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通商,此时都成了遥远而微茫的衬托,只有手中沉甸甸的刀鞘和眼前这个人,以及他无心的一句笑语,是最令人心旌动摇的存在。
阮羲在心里回味着卞有离刚才的问题,轻轻地想道:我喜欢啊,但不光是这把匕首。
再上早朝时,阮羲果然爽快地同意了洛国对通商的请求,卞有离也一点都没捣乱,还额外为洛国几位使臣要了一些赏赐。
既然出使的目标已经达到,洛风等人就没什么留下的必要了。阮羲大概也是这么想,在朝堂上就直接说,各位贵客离家已久,恐怕十分思念,会尽快准备饯别宴会给他们送行。
这幅模样,倒比离家的洛国臣子还要上心得多。
若洛使近期回国的话,洛风与卞有离这对师兄弟注定很难再见。二人的身份,几乎可以说是站在对立面上,相见的机遇极小还是其次,只要见面,恐怕就是因为冲突,还不如不要有这个机会。
所以这次分别,注定是一次郑重而艰难的分别。
下朝后,卞有离让闰六跟阮羲身边的人转告一声,就说自己去驿馆,等晚上直接去军营,不回宫了。
等闲来说,以闰六之前的身份,是没有上朝资格的,但可巧今天阮羲封赏有功将士,因此他和明察等一干人都在朝堂,正好传话。
听了卞有离的嘱咐,闰六下意识地答应下来,过了会儿才心生疑惑,觉得有点奇怪。但这时卞有离已经走远了,他便回头问一边的明察:“将军去军营不是很正常吗,怎么还要跟王上交代?”
明察自然知道几分真正的原因,不过他正在思考阮羲刚才的一通封赏,想得十分入神,乍然听见闰六的问题,腾不出心思来编借口应付他,便用不耐的语气地回道:“让咱交代咱就交代,将军的事情哪里是我们过问的。”
“哦,”闰六摸了摸脑袋,习惯性地信了他的话,“说就说呗,你火气这么大干啥?”
明察看着身后的军中兄弟渐次往前走着离开,突然刻意放缓脚步,落在众人后面,闰六见状跟他一并慢了下来。
等他们身处一个没有旁人的范围里,确定说话不会被人听见时,明察一把拉住闰六,皱着眉头说出了一直在思索的不解之处:“子顺兄,你说,王上给了我们这般丰厚的赏赐,为何对将军却只是给了些物件?”
自阮羲在朝堂上命人念了封赏的王旨,明察就在想这个问题。王上这次对他们的封赏不可谓不厚道,打头的几位将领军衔都有所晋升,底下的将士也各自得了很令人惊喜的赏赐,更不必说物质上的好处了。
唯独对卞有离,只是给了许多罕见的珍贵物件,没有任何职位上的奖励。
物质再好再难得,也都是有限的,毕竟不比实打实的官职。明察知道卞有离对这些事情了解不多,就不禁更加忧心。
闰六一直对明察的聪慧相当信服,此刻见明察一脸忧虑,顿时觉得这事不简单。他尽力的思量了片刻,想到什么后,突然面色一白,赶紧煞有其事地附在明察耳边,低声道:“王上会不会是怕将军兵权过大,难以掌控?”
第五十七章
这话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 闰六虽然这么说,表情也很夸张,但他心里其实并不觉得有这么严重, 只是等着明察反驳自己。
明察却沉默了。
见明察不说话, 闰六一下慌了, 这回是真真正正地开始忧虑。他拽着明察的袖子急急问道:“真是这么回事吗?”
这幅样子,好像只要明察下句话说个“是”字, 他就要去跟人打一架讨个公道似的。
这怎么可能呢?相识相处这么久, 军里所有人可以作证, 将军从来没有过半分不臣之心, 王上怎么可能疑心他?
可是……想着想着, 闰六心里也升起了一丝不确定——这种事发生的难道还少吗?
“你说,”明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只从闰六手里抽开手臂, 慢慢把袖子理齐整平, 低着头道,“人和人之间有没有真心?”
“怎么没有?老子对你不真心吗?”闰六马上回道。
“这不一样的, ”明察不知道怎么对闰六解释, 想了想,只能摇头道,“你我是兄弟, 但将军和王上,是君臣。”
闰六很不服:“都是人,怎么不一样?”
