,你别讲人家老啊,他可一点儿不老、该说是旧情人才对!”
“是、是,旧情绵绵的旧!”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