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寒,甚至五个死者家属听完,都会产生疑问——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人格发生分裂了,还分裂出个和主人格大相径庭的人格?
慕尚青和毛毅,一个彬彬有礼,一个粗俗狠厉,一个克己守礼,一个放肆不羁,一个谨遵道德,一个藐视法规,一个心地善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一个心如蛇蝎,尽自己所能杀人放火,报复社会。
如此南辕北辙的人格,怎么就能同时存在于一个身体之中呢?
不同的人听闻这个故事,都会产生同样的困惑,但楚愈看到毛毅日记后,她对此没有怀疑,她相信楚动人也一样,肯定早已猜测,慕尚青是双重人格。
“慕尚青童年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这种苦难,放在你身上,放在我身上,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难以承受,他所在的环境,太过艰难。自幼家里贫寒,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补贴家用,慕尚青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到外面去充当童工,这是物质上的苦难,是其一。
“虽然慕尚青懂礼貌,成绩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但他所在的环境——也就是花谢庭里的邻居,并不待见他,因为他和不合群,再加上性格内向文静,所以成了花谢庭孩子欺负的对象,而大人们,因为对于他和他母亲有偏见,有芥蒂,所以也是一种排斥的眼光,这是精神上的折磨,是其二。
“慕尚青和母亲相依为命,按理说母亲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他精神的支柱,但母亲对他要求过于严格,时常打骂训斥,可能因为本身生活太苦,母亲已经失去表达美好感情的力气,她很少在言语上关心慕尚青,告诉慕尚青她很爱他,而更多是训斥和指责,这让慕尚青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1】,在他面对挫折和苦难时,他没有安全的感情寄托,这是情感上的折磨,是其三。
“三十多年前,花谢庭穷人聚集,鱼龙混杂,偷抢砸打等违法犯罪的事情,时有发生,慕尚青遇到了坏人,对他进行了精神、肉.体、情感上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导火线,把上述物质、精神、情感上的矛盾全部点燃,导致慕尚青发生人格分裂【2】。”
楚愈把“强.奸”一事说得相当隐蔽,在场应该只有楚动人知道她所指何事,不过五名死者家属,听了楚愈的分析,神色都异常沉重。
楚愈猜想,慕尚青不可能给夏亦寒提童年的心酸历史,他告诉她的,肯定是美好的一面,就比如他指着花谢庭说:“以后我退休了,就到这儿来种菜”。
而死者家属们,虽然知道慕尚青人格分裂,知道另一个人格是杀人凶手,但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发生分裂,甚至会觉得是他自己矫情,自己罪有应得,别人都是完整健全的人格,就他作妖,非要分裂出个杀人狂来!
慕尚青不可能把自己的遭遇说出来,他选择隐藏,自己一个人扛着,但他的过往,却是审判中重要的内容,是他的杀人动机,不能避而不提。
此刻知道了这段过往,何蓝、柏瑞安等人的脸上越来越不好看,肉眼可见地沉重起来。
楚愈组织了一下措辞,把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整理为通俗易懂的说法。
“所以在物质、精神、肉.体、情感的多面夹击之下,慕尚青感觉自己难以承受,几乎要崩溃,所以分裂出了另一个人格,也就是毛毅,来保护他自己,来度过难关,而毛毅就如同他所需要的那样,是强大的、勇敢的、叛逆的、不计后果的,之后每次遇到苦难时,毛毅就会出来,帮慕尚青承受,以此来解决心理的紧张感和认知上的不一致。
“心理的紧张是指面对苦难时内心的焦灼,而认知上的不一致,则是慕尚青在环境和道德之间挣扎的结果。就像我刚刚说过,花谢庭鱼龙混杂,是社会底层的聚集地,当时这里的人粗俗狭隘,目光短浅,脏话连篇。在座各位应该都认识慕尚青,知道他彬彬有礼、温和善良,根本不像从那样一个环境下出来的人。
“但其实环境对他的影响,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之中,根治于他的潜意识之内,周围的人粗俗,每天说着各种脏话,慕尚青他是每天受到污染的,周围的人自私自利,排挤他、欺负他,他虽然没反抗,但心里是有怨恨的,但他从小受的教育告诉他,要有礼貌,要团结友爱,不能说脏话,不能打架,要做好孩子。
“我们可以把在那个环境下的慕尚青,分为三个层面【3】,第一个层面,是受环境影响的慕尚青,他和身边的人一样,粗俗自私,心胸狭隘,脏话连篇; 第三个层面,是受道德和教育引导的慕尚青,他温和有礼,努力去包容别人; 而第二个层面,夹在两个层面之间,就是在环境和道德之中挣扎的慕尚青,他一方面想向第三层面有道德的慕尚青靠拢,另一方面又要安抚第一个层面粗俗的慕尚青,适当满足他的要求。
“本来环境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调和,慕尚青已经心有不逮,而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坏人,把他的第二层面,也就是负责协调的自我意识完全击垮,于是粗俗的慕尚青不受控制了,他跑了出来,自成一个人格,而摆脱了第一层面后,第二层面便向第三层面靠拢,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个彬彬有礼、谨遵道德规范的慕尚青,因为第一层面,那个粗俗的慕尚青,也就是毛毅,已经被独立了出去,完全分裂了。”
“
慕尚青和毛毅,一个彬彬有礼,一个粗俗狠厉,一个克己守礼,一个放肆不羁,一个谨遵道德,一个藐视法规,一个心地善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回报社会,一个心如蛇蝎,尽自己所能杀人放火,报复社会。
如此南辕北辙的人格,怎么就能同时存在于一个身体之中呢?