明察好一会儿没有出声, 良久才开口:“古往今来,臣子对君主纵有一百分真心,也抵不过君主的半分猜疑。”
这一句话中好像有些隐情,藏在明察波澜不惊的冷静里,让闰六无端感到了一阵茫然。他想理直气壮地辩驳几句,最好让明察理亏,可是,他什么道理都说不出来。
明察脸上那似乎一闪而过的悲怆,像一道沉重的墙,压住了闰六正待出口的语句。
说不出来,只能是默默地想着,怎么会不一样呢?投之以真,得之以真,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快立秋了,”明察突然抬头看了看天色,像要揭过刚才那个略显沉重的话题,“日子过得真快。”
他们从年初进到琼宁,到现在,原来已经这么久了。
其间起起伏伏,变故丛生,谁知今日竟有幸站在此处,还能安然无恙,甚至身负盛名。
而回想起来,何止日子过得太快,这人生机遇,也着实是诡谲莫测,常令人措手不及。
听了这么句类似感慨又仿佛寒暄的话,闰六惊疑不定
阮羲在心里回味着卞有离刚才的问题,轻轻地想道:我喜欢啊,但不光是这把匕首。
再上早朝时,阮羲果然爽快地同意了洛国对通商的请求,卞有离也一点都没捣乱,还额外为洛国几位使臣要了一些赏赐。
既然出使的目标已经达到,洛风等人就没什么留下的必要了。阮羲大概也是这么想,在朝堂上就直接说,各位贵客离家已久,恐怕十分思念,会尽快准备饯别宴会给他们送行。
这幅模样,倒比离家的洛国臣子还要上心得多。
若洛使近期回国的话,洛风与卞有离这对师兄弟注定很难再见。二人的身份,几乎可以说是站在对立面上,相见的机遇极小还是其次,只要见面,恐怕就是因为冲突,还不如不要有这个机会。
所以这次分别,注定是一次郑重而艰难的分别。
下朝后,卞有离让闰六跟阮羲身边的人转告一声,就说自己去驿馆,等晚上直接去军营,不回宫了。
等闲来说,以闰六之前的身份,是没有上朝资格的,但可巧今天阮羲封赏有功将士,因此他和明察等一干人都在朝堂,正好传话。
听了卞有离的嘱咐,闰六下意识地答应下来,过了会儿才心生疑惑,觉得有点奇怪。但这时卞有离已经走远了,他便回头问一边的明察:“将军去军营不是很正常吗,怎么还要跟王上交代?”
明察自然知道几分真正的原因,不过他正在思考阮羲刚才的一通封赏,想得十分入神,乍然听见闰六的问题,腾不出心思来编借口应付他,便用不耐的语气地回道:“让咱交代咱就交代,将军的事情哪里是我们过问的。”
“哦,”闰六摸了摸脑袋,习惯性地信了他的话,“说就说呗,你火气这么大干啥?”
明察看着身后的军中兄弟渐次往前走着离开,突然刻意放缓脚步,落在众人后面,闰六见状跟他一并慢了下来。
等他们身处一个没有旁人的范围里,确定说话不会被人听见时,明察一把拉住闰六,皱着眉头说出了一直在思索的不解之处:“子顺兄,你说,王上给了我们这般丰厚的赏赐,为何对将军却只是给了些物件?”
自阮羲在朝堂上命人念了封赏的王旨,明察就在想这个问题。王上这次对他们的封赏不可谓不厚道,打头的几位将领军衔都有所晋升,底下的将士也各自得了很令人惊喜的赏赐,更不必说物质上的好处了。
唯独对卞有离,只是给了许多罕见的珍贵物件,没有任何职位上的奖励。
物质再好再难得,也都是有限的,毕竟不比实打实的官职。明察知道卞有离对这些事情了解不多,就不禁更加忧心。
闰六一直对明察的聪慧相当信服,此刻见明察一脸忧虑,顿时觉得这事不简单。他尽力的思量了片刻,想到什么后,突然面色一白,赶紧煞有其事地附在明察耳边,低声道:“王上会不会是怕将军兵权过大,难以掌控?”
第五十七章
这话有点杞人忧天的意思, 闰六虽然这么说,表情也很夸张,但他心里其实并不觉得有这么严重, 只是等着明察反驳自己。
明察却沉默了。
见明察不说话, 闰六一下慌了, 这回是真真正正地开始忧虑。他拽着明察的袖子急急问道:“真是这么回事吗?”
这幅样子,好像只要明察下句话说个“是”字, 他就要去跟人打一架讨个公道似的。
这怎么可能呢?相识相处这么久, 军里所有人可以作证, 将军从来没有过半分不臣之心, 王上怎么可能疑心他?
可是……想着想着, 闰六心里也升起了一丝不确定——这种事发生的难道还少吗?
“你说,”明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只从闰六手里抽开手臂, 慢慢把袖子理齐整平, 低着头道,“人和人之间有没有真心?”
“怎么没有?老子对你不真心吗?”闰六马上回道。
“这不一样的, ”明察不知道怎么对闰六解释, 想了想,只能摇头道,“你我是兄弟, 但将军和王上,是君臣。”
闰六很不服:“都是人,怎么不一样?”
明察好一会儿没有出声, 良久才开口:“古往今来,臣子对君主纵有一百分真心,也抵不过君主的半分猜疑。”
这一句话中好像有些隐情,藏在明察波澜不惊的冷静里,让闰六无端感到了一阵茫然。他想理直气壮地辩驳几句,最好让明察理亏,可是,他什么道理都说不出来。
明察脸上那似乎一闪而过的悲怆,像一道沉重的墙,压住了闰六正待出口的语句。
说不出来,只能是默默地想着,怎么会不一样呢?投之以真,得之以真,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快立秋了,”明察突然抬头看了看天色,像要揭过刚才那个略显沉重的话题,“日子过得真快。”
他们从年初进到琼宁,到现在,原来已经这么久了。
其间起起伏伏,变故丛生,谁知今日竟有幸站在此处,还能安然无恙,甚至身负盛名。
而回想起来,何止日子过得太快,这人生机遇,也着实是诡谲莫测,常令人措手不及。
听了这么句类似感慨又仿佛寒暄的话,闰六惊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