不同的人听闻这个故事,都会产生同样的困惑,但楚愈看到毛毅日记后,她对此没有怀疑,她相信楚动人也一样,肯定早已猜测,慕尚青是双重人格。
“慕尚青童年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这种苦难,放在你身上,放在我身上,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难以承受,他所在的环境,太过艰难。自幼家里贫寒,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补贴家用,慕尚青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到外面去充当童工,这是物质上的苦难,是其一。
“虽然慕尚青懂礼貌,成绩好,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但他所在的环境——也就是花谢庭里的邻居,并不待见他,因为他和不合群,再加上性格内向文静,所以成了花谢庭孩子欺负的对象,而大人们,因为对于他和他母亲有偏见,有芥蒂,所以也是一种排斥的眼光,这是精神上的折磨,是其二。
“慕尚青和母亲相依为命,按理说母亲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他精神的支柱,但母亲对他要求过于严格,时常打骂训斥,可能因为本身生活太苦,母亲已经失去表达美好感情的力气,她很少在言语上关心慕尚青,告诉慕尚青她很爱他,而更多是训斥和指责,这让慕尚青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关系【1】,在他面对挫折和苦难时,他没有安全的感情寄托,这是情感上的折磨,是其三。
“三十多年前,花谢庭穷人聚集,鱼龙混杂,偷抢砸打等违法犯罪的事情,时有发生,慕尚青遇到了坏人,对他进行了精神、肉.体、情感上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导火线,把上述物质、精神、情感上的矛盾全部点燃,导致慕尚青发生人格分裂【2】。”
楚愈把“强.奸”一事说得相当隐蔽,在场应该只有楚动人知道她所指何事,不过五名死者家属,听了楚愈的分析,神色都异常沉重。
楚愈猜想,慕尚青不可能给夏亦寒提童年的心酸历史,他告诉她的,肯定是美好的一面,就比如他指着花谢庭说:“以后我退休了,就到这儿来种菜”。
而死者家属们,虽然知道慕尚青人格分裂,知道另一个人格是杀人凶手,但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发生分裂,甚至会觉得是他自己矫情,自己罪有应得,别人都是完整健全的人格,就他作妖,非要分裂出个杀人狂来!
慕尚青不可能把自己的遭遇说出来,他选择隐藏,自己一个人扛着,但他的过往,却是审判中重要的内容,是他的杀人动机,不能避而不提。
此刻知道了这段过往,何蓝、柏瑞安等人的脸上越来越不好看,肉眼可见地沉重起来。
楚愈组织了一下措辞,把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整理为通俗易懂的说法。
“所以在物质、精神、肉.体、情感的多面夹击之下,慕尚青感觉自己难以承受,几乎要崩溃,所以分裂出了另一个人格,也就是毛毅,来保护他自己,来度过难关,而毛毅就如同他所需要的那样,是强大的、勇敢的、叛逆的、不计后果的,之后每次遇到苦难时,毛毅就会出来,帮慕尚青承受,以此来解决心理的紧张感和认知上的不一致。
“心理的紧张是指面对苦难时内心的焦灼,而认知上的不一致,则是慕尚青在环境和道德之间挣扎的结果。就像我刚刚说过,花谢庭鱼龙混杂,是社会底层的聚集地,当时这里的人粗俗狭隘,目光短浅,脏话连篇。在座各位应该都认识慕尚青,知道他彬彬有礼、温和善良,根本不像从那样一个环境下出来的人。
“但其实环境对他的影响,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之中,根治于他的潜意识之内,周围的人粗俗,每天说着各种脏话,慕尚青他是每天受到污染的,周围的人自私自利,排挤他、欺负他,他虽然没反抗,但心里是有怨恨的,但他从小受的教育告诉他,要有礼貌,要团结友爱,不能说脏话,不能打架,要做好孩子。
“我们可以把在那个环境下的慕尚青,分为三个层面【3】,第一个层面,是受环境影响的慕尚青,他和身边的人一样,粗俗自私,心胸狭隘,脏话连篇; 第三个层面,是受道德和教育引导的慕尚青,他温和有礼,努力去包容别人; 而第二个层面,夹在两个层面之间,就是在环境和道德之中挣扎的慕尚青,他一方面想向第三层面有道德的慕尚青靠拢,另一方面又要安抚第一个层面粗俗的慕尚青,适当满足他的要求。
“本来环境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调和,慕尚青已经心有不逮,而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坏人,把他的第二层面,也就是负责协调的自我意识完全击垮,于是粗俗的慕尚青不受控制了,他跑了出来,自成一个人格,而摆脱了第一层面后,第二层面便向第三层面靠拢,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个彬彬有礼、谨遵道德规范的慕尚青,因为第一层面,那个粗俗的慕尚青,也就是毛毅,已经被独立了出去,完全分裂了。”
“